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或称,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1.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常由士兵充当,明清时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就完全来源于此。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人口少、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所以尚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屡禁不绝。
D.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
3.有关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会被“杖七十”。
B.宋代法律规定,只要有人破坏公共卫生,除当事人受罚外,“城管队长”也要挨打。
C.唐景龙年间,朝廷以敕令的形式,发布“城管通知”,禁止建造偏铺侵街。
D.明代规定,凡是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取土做坯、随地大小便者,都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河北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文化水平考试试卷B卷语文部分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

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

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你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群?是因为有人把你拉进来,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成一个群。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微信就像一个秀场一样,当领导在上面引了首唐诗秀才艺的时候,尽管他引的是宋词,但是你不仅点赞,还会转。这就是娱乐化社会,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熟人社会会进一步强化威权的力量,让人们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在微信时代,人们会发现海量的信息。 比方说走失的小孩,一百个信息里头可能有99%是假的,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但是为什么不去核实,因为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尤其是看到好友转了的时候。

A 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你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睡醒时第一个摸的和临睡前最后一个摸的都是手机,这也源于手机的及时反馈。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平均的睡眠时间减少了40分钟,现在谁能保证在卧室里不放手机?因为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及时反馈,你可以进入到所有朋友的卧室。

B 微信时代,因为全都是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它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谣言反而不胫而走,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按理说在强关系社会,出于互相的信任,人们不会传播谣言,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信用。事实上却截然相反,谣言反而更厉害了。

C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呼吁大家要提防这种低智商社会的来临,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哪怕是熟人说的事,哪怕是权威说的事,哪怕是你的领导说的事。我们以前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商,明辨是非。

D 当你的朋友圈里面天天都在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都在传似是而非的谣言,你就会陷入一种精神焦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焦虑。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

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 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

(摘自《新华网》)

1.将“互联网推动了进步,但是当你过于沉溺微信、沉溺于朋友圈的时候,就导致了一种社交变窄。”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列对文章中“强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通信录上的人。微信用户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形成一个群。
B.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谣言泛滥。
C.在微信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谣言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并且谣言流传的时间也比传统社会长了许多。
D.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以免被其绑架。
3.依据全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谣言更加厉害,而我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
B.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消解了对真相的追寻。
C.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的睡眠时间都减少了40分钟,在卧室里放手机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D.当今社会,微信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只是了解世界的一个途径,需要我们加以辨别并理智对待。
4.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微信社交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5.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微信社交中不被强关系绑架。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职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②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
(1)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
(2)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3.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八单元“语感与语言习得”同步讲解与练习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生物死亡后,承载其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成为重建古生物演化史的重要工具。这一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2l世纪初,受益于人类全基因组的发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古DNA领域的研究蓬勃发展。该领域奠基人斯万特·帕博开创性地解决了DNA污染问题,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超净室,并设计出超净室工作规则。其团队据此重构出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发现了丹尼索瓦人——首个仅通过古分子证据而确认的已灭绝古人类。

DNA提取物中常含大量污染DNA,真正有用的DNA分子信息常常不到测序数据的1%。科研人员用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RNA探针,像钓鱼一样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钓取出来。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古基因组研究,目前超过2/3人类古基因组数据来自叫1240k探针组的捕获数据。该技术不仅使古DNA测序效率大大提高,还能有效从棘手样本中得到足够数据。典型例子是中国古南方人群的基因组研究。我国南方温暖潮湿环境和酸性土壤不利于古DNA保存,使得这片区域的古DNA研究一度处于空白。得益于此技术,广西古南方人群的基因组研究揭示了在农业传播前,东亚和东南亚人群已有大量交流。

沉积物DNA分析是一种新兴古DNA分析技术,它可不依赖骨骼化石而从中提取古生物遗传物质。此方法弥补了人类化石可遇不可求的缺憾,极大扩展了研究对象,打开了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人群演化的新窗口。2020年,中国科研人员从白石崖溶洞遗址沉积物中钓取35个样品的242种哺乳动物和人类线粒体DNA,并使远古人类DNA得以富集。这些古DNA与遗址的骨骼遗存相印证,证实犀牛、鬣狗等动物的存在。这些古DNA还揭示该地四个地层有灭绝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线粒体DNA。这是首次在丹尼索瓦洞穴之外的地方发现丹尼索瓦人,是支撑其曾分布广泛的有力证据。

