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②且先以这些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③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满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④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选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下列对“那长廊将成何景象”中的“景象”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单调枯燥B.井井有条
C.混乱不堪D.精美绝伦
2.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句①指颐和园长廊无尽的重复能给游人以特殊的感受。
B.句②表明颐和园廊柱的“千篇一律”是为了更好地映衬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花窗的“千变万化”。
C.句③生动形象地说明街道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给人的美感。
D.句④中“‘损人’且不‘利己’”是指一些街道上的房子互不和谐,相互减色。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一段中的20个“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调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只能给人带来荒谬绝伦的感觉。
B.“‘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话点明了当时城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C.建筑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和谐统一。
D.选文结尾,作者以一个建筑大师的良知和责任,告诫建筑师们应该遵循艺术规律,为城市奉献更好的建筑艺术作品。
4.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B.假设论证
C.举例论证D.因果论证
5.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章主要阐述艺术创作中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B.建筑设计要努力做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这也是由艺术规律决定的。
C.作者善于从不同类别的材料中筛选出具有共性的东西,并发现共同的规律,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D.文章开门见山地讲述了建筑领域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建筑审美的独到见解。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2~2023 学年高二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节选自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材料二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掐丝的精细过程,掐丝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
B.材料二对“拿来主义”观点进行正面论述,强调“拿来主义”三个要点。
C.材料一作者恰当地运用一些工艺术语,使语言更加准确、严谨和华丽。
D.材料二作者用尖锐、揶揄而又含蓄的语言,表达了立场、态度和观点。
2.作诠释是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具体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
仿照下列句子,结合材料一,给“粘铜丝”作诠释。
例:掐丝,就是拿横断面为长方形的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
3.鲁迅的杂文“像匕首,像投枪”,根据材料二,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4.对待外来文化,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和原则。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传承与发扬,请以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为例,联系实际,提出三点建议。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中职学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文化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让青春拥有更多可能,首先________。越来越多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技能、学实操、考证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拓展新空间。让青春拥有更多可能,还要________。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需要广大青年在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让青春拥有更多可能,还要________。不因过去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不因今天的困难而妄自尊大,保持奋斗的韧劲勇往直前就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1.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锐意进取B.沾沾自喜C.妄自尊大D.勇往直前
2.填入文中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自己选择的事业拥有一腔热爱   ②要有不拘一格的勇气   ③经得住挫折的考验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③②
3.下列对画波浪线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才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B.就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C.就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D.才能在风雨后见到彩虹,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中职学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文化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下,短视频______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旅宣传推广路径也在与时俱进。近段时间,多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贺娇龙、刘洪、解伟、都波等文旅局局长相继出圈走红。文旅局长______当地文旅资源,使得不少景点知名度大增,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也带动起人们高涨的消费热情。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一个个出圈视频,成为网友们了解各地的一扇窗口,对促进文旅发展大有裨益。据统计,贺娇龙火出圈一年后,当地助农直播销售额达1.4亿元,带动2830人直接就业;网红局长刘洪所在的甘孜,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45.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24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33%107.42%。应该说,在合力共促下,原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点变得热门,出圈的文旅宣传犹如催化剂,把吸引游客的关注力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

材料二:

体验旅游的动机—过程—目标模式

1.填入材料一空格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渐渐   推介B.逐渐   推介C.逐渐   推荐D.渐渐   推荐
2.材料二是孙根年教授在体验旅游的经营与策划中提出的“动机——过程——目标”模式,请概括图表中体验旅游的目标。
3.有人说,旅游发展有了“流量”,还要有“留量”。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为家乡的旅游发展提三条建议。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5 . 下列选项与语段意思最不符合的是(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重提浙商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这是浙江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勇闯改革大潮的一种精神状态。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受君之雨露,必报之甘泉。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

张新颖

①抄写,是过去的人读书的基本方式之一。明代文学家张溥,他就有边抄边读的习惯,常常反复抄写六七次,不真正弄懂不罢休,他给书房取名叫七录斋,正是突出了这个习惯和方式。

②尽管我们已经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去抄书了,可是抄写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现在仍然有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德国现代思想家瓦尔特在一本名叫《单向街》的书里,专门谈过中国的抄书方式,他很耐心地说道:一条乡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在上边行走和乘飞机飞过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地,一本书的力量,读一遍与抄写一遍也是不一样的。坐在飞机上的人,只能看到路是怎样穿过原野伸向天边的,而徒步跋涉的人则能体会到距离的长短、道路的坎坷和景致的千变万化。他可以自由伸展视野,仔细眺望道路的每一个转弯,犹如一个将军在前线率兵布阵。一个人专心致志抄写一本书时,他的灵魂会深受感动。

③任何发达的交通工具都不能代替行走。今天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汽车、动车或者飞机,但无论如何,步行是无法废除的,而且有的时候,步行甚至是最合适的。

④和抄写一样,背诵也面临着现代的挑战。清代的大学者戴震,不但十三经正文全能背诵,连十三经的也能背诵。著名的历史学家余英时感慨地说,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大可能了。人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下去,我们不可能把精力仅仅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选择少数重要的经典或篇章,反复阅读或者抄写,乃至能够背诵,仍然是必要的。

⑤可是,我们不是要反对死记硬背吗?

