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6411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看成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一味说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生物钟的研究

生物钟研究关系到多个学科。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保健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都同它相关。生物钟研究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它可以助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如,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而晚上只有6050次。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非同步。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人已经习惯于晚上5时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变化。如果不这样,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这一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非同步的出现导致肌体故障。于是就会得高血压、溃疡等病。同样,人有了病,体内就会产生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循规律的。就拿高血压来说,早餐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降并趋于正常,夜间又会升高。借助血压计可以测量出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人可以根据血压升降的规律服药,而不是死板地一日三次。也就是说,一天服一次药就可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少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可省钱。

针灸和理疗也要选择最佳时刻,选择的时间不当,也许还会造成不良后果。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给家鼠注射了增加肌肉收缩力的药物。药量相同,注射时间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早上注射,家鼠几乎全军覆没,而晚上注射则无一死亡。

生物钟同宇宙的作用有关,最主要的同昼夜变化相关。当然它还同社会活动有关。如果您应当早晨6时上班,生物钟就会适应这一需要。有不少人想了解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应当说,从一个季节过渡到另一个,人体会因此产生不平衡现象。溃疡、心血管病、感冒和呼吸器官的疾病都会因此加重。生物钟医学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原来体内有一种会在夜间产生的激素,这就是睡眠激素,也称褪黑素。日间褪黑素的生成减少。这一激素在调节人的生物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季节变化时,光线会变,褪黑素产生的节律和数量也会变,肌体的节律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果肌体不能随着变,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现代生物钟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理疗仪。用得相当多的还有调节褪黑素生成的药物。

要学会维持正常的生物钟,否则就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紧张。要努力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节律与自己的生物钟相吻合,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和高效率地工作。

1.下列对“生物节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节律是帮助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的奇特机制。
B.生物的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
C.生物节律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D.生物节律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对“非同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物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B.生物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导致肌体故障的状况。
C.人的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病态或不适感觉。
D.人因病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状况。
3.下列对“生物钟医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医学的原理是利用生物节律影响疾病治疗和预防。
B.根据人体的机能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
C.根据疾病也有其“生物钟”的情况进行治疗。
D.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才能有疗效。
4.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物钟与宇宙的作用有关,最主要是同昼夜变化有关,也与人的社会活动有关。
B.从一个季节过渡到另一个季节,人体会产生不平衡现象,有的疾病会加重,是因为褪黑素在调节人的生物钟方面没有起到作用。
C.生物钟医学主要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为此曾借助理疗仪和用调节褪黑素生成的药物
D.学会维持正常的生物钟,使社会活动节律与生物钟相吻合,以精力充沛和高效工作。
2024-06-18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

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地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

1.下列对戏剧经典作品“长演不衰”的奥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经典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
B.经典戏剧艺术善于结合时代变化做出“小碎步”式的调整。
C.经典戏剧作品具有文化的力量,精神永不过时。
D.经典戏剧作品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的温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很容易让人淡忘。
B.《锁麟囊》每演必火,源于张火丁“唱的永远是程派”,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
C.《朝阳沟》的故事虽然过时了,但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仍会深深地感动观众。
D.河北梆子《宝莲灯》唱出了百姓的心声,已演出1400多场,长盛不衰。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生活的温度”和“现实温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活的温度”指作品符合老百姓的是非观念和伦理观念,扬善惩恶。
B.“生活的温度”指要用艺术的形式把百姓的美好愿望变成舞台上的“现实”。
C.“现实温度”是指戏剧作品贴近老百姓的口味,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D.“现实温度”是指戏剧作品要多创作反映现实的作品,用现实拨动观众的心弦。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