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②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③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④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⑤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⑥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⑦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⑧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⑨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⑩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节选))

1.下列对“人民民主专政”优越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用以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
B.可用以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
C.已使建设工作获得了迅速的成功。
D.有助于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提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谈到了中国建设的问题。
B.选文中毛泽东讲话旨在表达老一代领导人的美好愿景。
C.中国拥有的人口和国土为全国规模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D.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与自信。
3.下列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首先提出当下的问题是“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引出下文。
B.第③到⑤段分别从经济,政治、国防三个方面提出保障人民胜利果实的策略。
C.第③到⑤段展望未来,并坚信中国人民定能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D.最后四段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悼念与对取得胜利的庆贺。
4.下列对文章语言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段末的“只要……就”和“迅速地”表明了对振兴民族经济的自信与豪情。
B.第③段段末连用了三个“只要……”,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C.第⑥段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情绪饱满,铿锵有力。
D.第⑦到⑩段单句成段,且都用感叹号,强化语气,感染人心。
2024-08-1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汉代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批判家。他写的《论衡》,专门批判古书和传说中的错误,立论有据,言之成理,表现了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他所以有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博览群书,贯通百家。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常到书店看书。那时的书店比现在的某些书店开明,可以让顾客阅读,结果造就了王充这样的人才。

爱因斯坦应该算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了。然而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物理、数学等方面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科学研究的艺术》)

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受骗上当的机会,使人生少走许多弯路。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鲁迅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读书杂谈》)

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主要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逐步扩大根据地而走向博。然而这不是说,学专业时其他的书一律不能看。那应做的功课已完的余暇虽少,但积少可以成多。看课外书刊,时间长了,接触面宽了,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就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知识之球便越滚越大。反之,不博览,知识面便窄,懂的东西就少;懂得少,对许多事物便不感兴趣,从而也就越不想多看专业以外的书,于是便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不仅读书如此,世界上许多事物,发展下去,都有这两种循环的可能。我们应力争前者,千万不要卷入恶性循环的涡流中去。

(节选自王梓坤《贵在一个字》)

1.选文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引用论证D.类比论证
2.下列关于作者引用“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思考的重要性B.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C.强调预测的重要性D.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3.下列对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充“博览群书,贯通百家”是其有所成就的原因之一。
B.“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是爱因斯坦成为“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C.鲁迅主张读书要学会发问,要有质疑精神。
D.善于独立思考需要厚实的思想基数,积累不足,就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书读得越多,了解的问题就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4.文中画线词语“前者”指的是什么内容?
5.根据选文,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单招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依法合规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基石。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金融业与货币打交道,天然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能胡作非为、突破底线。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从业者法治意识、合规意识,才能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无不体现着对法律、规则的重视。金融领域是强监管、重规则的领域,金融运营特别讲究依法合规。回顾历史,我国古代票号能稳健经营,就离不开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票号的掌柜和店员之间相互监督,东家和股东也会定期督查,以防出现内部纰漏。今天,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不能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而要让尊崇法律、敬畏规则、依法合规经营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涵养法治意识、推进金融法治建设,首先要做好金融立法工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国金融立法不断完善,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织密金融法网、补齐制度短板,将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良好土壤。同时,徒法不足以自行。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让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推动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内控合规建设,才能真正把法律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形成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各地金融机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让警钟长鸣,让敬畏常在。前进道路上,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金融从业者真正秉承合规理念、强化合规意识、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在金融领域形成依法合规的浓厚文化氛围。

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让依法合规的意识牢牢扎根在广大金融从业者心间,厚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我们就一定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法治建设能够扎实推进,得源于“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B.要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学习我国古代票号的经营模式。
C.做好金融立法工作是涵养法治意识、推进金融法治建设的前提,并且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才能真正把法律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D.金融从业者要将法治精神镌刻心中,还要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入脑入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法律准绳、古代法治思想、立法善治、明法守法方面论证了依法合规对金融业稳健运行的重要意义。
B.文章运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充分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和深邃的政治智慧。
C.文章在论证“形成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各地金融机构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D.本文是立论文,采用递进式的结构,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依法合规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基石。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金融从业者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胡作非为、突破底线,就一定能规避道德风险、操作风险,让金融业稳健运行。
B.我国金融立法不断完善、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表明我国涵养法治意识、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成效。
C.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让警钟在金融犯罪者耳边长鸣,将敬畏入脑,以期形成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
D.法治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古代亦然,古代票号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就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中职教改共同体学校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学习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海事职业学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我国粮食生产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存在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现象。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造成如此惊人的餐饮浪费,原因有多方面。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使得当今的大多数国人失去了对食物的敬畏感。如果将餐饮浪费现象分为集体性浪费个体性浪费的话,个人或家庭浪费占很大比重。轻易地浪费来之不易的餐饮食品,核心因素是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式微或断裂。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很少参与家务劳动了,不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

制止餐饮浪费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不健全。餐饮浪费既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在我国现行诸多法律中均体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但这些规定比较分散,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

国人的爱面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餐饮浪费行为。一些集体性用餐不是以人为本不考虑能否吃掉,而是以讲排场、争面子、讲攀比为主,唯恐客人对宴席菜品有怨言。这一文化基因既增加了主办者的经济负担,更加剧了餐饮食物的浪费。