⑥这里要做一个区分。在学校里,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内容。这里面,有一部分东西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别的意义,考完试了也就可以扔到脑后,对这些东西的死记硬背是越少越好。但是一些经典或重要的篇章,其意义却是长久的,我们基本的知识构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都离不开它们,熟读乃至背诵它们,是为了从中汲取更多、更好、更持久有用的人生养料。而且,熟读和背诵的过程,并不就是排斥理解的过程,恰恰相反,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发生了、加深了,渗透和影响发生了、加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⑦确实,背诵和抄写都是挺笨的老方法,耗时费力,殊为不易;可是,即使是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有的时候,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笨拙的精神依然是最好的精神。

1.关于抄写,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专心抄写都是人们读书的基本和有效方式之一。
B.抄写有特殊意义,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效。
C.抄写一遍比读一遍慢一些,但是专心抄书,对文章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D.抄书是不可缺少的、最合适的读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灵魂会深受感动。
2.关于背诵,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熟读和背诵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逐步加深理解、渗透和影响的过程。
B.背诵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耗时费力。
C.一些关系到良好人文素养形成的经典作品和重要篇章还是有必要熟读甚至背诵的。
D.背诵虽然是古老而笨拙的读书方法,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借鉴。
3.下列对“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一个人专心致志抄写一本书,能够真正感受到一本书的力量。
B.任何发达的交通工具都不能取代步行,有时步行才是最适合人类的方法。
C.背诵在今天是一种高深的功夫,它有助于我们把书读懂,读通,读透。
D.背诵和抄写这些古老方法,对我们学习经典或重要篇章是必要的。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某校(中职)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必要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那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1.文章第1段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文章第2段,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划分标准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3.“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区别是什么?
4.阅读文章第36段,分别写出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1)自然境界(20字以内)
(2)功利境界(20字以内)
(3)道德境界(20字以内)
(4)天地境界(20字以内)
5.谈谈你对“功利境界”的人的认识。(不少于50字)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城市技师学院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热度更要美誉度

在数字时代,通过微博热搜了解当下最热门的文艺作品已经不是新鲜事。热搜,顾名思义,是通过计算用户搜索信息的行为进行的热度排行。相关报告显示,新浪微博用户群体中“90”“00二者总占比接近80%,他们对热点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影视剧、综艺等领域。在2020年微博热搜盘点中,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文艺作品占据一定比例。从策划到播映,从演员选择到剧情走向,通过时机恰当的议题设置,热搜成为文艺作品前期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当作品播映时,根据重点内容不断提炼热门话题,能够继续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系,增加用户黏性。

数字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单向度,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发布者、传播者。当一部文艺作品中的话题成功登上热搜榜,再被网友以强大的参与能力助推,讨论不断聚合、放大,其传播效果往往会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让文艺作品受到极大关注。特别是在社交属性很强的微博平台,很多热搜中的话题都是通过网友的关注讨论和优势意见扩散产生的。加之网络世界中,文字、表情包、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表达形式,让互动内容生动有趣,网友们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热搜为门径让更多观众关注作品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文艺作品越来越陷入热搜化的套路当中。有的话题设置强行贴靠社会热点,内容和作品关系不大;有的话题仅仅是没有营养的花边和夺人眼球的噱头,有低俗、媚俗的倾向;有的作品通过购买手段占据热搜榜单,浪费公共资源和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另外,一些文艺作品在创作时就精准计算出什么样的剧情能火,怎样的角色设定能引发热议,却并没有建立在合理的故事逻辑和人物情境之上,作品质量令人失望。

热门话题仅仅是作品的素材线索和切入点。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在敏锐捕捉社会关切的同时,更要依循创作规律,完成主题表达,以细腻的艺术手法、鲜活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质感,这才是文艺作品回应社会关切的应有之义。