2010年起,中科院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以古DNA技术为核心,主攻古人群基因组研究,并行开展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等衍生研究。2016年首次详细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2017年对田园洞人个体进行DNA测序,实现中国地区乃至整个东亚最古人类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2018年建立自动化实验平台,该平台实验速度快,精确度高,产量高,产出了系列重磅成果。例如,揭示东亚早期现代人的遗传多样性及长时间尺度下动态演化图谱;阐明华夏族群万年来的遗传连续性及不同文化人群的迁徙融合历史;明确以台湾岛阿美族和泰维族为代表的南岛语族与福建内陆古人群同源。这些研究,更新、补完或修正了国际学术界相关学术假说,为阐明华夏族群的形成过程及追溯南岛语族源流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选自邓涛《当古生物遇到新科技》,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古DNA领域研究情况的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帕博团队用DNA捕获技术获取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首次确认已灭绝古人类。
B.通过对古DNA的研究发现,东亚和东南亚人群随着农业传播,开始大量地交流。
C.沉积物DNA分析技术,为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人群演化提供了新途径。
D.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国科学家首次详细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遗传谱图。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人类全基因组的发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重建古生物演化史。
B.利用DNA捕获技术使科学家能够从棘手样本中提取到足够有用的DNA分子信息。
C.白石崖溶洞遗址沉积物与骨骼遗存相互印证,证明了丹尼索瓦人曾经广泛分布。
D.古人群基因组的研究为阐明华夏族群形成过程及追溯南岛语族源流提供了依据。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说明利用古DNA重建古生物演化史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B.第四段按照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中科院在古人群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C.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古DNA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及重要成果。
D.用准确、简明、通俗的语言,将深奥抽象的科学知识表达得浅显易懂、具体可感。
2024-07-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刚健有为”在中国文化基本思想体系中具有指导意义。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同时有保持独立人格、不走极端、顺应变化潮流等引申义;“厚德载物”是指君子应效法大地博大宽厚的胸怀,包容各类人和事物,容纳不同意见,使之各遂其生。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的“刚健有为”思想,广泛地体现在艺术、文物、制度、风俗等方面。就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是被鲁迅称为“中国脊梁”的无数英雄豪杰的写照,这些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直前。就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苍鹰、猛虎、雄狮、奔马之类,也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你到汉代民族英雄霍去病将军墓前看看那些雄浑粗犷的石刻,就会被汉代英勇豪迈的气概所折服;如果你舍得花一点时间读一读唐人悲壮慷慨的边塞诗,将不难懂得唐朝的繁荣昌盛是靠什么精神力量支持的。

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北宋哲学家程颢说的“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中国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主题做了诠释。厚德载物精神见于制度、风俗的也很多。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仁民爱物”、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和制度。据文献记载,周代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有明确的限制规定,这叫“山虞泽衡,各有常禁”。这种限制措施的意图,据后世儒者解释,一是保证“万物阜丰,而财用不乏”;二是防止“物失其性”,即要使万物各遂其生。这种制度和思想见之于民间风俗,就是一种反对暴殄天物的习惯。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少数民族和域外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多元文化方面的表现。

《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闳大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删改)

1.对“刚健有为”思想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     
A.兴于春秋,成熟于战国,贯穿于汉代、唐代等多个历史时期。
B.周代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是这一思想在制度上的体现。
C.从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涵来看,它是一个闳大的思想体系。
D.对形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推动中国文化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引用程颢的话是为了证明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最生动、最可读。
B.“自强不息”着眼于人对自己的态度,强调努力向上、奋勇直前、顺应潮流。
C.“厚德载物”着眼于人对外界的态度,强调包容他人与万物,使之各遂其生。
D.《周易大传》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3.下列对本文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B.第二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引经据典,事例丰富,语言厚重凝练。
D.采用立论方式,层层递进地展开论述。
2024-07-2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②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的人骑马去接他,或者是别的什么意思。是否看得懂这幅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的脚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3)这些图形必是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面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个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个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个阶段的零碎图形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纯粹是字形的变化,实质上完全相等。

