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吞地生活。

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年,科学家首次在美国落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萼龙葵上的小小甲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酯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酰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甾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Bt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类农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B.“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
C.“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D.“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力强而对农业影响很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动物死亡。
B.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中毒。
C.马铃薯的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
D.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抗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低中毒的风险。
B.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C.龙葵素既可以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出现,也能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
D.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
B.桉树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来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的这一“防御武器”。
C.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D.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Bt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彻底杀灭。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各种细菌便相继光顾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要认为外来的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人体内遗传基因的控制下,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组胚、解剖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是化学屏障。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活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具有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样结构,菌群之间互相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黏膜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们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不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看起来把细菌杀死了,但旧病未除,新病又起,令医生头痛,患者也遭殃。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的崭新疗法。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即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魏曦教授1981年说的名言。

1.“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句中“它们”指代的是(     
A.人体自身的细胞B.人体中的各种细胞
C.微生物细胞D.正常微生物群
2.对“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常菌群代谢的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
B.化学屏障抗拒细菌入侵及伤害,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C.菌群之间,只有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黏膜免疫系统,才能发挥生物屏障的作用。
D.生物屏障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二道防线。
3.最后一段引用魏曦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B.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整个过程。
C.人们使用抗生素、激素和现代化的检查,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
D.人们要转变观念,生病后要从主要依赖于抗生素治疗转变为主要依赖益生素治疗。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代谢。
B.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是人体的终生“伴侣”,人体菌态失衡,意味着生命的消亡。
C.滥用抗生素,既杀死病菌,也会杀死其他有益的细菌。
D.抗生素之后的时代是活菌时代,而具有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益生素,能起到防病疗病的效果。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 Citywalk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宠“Citywalk”也被称为城市漫步,有说法认为它从伦敦漫步而来,除了随意散步之外,也会有专门的领队设计或探索特色线路,如历史人文经典路线、影视剧同款打卡地、特色美食集合等。年轻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深入当地,更深入、多元地了解城市。

这种新的旅游方式为什么会悄然走红呢?

新生代旅游消费群体对体验感和参与感产生了更高需求,传统的旅游路线、固定安排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催生出新的消费模式。深度游、舒适游、文化游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游玩新方向。而城市漫步,追求的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松弛感,以及慢节奏的沉浸式体验。游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城市深度对话,沉浸式地感知城市跳动的脉搏。

(选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漫步的重点不在于景点或者外在的建筑,甚至也不在于了解城市历史,而在于努力去接近一个城市的日常本质。对城市新移民来说,这是建立城市认同的好办法。过去二三十年,几亿中国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新的城市工作、生活,建立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变得尤为重要。

(摘编自《城市漫步为何重获年轻人青睐》)

抓住人们需求之变,如何做好城市漫步大文章,众多城市都在发力。北京市文旅局推出的30漫步北京系列主题线路以及15 个消夏避暑乡村 walk 地图,成为这个暑期不少旅行者的热门选择;陕西省文旅厅推荐了文化潮流碰撞之旅、宝藏小店探索之旅和穿越长安艺术之旅等路线;山东文旅官方账号好客山东发布了各个城市的漫步攻略;上海市还举办了马路生活节,将展览、音乐、美食、市集带到街头,让人们在轧马路中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线路的设计推介、活动的举办营销,不仅拉动消费新增长,也为城市漫步打开了更多生长空间。

当然,打造城市漫步空间与城市治理手段的优化是相辅相成的。城市漫步不是随意溜达,而是以用脚漫步+用心体悟的方式来体验城市。当人们触摸古韵与乡愁,流连于城市山水、时尚新潮,感受满城汩汩流动的烟火气、娓娓道来的历史底蕴时,城市的交通便利度、绿化深度、生活厚度和文明程度也尽显其中。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漫步者的体验好不好,是对城市治理绣花功夫的又一次考验。这就要求城市治理者不仅关注具有特色的城市美学,更要把精细化治理的笔触深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深入人民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如此才能成为让更多远道的游客向往,让所有本地居民自豪的宜居之城。

(摘编自《做好城市漫步大文章》)

