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文》有言:俭,约也。《玉篇》亦言:约,束也缠也。意即用绳子进行捆绑、缠束。由缠束而引申出抽象意义的约束、节制,就是俭德的本义。进而,又由约束、节制义引申出在消费财物上的具体要求:节俭、节约和不浪费。节俭节约之重点就在于少用、减用,”“所呈现的是一种内向回缩的收敛趋势,故古人亦以释俭,如俭者,敛也。这一消费上的收敛趋势,因能直观展示出个体的节俭力度和决心而较易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赞誉,个体由此获得的强烈认同感和愉悦感,又推动其在后续行为中坚持和强化这一趋势。久之,就会形成对物欲的良好管理,使之处于一个合理范围,有效防止物欲泛滥。正是基于俭则寡欲的认识,人们确信俭以养德,甚至认为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俭德是养成廉德的必要前提。至于其中的缘由,古人认为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俭德的最低标准就是不浪费,其实质是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首先,劳动果实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是无数劳动者辛勤工作的共同成果。对劳动果实的爱惜中,就包含着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认可与尊重。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可直接观察到稼穑之艰难以及劳动果实之不足,从而更易于生发和强化对劳动果实的珍视情感;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劳动产品日益丰富,劳动形式也发生转变,故有些人对劳动艰辛的认知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开始弱化,客观上造成了毫不在意的浪费。其次,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储备,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对自然资源不节制使用,即使数量充足最后也会枯竭。不仅如此,无法预知的天灾人祸还会突然打断各类资源的生成链条,可能造成物资的严重短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俭德并不追求无限节俭,而是主张量入为出。即根据自身实际经济能力规划开支,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鼓励日常有余,以为意外横用之备;反对超出能力的消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拥有巨额金钱就可以追逐奢华,肆意消费。一方面,个体金钱虽有明确归属权,但是通过金钱消耗的资源则属于所有人;另一方面,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本身就与节俭要求相背离。因此,人们赞誉那些贵而持俭、富而居俭的典范,这些人虽身居高位或家境富足,但都崇俭戒奢。

俭德并不以对财富的绝对占有为至善,而是主张不吝不啬。吝、啬、俭三字的引申义都有强调爱惜外物的意思,但又具有本质的区别。俭的核心是节已不节人,要节制和控制的乃是自身的物欲和财物消费;至于对他人的救济援助,则尽可慷慨大方,并不需要刻意节制;但吝啬则不同,由于对财物过度爱惜,所以根本不舍得花钱救助他人,节己亦节人。因此,我们在道德实践中要崇俭戒吝,积极弘扬自身虽节俭质朴但却能恤贫救苦的美德和行为。

崇俭反奢,始终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之一。深入理解俭德意蕴,有助于人们在新时代更好地践行俭德。

(摘编自王颖《俭德的三重意蕴》)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俭德的重点是少用、减用,这样消费久而久之就可以有效地使物欲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B.俭则寡欲,节俭有助于君子养成廉德,但是对节己亦节人的小人则难以产生多少影响。
C.虽然现代社会自然资源相对充裕,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节制使用,依然要居安思危。
D.古人和现代人对劳动的理解、认可和尊重程度不同,决定了古今人俭德方面的差异很大。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形成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B.文章多次引经据典,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蕴,也表明个人高度重视“俭”文化。
C.文末通过对比论证,分析了俭与吝、啬的区别,得出要对已节俭、救济贫苦的观点。
D.文章通过俭以养德、爱物惜物、崇俭戒吝三个方面诠释“俭德”的意蕴,层次分明。
3.下列诗文不能印证关于俭德最低标准的实质的是(     
A.唐朝颜仁郁《农家》中的“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B.唐诗《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所写“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清朱柏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职教高考高三11月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有一个梦

①朋友们,今天我愿对诸位坦诚相告,尽管我们目前困难重重、挫折累累,但我还是心怀一个梦,一个深深根植在美国之梦中的梦。

②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这个国家会跃然而起,将立国之纲的真谛付诸实践。我们信奉一条不证自明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③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奴隶的后代和奴隶主的子孙会在佐治亚的红色山冈上同席而坐,亲如兄弟。

④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即便是密西西比州那里压迫和不平如同酷暑炽热的茫茫荒漠,也终将变成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⑤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我所爱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再以肤色深浅,而是以品格优劣为论人准绳的国家里。

⑥今天,我心怀一个梦。我有一个梦,终有一天,在亚拉巴马州,黑男孩、黑女孩和白男孩、白女孩如同兄弟姐妹一般,手挽手、肩并肩同步而行。

⑦今天,我心怀一个梦。我有一个梦,终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崎路化坦途,曲径变通道,云消雾散见天日,万众共沐天主恩。