③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语音相关联。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人和一匹马之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1.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以整幅图画来表达意思的,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的生活联系有关。
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上是图面,而不是文字。
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都有本民族独有的语言,但并不是所有的民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文字。
B.图画要发展成文字,关键的一步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
C.“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标志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其结果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
D.文字起源于图画,而每一个字必定跟一定的字音相关联。因此图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意系统,应向语言靠拢,最终形成一种没有民族界限的表意系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艰苦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关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其实也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美的。
B.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担负起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的责任。
C.某些以偏概全、以丑为美的作品,不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不是不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的。
D.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向世人展示中国各种文化遗产后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软实力的提升之所以要依靠文化产业,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B.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中,从青州佛像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C.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展示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是中国文化产品的重要任务。
D.中国文化中那些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是中国文化中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东西。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要能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能引导整个社会。
B.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就可以让中国文化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C.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力求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展示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
D.我们仅仅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就能提升我们的软实力。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茶史话•清幽雅致

①古人进饮,非常讲究环境气氛,饮酒追求热烈的氛围,而饮茶则重在清静的环境。美妙的环境,有自然天成的,也有人为铺设的。饮茶时感受的雅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清幽的环境。茶人因此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茶的最高境界。

②从传世的许多文人画看出,古人饮茶多选择在松林、湖畔,或在庭院山石旁,或在书房深闺中,如明代唐寅的两幅《品茶图》,都描绘了文人们在松间草庐品茶的情景。清人吴友如的《画谱》,有书斋品茶和庭院品茶的画面,表现了文人们的情趣。

③在明人看来,饮茶的最佳场所还是自构的茶室内,古人称之为茶寮。明代陆树声的《茶寮记》说,他自己在园子里建了小寮,是为饮茶之所。茶寮内有茶灶,所有茶具一应俱全。挑选一个比较懂得茶艺的人主持茶事,还有一人帮忙汲水煎茶。一有客人造访, 茶烟袅袅升腾竹林之外,主客相对,结跏而坐,品饮佳茶,体味清净味中三昧,以为人生一大乐事。 这种追求竹里飘烟的雅致,还见于同代人徐渭的《徐文长秘集》之中谓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我们从这些话里还可以看出,一些文人喜爱夜里饮茶,于幽中静中品味玉泉清茗。罗康的《茶解》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杯,云光潋滟,此时幽气,故难与俗人言矣。夜里品茗,竟有如此之雅,这种雅对俗人很难言说,只有高洁的饮者才能领略得到。这正是古代茶人的一种自豪与骄傲。

④古人为追求品饮的雅致,对于饮茶的最佳地点和时间,提出了一些选择的标准。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就开列了长长的一个单子,说宜于品茶的时刻。次纾还说,饮茶时,不宜靠近阴室、厨房,也不宜在喧闹的街市,不要听婴儿啼哭,不要与粗野人共饮,不要让仆从嬉戏打闹,也不要困居酷热的斋舍。

⑤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隐士冯可宾也有类似说法。这样一说,品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人们的追求,但它是一股潮流,明显影响了饮茶风尚的发展趋势。

⑥文人代表的是一个阶层,真正大众化的品茶,不会有文人们要求的那样静、幽、洁、雅,平民百姓也不具有文人们的条件和工夫,但却或多或少地受到文人风气的影响。平民百姓也像文人们一样,可以居家品茗,他们还可以到茶馆去品茗。茶馆文化的兴盛,正是大众文化品茗的必然结果。

(节选自王仁湘、杨焕新《饮茶史话》,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比庭院、书房、茶寮,古人饮茶时更喜欢松林、湖群等清幽自然的环境。
B.从唐寅的《品茶图》和吴友如的《画谱》可知当时文人饮茶大多讲究清幽雅致。
C.花前月下品茶由“杀风景”到被人接受,是因为南宋茶大以花香发茶香,制成花香茶。
D.品茶在古代是有闲文人们的清赏雅玩,平民百姓受自身条件限制对品茶没抱多少追求。
2.根据文意,下列情景不能体现当时文人饮茶“清幽雅致”的一项是(     
A.清泉石上,明月松间,花香袭人、王安甫悠闲饮茶。
B.雪夜寂静,梅香淡雅,张功甫收集梅上白雪煮水烹茶。
C.云林竹灶,素手汲泉,徐渭与二三知己相聚饮茶。
D.一窗一月,一壶一炉,罗康山堂夜坐独自饮茶。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按时间顺序从饮茶地点、时间、环境及茶叶品质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B.③段举晏殊教人饮茶的事例佐证了北宋文人仍然保留了唐人的某些饮茶风尚。
C.⑤段用对比论证来论述夜里品茗的境界比白天“竹里飘烟”更让人自豪骄傲。
D.本文引用资料丰富详实,用语轻松活泼,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潮餐饮滋味新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提升,近年来,国潮逐渐兴起,国潮餐饮应运而生,全国多地出现了不少以国潮为主题的餐厅,风格多样,主打中华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国潮餐厅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餐饮体验。