【材料二】

西安永宁门城墙下有一个充满烟火与文艺气息的老街,名为德福巷。这里既有花园洋房、历史建筑,又有茶咖书屋、新奇小店,在附近上班的陈琳喜欢来这里散步。她告诉我们,自己在这里发现过好吃的甜品,还找到一处适合拍照的彩色外墙,感觉像拆盲盒一样,解锁出许多惊喜,这样的发现,让她颠覆了以往对于古都的刻板印象,这座城市更加多元更加丰富了。重庆,因户外步行多需经过斜坡,曾被网友评为最不适合步行的城市。但近年来,它因地制宜,开发了多条与成都、西安等传统平原城市景观大相径庭的步行路线。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山城步道,感受蜿蜒起伏的城市轮廓;可以登高远眺,瞭望两江交汇的浩浩荡荡之美;可以参观抗战时期遗留的隧道遗址,体味重庆人打不倒、炸不灭的坚韧精神;如果有幸遇到雾天,还可以一睹山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之美……在路上,你不必有明确的目的地,可以随意欣赏城市的绿水青山,感受城市历史文化。

有城市学家曾提出,一个有活力的街区,关键是成员之间保持互动,并形成情感联结。这个理念与 Citywalk不谋而合。大家在活动中共同探讨线路,分享城市生活故事,成员之间能够快速破冰社交,因此找到了约饭搭子”“摄影搭子”“健身搭子,延展出更多社交圈子,提供了快速融入城市的可能。

【材料三】

网友1Citywalk是一种慢速、深度的城市探险活动,参与者通常会在一天内行走数公里的路程,游览多个景点。这种活动对于体力和耐力的要求较高,如果准备不足或者追求速度,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受损。

网友2:现在的 Citywalk在有些人的眼里已经变质了,变成通过拍照、发文等炫耀自己有钱、有闲、有情趣的一种方式,已然背离了初衷。

网友3:上海Citywalk早鸟票收费标准流出时,许多网友拍案而起——真当我是人傻钱多吗,当街溜子还要给你交钱?

1.下列对材料一中的选文①②③,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①阐明了“城市漫步”的起源以及近几年在我国悄然走红的原因。
B.选文②告诉我们,对城市新移民来说,“城市漫步”是建立城市认同的方法之一。
C.选文①②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城市漫步”受欢迎的原因。
D.选文③阐述了众多城市发力为“城市漫步”打开更多生长空间。
2.下列关于“城市漫步”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Citywalk也被称为“城市漫步”,开始成为全面深入、多元地了解城市的一种新方式。
B.“城市漫步”的重点在于努力接近一个城市的“日常”和“本质”,与城市历史无关。
C.“城市漫步”就是随意溜达,追求一种随心所欲的松弛感以及慢节奏的沉浸式体验。
D.城市漫步也可以使成员之间保持互动,并形成情感联结,提供了快速融入城市的可能。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打造城市漫步空间是城市治理手段优化的基础,漫步者的体验感是对城市治理绣花功夫的又一次考验。
B.陈琳喜欢在西安德福巷 Citywalk,因为这条古街颠覆了以往的刻板印象,商业气息浓,消费水平低,城市更加多元丰富。
C.因为地理条件不够优越,重庆这座城市不适合通过“城市漫步”的方式来了解。
D.从材料三可以推断出 Citywalk引发了部分网民的争议,如何做好“‘城市漫步’大文章”值得深思。
4.结合材料,分析“城市漫步”盛行的原因。
5.小文同学看到某网络论坛上推荐了一条 Citywalk的路线,心血来潮,作出了如下安排,准备周六去尝试。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对他进行劝阻。要求:理由充分,100字左右。
时间:上午9:00到达,下午4:00返回
路线:紫竹院公园——香山公园——稻香湖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全程20公里)
目的:拍照,发朋友圈
2024-08-1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单招单考联合体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4 . 对下列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史铁生《我与地坛》)
赏析:古园本是客体,可作者为了突出地坛公园在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作用以及对自己的启示,反客为主,说古园在等我。主客体的变化使这个句子别具一格,令人难忘。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鲁迅《祝福》)
赏析:句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都作状语,可它们挣脱了语法的约束,都跑到所修饰的名词之后,自然有强化之意,使读者对祥林嫂的窘境有更强烈的印象。
C.他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雨果《巴尔扎克葬词》)
赏析:“作品”与“岁月”一为具体,一为抽象,本不具有可比性,但一经嫁接,顿时让人感受到巴尔扎克作品的伟大与不朽。
D.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第五回)
赏析:以“嫩”饰“寒”似乎不合常理。一般人用“轻”,但这是典型的“套语”;而“嫩”不仅与“轻”有程度上的差异,而且与下联中的“芳”对仗更加工整。
2024-08-1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单招单考联合体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体细胞中许多酶反应都需要钾离子的参与。比如,人在进食后,血液吸收了食物水解产生的葡萄糖,血糖就会升高,这时需要把葡萄糖合成糖原暂时储存起来,这些糖原会逐渐水解成葡萄糖,供各种器官和肌肉使用,而钾离子会参与糖原的合成,并在糖原水解时被释放出来。

