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战战兢(     )       (     )     (     )
2.读“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句话,回答问题,从原文中找答案。
(1)“这两种利益”是指哪两种利益?
(2)为什么不应认为它们是敌对的?
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请列举“历史承认”的两位以上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4.通过阅读这几段文字,你认为什么样的职业才是好的职业,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于职业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024-08-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中职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选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选文第①段中,对“持续性”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上的持续。B.空间转移上的持续。
C.作品或观赏者的持续。D.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2.选文第①段是全文的“纲”,主要包含三个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
B.作品的“持续性”包含三种类型。
C.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特别重要。
D.以音乐为例,说明有“持续性”的作品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3.关于选文第①②段之间的写作思路,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总到分B.由分到总C.由此及彼D.逐层深入
4.综合全文来看,下面关于作者的观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否定“重复”,因为它会导致作品单调枯燥。
B.否定“变化”,因为它会使作品陷于散漫凌乱。
C.既肯定重复,又重视变化,在艺术创作中可以随心所欲,任意使用。
D.艺术创作应以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普通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传》一文中托尔斯泰的忏悔,是对自我的确认,坚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恶习是由于社会本身存在的弊病造成的。
B.《茶馆》在结构上突破创新,整部剧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C.《采石工》一诗境界阔大,通过对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
D.《拿来主义》是鲁迅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鲁迅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以大量的实例阐述了重复与变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并批评了我国城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B.《南州六月荔枝丹》从生态特征和生产情况两个方面介绍了荔枝的有关知识,生产情况主要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分布、栽培历史、果谱专著以及移植问题等。
C.《〈物种起源〉绪论》简要介绍了该书的写作经过,重点介绍了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解释提早发表的原因。
D.《春末闲谈》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杂文。作者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②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③他占有。批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根据选文第②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主张逃避主义,对文化遗产拒绝继承。
B.“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实则是虚无主义,对文化遗产全盘否定。
C.“欣欣然的蹩进”的废物实则是投降主义,对文化遗产部分接受。
D.这三种类型的共同点是对文化遗产不加挑选。
2.根据选文第③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B.“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糟粕的部分。
C.“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旧形式的部分。
D.“姨太太”指文化遗产中糟粕的部分。
3.根据选文第③段,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不正确的是(     
A.对待“鱼翅”,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B.对待“鸦片”,送到药房供治病。
C.对待“烟枪和烟灯”,作为国粹送一点进博物馆。
D.对待“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4.选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5.结合选文画线句,概括选文的语言特点。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总是最高的职业,但往往是最可取的职业。

1.以上文段选自(     
A.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B.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C.白岩松《论职业的重要性》D.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2.下面不是作者认为应该选择的职业是(     
A.最有尊严的职业B.臻于完美境地的职业
C.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D.有崇高的自豪感的职业
3.不是最可取的职业的特点的一项是(     
A.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B.不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C.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D.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
2024-08-0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升大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7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淀》以战争为题材,却没有渲染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典型战争场景,而是以诗意的笔触写了白洋淀如画的景色和冀中人民的日常生活。
B.《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中有大量意象,其中急流、小河、荒林、废墟、云朵、夕阳等是诗人自喻。
C.《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抒情、描写和议论。
D.《反对党八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及其危害。
2024-08-0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因受其外国移民的影响,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拥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饮食观念上,《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不仅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红遍海外。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饮食强调的是对的体验和追求。这种来自食物的色、香、味、型、器,从嗅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等体验来享受食物本身所带来的美好感受。西方的饮食则注重实用性,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利于身体健康。在西方的饮食观念里,吃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与精神享受没有关系。

饮食结构上,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在食材的选取上,主要以谷物为主,其次是蔬菜,肉类较少。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常看到的是米饭、馒头等主食配以鲜炒时令蔬菜。而西方国家多是游牧民族,在饮食上以肉食为主,配以蔬菜沙拉等生食。中国人和西方人虽然都吃肉类,但是除了中国在饮食上辅以肉类、西方在饮食上以肉类为主的差异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对动物内脏的态度。中国人钟爱动物内脏,无论是猪肝、羊肚,还是牛杂、鸭胗……无不让中国人垂涎三尺。西方人很难接受这些食物,他们也吃动物内脏,比如法国的鹅肝,西班牙的血肠等,但跟中国人对于动物内脏的热爱程度相比就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受其宗教信仰或是与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追求有关。

烹饪方式上,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烹饪方式达20余种,有八大菜系,不同地区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厨师的加工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所以中国的烹饪是一门艺术,他结合了厨师的个人风格,饱含艺术创作者本身的认识和灵感。西方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烧、煎、烤、炸、焖,厨师在烹饪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菜谱中食材的配比、用量进行操作,丝毫不敢懈怠。这样的烹饪方式主要是与西方人着重强调饮食要科学和营养搭配要平衡有关系。

饮食器具上,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夹菜的筷子、喝汤的汤匙、吃饭的饭碗、盛菜的盘子(深碟)、喝茶的茶杯、喝白酒的酒盅等。西方人就餐时使用的餐具则是盛食物的盘子、切割食物的刀子、取用食物的叉子、进食的汤匙、喝水的水杯、喝红酒的酒杯、喝白酒的酒杯等。筷子和刀叉是中西方饮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餐具,代表了中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的不同,是中西方智慧的代表。

在餐桌礼仪上,中国是礼仪之邦,因而在就餐的时候也非常讲究饮食礼仪。中国就餐讲究用圆桌,宾客围桌而坐是有讲究的,主要遵从长幼有序原则。而西方在餐桌上排座位时则以女士优先为原则。西方就餐用长桌,一般男女主人各坐在长桌的两端,男主人左右两边分别坐的是第一和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的左右两边则坐的是第一和第二重要的男客人,依次类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不应该出现的失误,能够更好地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文化影响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
B.中国的饮食看重食物本身能带给人美好的感官体验,特别强调对“美”的追求,不同地区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厨师的加工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
C.西方人不喜欢动物内脏,但法国人也吃鹅肝、西班牙人也吃血肠,这主要是与法国人、西班牙人的宗教信仰或追求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关。
D.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夹菜的筷子、喝汤的汤匙、取用食物的叉子、喝茶的茶杯、喝白酒的酒盅等,其中筷子是中方智慧的代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六个方面来论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论证了二者的差异。
C.文章论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从饮食文化形成的原因的角度切入,很有说服力。
D.结尾联系现实,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食物营养价值和食物带来的美好感受的追求,不仅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观念,而且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
B.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深厚,不仅注重发挥厨师的个人风格和创造性,而且烹饪严格按照菜谱中食材的配比、用量进行操作。
C.中国是礼仪之邦,遵从长幼有序的原则,圆桌用餐,较之西方女士优先,围着长桌用餐,更重礼仪。
D.中西方饮食风俗各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有助于文化交流的更好开展。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机械工程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填入第④段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明理B.向善C.睿智D.高尚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A.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B.读书人是幸福人。
C.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读书人是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的人。
3.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引用论证C.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
4.对选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精神世界。
B.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只拥有现实世界,缺少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C.第④段“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一句中,“极大的可能”应该删去,这样结论更明确,更令人信服。
D.从全文来看,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知识的增广、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获得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等方面。
5.文中说“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请你结合自身实际,举两个例子谈谈读书收获。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学前教育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