⑧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胸怀这一信念返回南方。有了这一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的巨岭中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一信念,我们就能将喧嚣吵闹的嘈杂声转变成华丽动人的兄弟情义交响曲。有了这一信念,我们就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坐牢,一起为自由挺身而出。我们坚信,终于有一天我们将获得自由。

1.指出第①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文中“终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崎路化坦途,曲径变通道”,作者梦想的一天,对黑人、对美国将是一个_______的社会。
3.第⑧段连用了几个“一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个“一起”组成排比句,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B.排比句的使用,体现了演讲者信念坚定、执着,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
C.几个“一起”号召人们要按部就班的行事,为黑人争取自由不要采取过激行动。
D.四个“一起”拉近了读者与听众的距离,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4.说说第⑧段中“喧嚣吵闹的嘈杂声”和“交响曲”的含义?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对下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实质上,它也是减肥金律“少吃多动”的一种实现形式。如果通过轻断食带来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让人更好地坚持,那么轻断食就有意义。反之,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那么轻断食就没有意义。

A.轻断食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是最佳减肥形式。
B.“仪式感”和心理暗示是轻断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C.轻断食需从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才有意义。
D.轻断食的人在不断食时可以暴饮暴食,断食时适当控制少吃一些。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数据时代的健康革命,在技术形态上,取决于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精准医学模式的建立。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是其先锋。这种医学道德形态的重构凸显了三大伦理道德难题。

第一,个人隐私及安全问题。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医疗行业面临保护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双重困扰。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之一,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这是恶意软件侵入的最薄弱环节,被称为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此外,还面临医疗大数据或精准医学模式自身带来的问题,比如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等。与此同时,医院利用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某患者的敏感信息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政府机构和企业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收集、监控和分析处理是否符合隐私规则?

第二,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如何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据共享遭遇的基准层面的伦理挑战。建立在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医疗技术实践,其本身就预设了一条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线。由于人体及其健康状态以数字化的形式被记录、存储和传播,因此形成了与实体人相对应的镜像人或数字人。失信或失真的数据,导致被预设为可信的精准医疗变得不可信。如何治理或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面临的一种伦理挑战,它构成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重大课题。

第三,数字鸿沟或价值鸿沟带来的挑战。目前,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正在缩小,价值鸿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提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数字化健康革命带来的价值观变革。只有缩小价值鸿沟,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基础上的个人健康革命,是一种将个体与总体进行融合的医学变革,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中。这个医学变革所蕴含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道德形态,展现了数字化时代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

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基本原理,是连通最小行动者和最大数据计算之总体,这是现代医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展现的伦理特质。大数据对个人和集体相互关系的重新定位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提供了在一个日益个体化的现代社会,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结合方式,迫使个人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

(摘编自田海平《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方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是指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
B.镜像人、数字人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直面一种伦理挑战。
C.数字化时代下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就是让病人真正成为医学的中心。
D.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特质,展现在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等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医学道德形态建构所凸显的伦理道德难题,引起人们的思考。
B.文章列举了医疗行业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C.文章在论证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时,说理严密,逻辑清晰,有层次,有理论性。
D.在总结中心之后,文章最后又补充强调了背景,即大数据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健康革命技术上的首要任务是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
B.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在缩小,而价值鸿沟越来越突出,二者呈反比例关系。
C.要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之中,就一定要缩小价值鸿沟。
D.个人要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要求。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下列对选文第段大意概括不正确的是(     
A.段说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B.段介绍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段介绍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规律及意义。
D.段概述马克思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和发现。
2.下列对第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段文字运用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B.该段中的“停止思想”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不愿说、不忍说的悲痛心情,流露出对逝者的崇敬、哀悼之情。
C.该段文字精确记录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表达出作者的惋惜之情,同时为马克思安详地逝世而感到某种程度的安慰。
D.“睡着了”和“停止思想”异曲同工,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愿望——马克思只是小睡片刻,但事实却是他“永远地睡着了”。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句采用了类比手法,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伟大。
B.该句采用了对比手法,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伟大。
C.该句采用了类比手法,说明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比达尔文大。
D.该句采用了对比手法,说明达尔文对人类的贡献比马克思大。
4.下列对第段与第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并列关系B.递进关系C.转折关系D.点面关系
5.关于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做出的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选文第段内容是对第②段中“这个人的逝世,对于历史科学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诠释。
C.第④段采用对比手法,赞扬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划时代意义。
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很深入,也都有独到的发现。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拿来主义