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同样会释出或需要一定的钾离子。比如,当人体组织受到创伤时,蛋白质分解释出钾离子;在受伤组织修复时,则需要钾离子促进蛋白质合成。

人体各种组织的运动都需要能量,供给反应所需能量的分子是三磷酸腺苷(ATP),它的生成也需要钾离子的参与。细胞内的钾离子与体液内的钠离子使得细胞和体液得以达到电解质平衡。这种平衡不仅使细胞能够稳定存在,而且许多生物反应都有赖于这种平衡,比如,神经传递的速度就与神经细胞中钾离子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无机盐(旧称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钾离子和钠离子都是人体必须摄入的重要的无机盐离子。人体摄入的钾主要在小肠吸收,吸收率约为85%,吸收的钾再通过钠泵将其转入细胞内。正常成年人体内的钾含量为1955毫克每千克,其中有98%分布于细胞内液,其他则分布于细胞外液。

钾和钠是兄弟,钾的原子序数比钠多8,说明它的原子核内比钠多了8个质子,核外多了8个电子。钾的电子结构与钠相似,只是多了一个壳层,其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余的电子形成与惰性气体氩相似的结构。所以,钾原子与钠原子一样,也是很的。单质钾的密度只有0.862克每立方厘米,熔点仅有63℃,它的化学性质比钠还活泼,所以都以离子化合物形式存在。

如上所说,钾和钠这一对兄弟在人体细胞和体液的电解质平衡与体液的酸碱平衡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得人体的许多化学反应得以正常进行。当然,我们不需要刻意补充钾,因为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钾,比如小麦、大豆、马铃薯、油菜、小白菜、猪肉等,都含有较为丰富的钾。

钾也是植物生长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从化学角度看,钾在植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与在人体内和动物体内是一样的。例如,钾离子能够活化很多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得以正常进行。比如,钾离子能促进ATP的合成,而ATP在光合作用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钾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又比如,钾离子促进糖的合成,促进由葡萄糖合成淀粉、合成纤维素。有了足够的淀粉,植物才能够产生供繁殖所需的营养;有了足够的纤维素,植物的细胞壁才能够坚挺,才能够抗倒伏,果实才能够成型。

1.下列对钾离子的作用的解说,正确的是(     
A.钾离子会参与糖原的合成,人的血糖就不会升高。
B.供给人体各种组织的运动的能量,都需要钾离子的参与。
C.钾与钠的电子结构与惰性气体氩的电子结构相似。
D.钾既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促进植物体内糖的合成。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从人体到植物,说明了钾离子在其中的作用。
B.人体内的钾含量绝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内液,少量分布于细胞外液。
C.文章通过比较说明的方法得出钾原子与钠原子的特性相似的结论。
D.钾离子主要是通过参与人体、植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而发挥作用。
3.下列作为本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A.生物体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钾离子
B.钾离子的作用及其他
C.钾离子在有机体内的化学反应
D.钾离子在人体及植物体中的作用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个脆弱的小生命现在迫切地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去寻觅藏身之所。天气渐渐地冷了起来,霜冻就要来了,迟缓一些就会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四处寻找软土,毫无疑问,它们之中有许多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爪的弯钩挖掘地面。从放大镜中,我看见它挥着镐向下挖掘,并将土抛出地面。几分钟后,一个小小的土穴挖开了,这个小生命钻了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被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来到地面之前,它的地下生活所经历的时间——大约是四年。此后,在阳光下的歌唱只有不到五个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厌烦它那喧嚣的歌声。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

