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1877
阅读闻一多的《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回答问题。

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时间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罪犯!但是他无所畏惧,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他勇敢、坚决地做他自己认为应做的事,在文化战线上打着大旗冲锋陷阵,难怪有的人那么恨他!

鲁迅在日本留学,住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他和洋人,和大官打过不少交道。但他对帝国主义,对买办大亨,对当权人物,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宁可流亡受苦,也不妥协。鲁迅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和他这种高尚的人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鲁迅,我想先得学习他这种高尚的人格。

有人不喜欢鲁迅,也不让别人喜欢,因为嫌他说话讨厌,所以不准提到鲁迅的名字;也有人不喜欢鲁迅,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名字,是为了骂骂鲁迅。因为,据说当时一旦鲁迅回骂就可以出名。现在,也可以对某些人表明自己的忠诚。前者可谓之反动,后者只好叫做无耻了。其实,反动和无耻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除了这样两种人,也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自己这样的一批人。从前我们住在北平,我们有一些自称京派的学者先生,看不起鲁迅,说他是海派,就是没有跟着骂的人,反正也是不把海派放在眼里的。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害的时候,我们都正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骂过鲁迅或者看不起鲁迅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自命清高,实际上是做了帮凶!如今,把国家弄到这步田地,实在感到痛心!现在,不是又有人在说什么闻××在搞政治了,在和搞政治的人来往啦,以为这样就能把人吓住,不敢搞了,不敢来往了。可是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鲁迅这样的好榜样,还怕什么?纪念鲁迅,我想应该正是这样。

1.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请你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2.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列句子。
(1)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
(2)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3.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文哪几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与之相近,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除了鲁迅,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请举出一例,并说说理由。
4.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知识点】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讲述了屠呦呦团队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提取出这种抗疟疾药物的故事。文章强调了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特别是青蒿素作为中医药学的瑰宝,展示了其在全球抗疟疾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还提到屠呦呦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的呼吁,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推荐1】请根据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屠呦呦在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上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后,青蒿素的发现及其疗效开始引起世界关注。
B.复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用药形式,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罕见。
C.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高血流剪应力。
D.屠呦呦具有全球视野,她站在世界的高度,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从传统医学中研究、发现良药,从而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
2.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有哪些?
3.为什么说“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4.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5.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课文《国家的儿子》(节选),回答问题。

908分,惊心动魄却又精彩万分的一幕出现了:500米……300米……100米……

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空中飞鲨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牢牢地钩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飞如箭的空中飞鲨,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

成功啦!

成功啦!

舰岛上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有人在拥抱,有人将工作帽高高地抛向天空。……

罗阳靠在后座上,脸色苍白,闭着双眼。

小王不断地说着:罗总……快到了……马上……马上……

罗阳费力地睁开眼睛,像是要交代什么,嘴角轻轻动了动,却欲言又止。或许为了分散大家的担忧,罗阳轻声说:今天大连怎么不堵车?

片刻,小王告诉他:今天是周末,罗总。

罗阳轻轻叹了口气,唉,我都不知道星期几了……

这是罗阳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500米……200米……100米……当离医院不到50米时,罗阳喘不过气来,昏厥了过去……

小王从车上跑下,声嘶力竭地喊着:医生……医生……

大家将罗阳抱到担架上,来不及进急诊室,在门诊大厅里,医护人员对罗阳实施紧急抢救……

1.罗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罗阳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场景,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品味下列语句,说说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空中飞鲨”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牢牢地钩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飞如箭的“空中飞鲨”,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
②500米……200米……100米……当离医院不到50米时,罗阳喘不过气来,昏厥了过去……
小王从车上跑下,声嘶力竭地喊着:“医生……医生……”
3.有人说:“国家的儿子,是作者对罗阳‘身份’的定位,更是对其短暂而壮丽的人生的褒扬。”阅读《国家的儿子》,了解罗阳成长为中国航空事业英雄的一生,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的文章是丘濂的《李永革:修故宫的人》(节选),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李永革所在的修缮技艺部位于故宫的外西路。他的老式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民国时代的故宫全景图,桌上是宫殿建筑的烫样和鎏金斗拱的模型。李永革一头白发,穿着衬衣和布鞋。198529岁的时候就坐在这个位置上了。李永革说。他1975年从部队退役后来到故宫,当了10年的木匠,然后因为工作出色成了修缮技艺部的副主任。他是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现在负责技艺传承工作。