鲁迅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1.“送来”和“拿来”有何区别?
2.能作为选文论点的是哪句话?
3.选文指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有哪些?
4.选文第5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
2024-08-0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职业学校职教高考校际联盟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7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以“言志”为中心,运用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B.《鸿门宴》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C.《师说》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对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D.《六国论》总结了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4-08-0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职业学校职教高考校际联盟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舆论生态格局也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网络成为各种社会舆论生成的最重要载体,甚至影响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2007年到2010年,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从51.1增加到57.6,互动参与指数从47.5提升到50.8,互联网应用水平稳步上升,参与性更强。依托于论坛、社区、社群网站(SNS)、微视频、微博客等,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全媒体传播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就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网络媒体的成熟,使舆论渠道更加多样,舆论主体更加多元,加上商业利益的渗透、网络的开放自由、人们价值观的分化等因素,舆论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也给引导的有效性带来挑战。

舆论生成的主体和载体更加多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已增至38.30%。其中手机网民达3.56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博客用户达3.18亿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2.1%;微博客用户数近2.5亿人,比上一年暴涨近300%,成为引爆舆论的最重要平台。网络社群急剧膨胀,目前社交网站的网民使用率为47.6%,QQ群、开心网、人人网注册用户数量巨大。在网民总人数5亿多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媒体)、自媒体(微博等)和传统媒体等一起成为舆论生成的力量。网络等更具有社会性的媒体的成熟,使信息渠道和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不同舆论场更加分散;网络传播快捷,覆盖地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难度。

商业利益渗透并影响网络舆论公信力。自2010年以来,网络舆论生成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向,即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一些非法商业性公关公司,出于商业目的雇佣网络水军制造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这也成为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亟待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网络的开放自由、价值分化挑战舆论引导机制。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舆论生态环境的巨变也冲击了传统舆论引导机制。传统的把关人缺失和把关机制失效,加大了虚拟社会管理中的舆情监测和引导难度,引导的有效性往往难以达到。网络空间里的传播对象——受众,不再是单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不仅可以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与经济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特别是微博客在2011年爆炸性的增长和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使它成为舆论热点不断变化的重要推手,更使舆论引导环境复杂多变。

(选自高宏存《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现实中“舆论引导难度加大”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增加,互动参与指数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稳步上升。
B.手机网民、博客用户与微博用户等网络社群急剧膨胀,网络传播快捷,覆盖地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
C.“网络水军”出于商业目的制造了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
D.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网络空间里的“受众”,借助网络表达各种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凭借论坛、社区、社群网站、微视频、微博客等,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各种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B.中国网民人数多,网民们交换信息,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成为舆论生成的主要力量。
C.网络舆论生成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从而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
D.网络空间里的“受众”可以借助网络表达经济与政治诉求,并通过网络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决定舆论走向和媒体传播。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对口升学联合体考试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哞哞地叫。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其次要防说话。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猴子不会说话,猴界即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又作别论,——确应该虚心取法,返璞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是难说。最显著的例子,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没有永远分清治者被治者;二恨其不给治者生一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三恨其不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三者得一,阔人的地位即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

(选自鲁迅《春末闲谈》)

1.下列关于第一段中加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礼失而求诸野”中“礼”在这里指愚民的手段、措施等;“野”这里指外国,与后文的“夷人”所指相同。
B.“鬼且反对,而况于官”中的“官”指的是反动统治阶级。这里指封建统治阶级比恶鬼更可憎、卑鄙和反动。
C.“这方法”指的是让人民“返璞归真”,回到原始时代。这里讽刺统治者的无知与丑陋。
D.“二大良法”指的是禁止人民集会和防止人民讲话、写文章。这里讽刺统治者的精神麻痹术无法奏效。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治理国家方面,当然不存在中外的差异,方法基本是相同的。
B.揭示了中外统治者的反动本质,都是企图永远奴役人民,并采取大致相同的奴役手段。
C.只要人们同心同理,那么中国也可以直接采用外国人治理国家的方法。
D.这句话表达了中国向国外学习先进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3.下列对选文第二段中“三恨”的言下之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民的思想不可禁止。
B.暴虐的统治最终会被推翻。
C.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无效。
D.统治者的手段终究无耻且有限。
4.下列关于课文的陈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全文多用反语,语言幽默,将知识、趣味、说理熔于一炉。
B.文章将虫与人对比,援古证今,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余味无穷。
C.本文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必胜的信心。
D.本文笔调从容,看似闲谈,实则严谨不苟,意蕴丰富,名曰“闲谈”,实有“正说”。
2024-08-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最远的距离》通篇采用反复与对比的写作手法,层层递进,步步深化,抒发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
B.《断章》一诗传达了诗人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在宇宙乃至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
C.《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侧面刻画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特征,并以信陵君一生中最主要的事件──救赵为主线,组织材料,展开情节。
D.《孔孟》一文对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孔孟性格特征揭示了他们思想观点差异的根源。
2024-08-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