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立刻”强调时间的紧迫,与前面的“脆弱的小生命”和“迫切地需要隐蔽”相照应。
B.“适当的地点”指特别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因为幼虫有着锐利的工具,能够穿透晒干的泥土。
C.“至今还是未被发现的秘密”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D.“秘密”是说人们对蝉的四年地下生活所知甚少,现在了解的情况只是对蝉的地穴考察后的结论。
2.对选文中加横线的语句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从幼虫到成虫的说明,从而也收束了全文。
B.从结构讲,回应了第一部分对蝉穴的说明。
C.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和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
D.表现了作者对蝉的同情和怜爱以及由衷的赞叹。
3.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B.作引用C.打比方D.作诠释
4.下列不属于对“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的说明的是(     
A.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B.困难地走出壳外,蜕皮。
C.选择合适的地方,挖掘洞穴。D.四年地下苦工,一月阳光下的生活。
5.对《蝉》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连接得十分完整。
B.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一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C.作为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用文学方法来表达。
D.《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
2024-08-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无锡市中职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三峡》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地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
B.《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作比较方法的运用。通过大量的比较,使主题深入浅出。
C.《寻梦者》全诗每节采用“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具有一种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美感,富于音乐美。
D.《小树林中的泉水》中作者对祖国语言艺术的认识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全文中最出彩的地方,使文章主旨更加深刻。
2024-08-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无锡市中职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指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郧阳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原产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年)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这段文字没有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引用说明B.举例子C.列数字D.打比方
2.作者在这里引用杜牧诗的意图是为了(     
A.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B.告诉人们古代荔枝的运送方式。
C.揭露鞭挞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D.说明杨贵妃爱吃荔枝。
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证据的一项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C.蔡襄的《荔枝谱》(1059年)记载了福建荔枝。
D.从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时候算起,广东荔枝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
2024-08-1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的神来之笔——飞檐

①当我们漫步古建筑群,总是会被古建筑顶部屋角上,那灵动轻盈、宛如大鹏展翅的飞檐所吸引,昂首望角兴叹。心中也不禁会生出诸多感慨,这些飞檐究竟有什么来历,又有什么故事呢?

②古代建筑多用木头,木头有个缺点就是容易腐烂。我们的祖先想出在周围柱子的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除了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以外,还可使梁柱不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然而,黏土筑成的墙坯外面虽涂刷石灰,仍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于是将屋檐向外挺出,更好地保护周围的墙壁。可是,房屋的规模越来越大,它的墙身因之加高,屋檐也挑出更长。太长的屋檐虽然保护了墙身,但也妨碍了室内的光线。

③另外,为了便于屋面排除雨水,就得把屋顶做成很陡的坡形。可是陡屋顶会使急泻下来的雨水溅得很高,这对墙脚、柱基都是不利的。那怎样才是比较理想的设计呢?人们这样设想:最理想的屋面是,上部坡度大,下部较平坦,而中部略呈凹陷形状。这种悬挑出来向上反曲的屋面,不但采光好,也便于泄水缓冲,保护房脚。如果采取四面泄水的方式,它的四角自然而然为反翘形式,结果就产生了飞檐。

④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不论是在宫殿,庙宇,还是普通亭台楼阁,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其设计构图非常巧妙。远看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仿佛地面有股气在托举着屋檐,使建筑有一种灵动感,让人赏心悦目。

⑤飞檐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建筑中,飞檐是用来显示财富的,屋檐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

⑥古代建筑设计师起初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并用瓦钉排列固定。时间一长,瓦钉的钉帽便被美化成了脊兽形象。故宫太和殿飞檐上的10个脊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在飞檐最高处的边缘一般都安放有仙人骑凤的雕塑形象。普陀沈家门的接待禅寺、桃花岛的圣岩寺,主殿的角脊翘角往往是仙人骑凤形象在前,后面依次为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等5种脊兽。偏殿的翘角上往往仅有仙人骑凤形象以及3只脊兽,一般为狮子、天马、海马。

⑦北方多雪,冬季低温而漫长,鹅毛大雪洋洋洒洒,却非二三日能消失。故而北方的飞檐较为平直,但翘起的部位会显得突出,在雪天之中,不会对瓦片造成伤害。南方多雨,然而连绵的雨水却也恼人。故南方的飞檐翼角多呈现高挑的状态,高翘的飞檐,抛物线原理的应用,可以将雨水最远距离地排泄抛走,以减少雨水对建筑的损害。

⑧一角飞檐,一方天空,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飞檐以其别有一番风味的优雅姿态,自成一幅画卷。晨钟暮鼓,岁月悠悠。经风吹日晒数百年的飞檐神兽,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材,木材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易腐烂,是飞檐产生的原因之一。
B.古人在柱子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目的仅是为了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
C.第④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我国古代建筑飞檐设计构图之巧妙。
D.南方飞檐多呈高挑之态,北方飞檐较为平直,这主要是与南北方气候差异有关。
2.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飞檐。
B.脊兽是由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的瓦钉的钉帽美化而来的。
C.第⑥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不同的飞檐形式艺术效果不同,飞檐还可以显示财富,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
3.第⑥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列数字B.分类别             作比较
C.举例子             作比较D.列数字             打比方
2024-08-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中职五校联盟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