木建筑的门道

官式木建筑和民间建筑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当然是体量不同。宋代《营造法式》一书的编纂者李诫提出以作为木组件的标准量度单位,并根据建筑中木组件大小把材划为8个等级,设固定比例。用来建造皇宫的木组件用的是一个等级,用来兴建普通商人住宅的木组件则根据一个较小的等级制造。建筑物内每件木材,大至木柱和横梁,小至檩条和椽子,尺寸都是材的倍数或者分数。皇宫和民宅在结构系统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后者的夸张版。

去过故宫大修现场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和外面工地的劳作景象有个明显的区别:这里没有起重机,建筑材料都是以手推车的形式送往工地,遇到人力无法运送的木料时,工人们会使用百年不变的工具——滑轮组。故宫修缮,尊重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在不影响体现传统工艺技术手法特点的地方工匠可以用电动工具,比如开荒料、截头。大多数时候工匠都用传统工具:木匠画线用的是墨斗、画签、毛笔、方尺、枚竿、五尺,加工制作木构件使用的工具有锛、凿、斧、锯、刨等。老祖宗聪明得很。李永革说,比如‘排杖竿’,就是拿着一种四方截面的木杆去量柱子、梁架、进深等尺寸,然后在竿子上来做标记。为什么要这样?李永革拿出两盒外面买的卷尺,然后在纸上量着画出10厘米的线段,两条线居然并不完全一样长。“10厘米误差就这样,要是去量20多米高的柱子呢?差一点,榫卯就合不上。老祖宗的方法看来笨拙,但更实用。

修复太和殿

2006年到2008年故宫太和殿的修缮是李永革主持过的最重要的一项工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最显要的位置,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在当时,如此大规模的保护维修是太和殿重建300多年来首次。

太和殿当时出现了屋顶瓦面塌陷的状况,为了探查原因,李永革带着施工队伍揭开屋顶上檐东西两山面进行检查,结果就有了意外发现:根据《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的记载,专家此前都一致认为最高等级建筑的太和殿的屋面苫背也应该为最高规制,所以维修方案中选了铅背的做法。但事实上太和殿屋面苫背采用了最简单的苫背材料与方法:首先在望板上铺桐油灰约2毫米,之后涂上8厘米到10厘米的白麻刀灰,在白麻刀灰背上直接铺瓦。于是我们决定尊重历史,就按最朴素的做法来进行原状修复。李永革说。

彩画绘制是太和殿维修工程的重点和亮点。施工前李永革带着同事们多次到现场勘查并与老照片对比,发现太和殿外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绘制的彩画的纹饰随意,与历史原貌不相符,而太和殿内檐仍完好地保留着清代早期和中期的面貌,因此需要重做外檐彩画,重现历史风貌。起谱子是画彩画的第一个步骤。传统的方法是根据木构件的尺寸来绘制大样,由设计者创作,细节部分有许多个人特色。但为了保证重做彩画的原真性,我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套起’的方法进行绘制。套起是基本没有创造的,与复制的意义相似。太和殿外檐彩画大部分是根据内檐相应位置木构件上彩画的拓片起的谱子。

2008年,当太和殿去掉围挡,重新以威严壮观的面貌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时候,李永革还在忙碌一件和太和殿有关的工作——撰写《太和殿维修工程施工纪实》。故宫维修缺乏这样的记录。李永革说。太和殿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之后数次因火灾重建。现在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建后的形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太和殿还经过大大小小6次修缮。但在2008年之前唯一可查的详细记录,仍然是康熙年间写下的那本《太和殿维修纪事》。

(选自《匠人匠心》,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故宫修缮,尊重“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为了不改变传统工艺的特点,工匠修缮时不能使用现代的电动工具。
B.在太和殿绘制彩画时,李永革根据内檐相应位置木构件上彩画的拓片起的谱子,复制出了太和殿外檐彩画,保证了彩画的原真性。
C.太和殿的修缮是李永革主持的一项重要工程,难度大、要求高,集中体现了宫式古建筑营造传统技艺,对他的职业生涯有深远影响。
D.当太和殿重新以威严壮观的面貌向游客开放后,为了给后世留下可供参考的记录,李永革撰写了《太和殿维修工程施工纪实》。
2.第一段为什么要介绍李永革的办公室?
3.李永革反复强调要遵守“故宫规矩”。他在工作中是怎样坚持“故宫规矩”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李永革身上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哪些内涵。
2024-06-0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