国潮元素在餐饮业其实由来已久,很多中华老字号美食都可以算作国潮餐饮,日前,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饭店邀请非遗匠人在大堂展示中华民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饭店设置了糖人、糖画、剪纸、中国结、面人、草编等传统民俗技艺摊位,非遗匠人现场献艺,通过展示、互动、现场传授民俗技艺,让宾客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我们希望每位顾客能够从一个小小的糖人、面塑、中国结上,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将非遗文化用年轻人、大众喜闻乐见的国潮’风展示出来。北京饭店相关负责人说,很多餐厅将国潮元素融入菜品。提督品牌盛放烤鸭的器皿是如意形状,象征顺心如意。烤鸭五味三吃,在一吃上桌时,使用如意样式的餐具装盛;二吃三吃上桌,如意首尾位置发生变化,寓意从始至终,正反皆如意。

2023年,我国餐饮收入突破5.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说:“2024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促进年’,餐饮业要积极打造餐饮消费热点,大力挖掘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让餐饮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店,柜台里摆满琳琅满目的中式糕点。比如传统民乐造型的琵琶糕、复古柔美的盘纽酥、匠心传承的剪纸方酥,仿古摆件造型的翡翠白菜,造型均借鉴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一款珐琅糕,看上去像一个葫芦花瓶,是北京稻香村与北京市珐琅厂联名推出的特色产品。其原型是来自北京市珐琅厂的洪福齐天花瓶,葫芦造型加上蝙蝠元素寓意着福禄吉祥,更展现出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美感。透过小小的糕点,仿佛可以看到匠人们錾刻、掐丝、点蓝等过程。

随着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中式糕点产品创新加速,酥饼产品、馅饼产品、糕点产品等创新不断,面向国内市场纵深发展,尤其是向年轻人覆盖。海外市场加速也非常明显。调查显示,58.4%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更注重产品的口味和味道,超四成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品质量和价格,其次是大众喜爱度、品牌知名度,均有超三成的消费者关注。

中式糕点以其药食同源的原材料和低糖、低脂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随着相关部门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和鼓励老字号走向国际市场,中式糕点的发展迎来新机遇,行业日渐向健康化、渠道多元化发展。

截至目前,与中式糕点相关的企业有2.5万余家。行业专家建议,中式糕点正成为传播

中华文化的载体,除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外,品牌可积极开拓海外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扩大销售范围。

(选自《人民日报》2024.3.21,有删改)

1.下列关于“国潮”餐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潮”餐饮兴起是因为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年轻人十分热爱传统文化。
B.非遗匠人现场献艺,通过展示、互动、现场传授民俗技艺,都是“国潮”餐饮的表现形式。
C.盛放食物的器皿、食物的造型融入“国潮”元素,均借鉴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D.中式糕点因“国潮”的兴起而不断创新,面向国内市场纵深发展,尤其是向年轻人覆盖。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国潮”主题餐厅,风格多样,主打中华文化元素,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餐饮体验。
B.用年轻人、大众喜闻乐见的“国潮”风展示非遗文化,更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C.人们在购买中式糕点时更注重产品口味、质量和价格,其次是大众喜爱度、品牌知名度。
D.中式糕点以其药食同源、低糖、低脂等特点,已经成为能传播中华文化的市场新宠。
3.下列对文段写作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本文开门见山,点明“国潮”兴起对餐饮业特别是中式点心的影响。
B.文章由“国潮”餐饮和中式点心两部分组成,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C.文章语言典雅,感性和理性语言并存,内容通俗易懂。
D.文本由从业人士的介绍到行业专家的建议,内容层层递进,说服力较强。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春季高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看成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一味说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