飙升的热度固然能带来人们的关注和一时的光环,但空有其表、缺乏内蕴的作品来得快去得也快。唯有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才能创作出有热度、更有美誉度的精品佳作,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1416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艺作品在三个不同阶段如何形成热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创作时精准“计算”能火的剧情和能引发热议的角色设定。
B.前期宣传推广时,抓住时机设置恰当的议题。
C.作品播映时,根据重点内容不断提炼热门话题,增加用户黏性。
D.文艺作品话题登上热搜后,网友参与助推可扩大作品关注度。
2.下列对文艺作品怎样才能成为有美誉度的精品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品素材和切入点的选取上,要能够敏锐地捕捉社会关切的热点。
B.作品主题表达上,要依循创作规律。
C.作品内容上,要有合理且鲜活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
D.作品关注度上,通过“购买”手段登上热搜榜单。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新浪微博用户中“90后”“00后”占比80%,他们对热点的关注集中在影视剧、综艺领域。
B.因为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也是发布者、传播者,所以信息传播的单向度得到改变。
C.网络世界中,文字、图片等丰富的表达形式,让互动的内容生动有趣,网友乐于参与。
D.以“热搜”为门径让更多观众关注作品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会陷入“热搜化”的套路之中。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度山东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系统性考试摸底考试试卷-语文(1)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选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
2.下列对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的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对现有职业要有敬业的精神,更应该有乐业的态度。
B.选段中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以两种差距悬殊的职业作比,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C.选段语言通俗浅显,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引用古语时,注意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引用不少名言警句,作者也提炼一些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D.“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为了生存必须去劳动,而劳动又创造了生活。
3.“主一无适便是敬”,如何理解什么是“敬”?(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二)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载人航天最动人的情节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完成一系列太空工作之后,总要返回地面,有去无回是不可想象的。发射升空考验的是运载火箭的功力,而返回时就要靠航天器自己了。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都要经历返回这一恐怖历程,返回是航天飞行中出现事故较多的阶段。中国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以及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都成功返回了地面,说明中国的返回技术已经非常完善。

一般载人航天器飞行高度大都在距地面300500公里,神舟七号的轨道高度就在343公里。无论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从这样的高空返回地面,一般都首先采用减速制动,然后成落体(相当于平抛)运动,开始下落。可以计算,若不计阻力,到达地面的垂直速度可达每秒2.5公里以上,什么样的航天器都要摔得粉身碎骨。

好在航天器下落到距地面100多公里时,进入到地球大气层,大气的阻力会帮助航天器慢慢减速。但是空气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温度可达10002000多摄氏度,防护不好就会把航天器烧毁。我们在夜晚常会看到拖着亮亮尾巴的流星,就是闯入地球大气层外空物体碎块被大气层摩擦烧掉的痕迹。为此,在航天飞机或宇宙飞船上既要有良好隔热材料和结构设计。防止舱内温度过高,又要有良好的吸热和散热材料,把热量及时散掉,这样才能安全通过大气层这层屏障。

降到一定高度后,航天飞机可以靠机翼滑翔,而宇宙飞船则需要进一步减速下落,这时就需要降落伞了。它可以使飞船的速度减到每秒10米左右,离地面1米高时,反推发动机最终将飞船减速至每秒1米多的速度,相当于慢骑自行车撞墙的效果,人体就可以承受了。

飞船的降落伞可不是一般跳伞员的降落伞可比的,一是要承受巨大的冲力,二是重量又要轻,否则会增加飞船的负担,所以一般的材料是不能胜任的。据说神七的减速伞采用的是强力高、重量轻、缓冲性好的特制涤纶材料制成,伞撑开的面积1200平方米。回收伞由96根伞绳撑起来,每根伞绳的长度为46米,每米伞绳的重量仅2克,但每根绳子可承受300千克的拉力,保证了神七顺利返回。

不仅仅航天器的返回,其实,整个航天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新材料的应用。实际上,高新技术都离不开神奇的新材料,所以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应用。

(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载人航天器发射升空考验的是运载火箭的功力,而返回时就要靠航天器自己了。
B.载人航天器成功返回的关键技术是减速制动,减速制动的关键是降落伞,降落伞的关键是新材料。
C.不管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从高空返回地面时,一般都首先采用减速制动,然后成落体运动,开始下落。
D.中国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最终都成功返回了地面,说明中国的返回技术已经非常完善。
2.对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能安全通过大气层这层屏障”的原因,解说最正确的是(     
A.航天器在下降过程中,大气的阻力会帮助航天器慢慢减速。
B.空气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温度可达1000~2000多摄氏度,防护不好就会把航天器烧毁。
C.在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上既有良好的隔热材料和结构设计,防止舱内温度过高,又有良好的吸热和散热材料,把热量及时散掉。
D.宇宙飞船在降速下降过程中,借助降落伞,可使宇宙飞船安全通过大气层这层屏障。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宇宙飞船在航天飞行中出现事故较多的阶段是发射升空阶段。
B.航天器由高空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到达地面的垂直速度可达每秒2.5公里以上。
C.航天飞机在下降过程中,降到一定高度后,不必依靠机翼滑翔,借助降落伞,就可以带它达到目的。
D.如果不用强力高、重量轻、缓冲性好的特制涤纶材料做降落伞,神舟七号能否顺利返回还是个未知数。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内十所中职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