让每一个人学会尊重劳动,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对食物心存敬畏感,是制止餐饮浪费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全社会的劳动教育,增强人们对劳动和食物的敬畏感,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优秀传统,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首要任务。

在道德教育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健全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补充。现实表明,仅仅依靠道德力量,还是无法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尤其是一些浪费行为严重的发达国家,法治就成为重要治理手段,如美国2019年推出《食品日期标签法案》,法国在2016年推出的《反食物浪费法》。从这一点看,我国除了加强劳动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需要在现有法律体系基础上,制定一部类似《反食物浪费法》的专门法律,以刚性的制度约束来依法整治舌尖上的浪费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外,更要发挥和调动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社区民众的多元力量,尽快形成一套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长效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市场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治,切实杜绝家庭、社会的餐饮浪费行为。

(摘编自陶希东《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需要采取系统性综合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庭中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餐饮浪费的原因之一。
B.造成餐饮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有法律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惩戒。
C.加强劳动教育,对劳动和食物心存敬畏,是杜绝餐饮浪费的首要任务。
D.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德治法治并举,以法治为主,全社会共建共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存在的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第一段列出了具体的数据,既论证了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又引出了下文对原因的分析。
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说服力。
D.文章最后三段提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三种方法和措施,三者角度不同,各有侧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讲排场、讲攀比为主的“爱面子”文化加剧了餐饮食物浪费。
B.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我国还缺少专门的法律和刚性的制度约束。
C.对于依法治理餐饮浪费的做法,美国和法国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D.为整治“舌尖上浪费”,我国已形成一套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海事职业学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党八股》中,作者把党八股的罪状列为八条,从不同角度逐条批判,因此这些罪状彼此之间相对独立。
B.《拿来主义》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使得“拿来主义”的提出顺理成章。
C.《国家的儿子》(节选)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巧妙地通过时间线索,展示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的生平事迹。
D.《雨巷》十分注重音乐感,具有韵律和谐的音乐美,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周刊:青年亚文化现状如何?

廉思: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如在视频类平台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各种不同的亚文化类型,从动画片、纪录片等原创作品的嫁接和创新,到克苏鲁神话、蒸汽朋克等特定幻想概念,每一个分区都能代表一个热点群体,而其中不断更新的内容都显示了当前青年亚文化的热点现象。

中国新闻周刊:        

廉思:青年亚文化表现的不再是一种反抗,而转向自我的彰显,也就是对自我的认知、认同与张扬,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同亚文化的背后是青年人共享的价值观,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他们在一起闲聊,一起娱乐,倾诉心中秘密,与陌生人建立起紧密联系。青年亚文化实践行为中的圈子”“”“”“部落等命名方式,鲜明地反映出年轻人依托网络进行陌生人之间的圈层化再聚合的特点。

中国新闻周刊:         

廉思:青年亚文化以及相关群体圈层化的现象实际上是这部分青年彰显自我存在和力量的结果。这些青年群体往往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新生群体,但他们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求,因此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集结成一个个新族群。传统社会中的族群往往以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为纽带,而很多青年群体则以兴趣爱好来聚合、以价值认同为连接。新族群的形成正是亚文化圈层化的结果,他们试图规划自己的势力范围,并通过各种亚文化符号来刷新主流社会对自己的认知。

中国新闻周刊:它对社会发展有何利弊?

廉思:圈层化会对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产生很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积极向上的青年亚文化对其圈内成员的认知和心态会产生正向影响,青年网络技术的热谙程度,以及信息获取能力、传播能力、文化产品再生产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但同时,也要重视某些青年亚文化社群的封闭化倾向,信息茧房带来的网络群体极化和社会黏性丧失会在圈层区隔之下表现得更为剧烈。

(摘编自《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材料二:

青年亚文化群体在网络上发声,用新技术创造亚文化语言符码表述风格与意义,在虚拟的赛博空间消弭真实的肉身,用多种技术手段混合文字、声音、动画、影像来传情达意,用恶搞、拼贴、戏仿等多种手段调侃、解构经典与权威,其文化实践与亚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证明着自身强大的文化生产力。

比如,互联网上某些视频的形式和内容无不充满着自娱自乐和无厘头的色彩。其对于各种历史人物、明星人物进行的戏谑化技术处理,隐藏着与当下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规训策略的对抗,满足了亚文化群体娱乐的狂欢心态,在不断消解大众文化、超越官方话语的过程中彰显自我个性,形成了自己另类的价值体系,将在传统视频中种种脱俗高贵、智慧典雅、严肃正派的形象世俗化”“不正经化”“去权威化。这些高大上的形象都会通过技术性的改编与二次创作被颠覆,消解原有的价值,从而呈现出全新的狂欢面貌。

___③ 二次元文化的壮大,恶搞文化、网络游戏在年轻人中的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生产出大量的有别于主文化的亚文化风格作品,并借用新媒体平台和自身的亚文化传播权扩大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不同亚文化产品的推陈出新不仅给予了年轻人展示个人创作能力的路径,也构建了一个对话主流文化的平台。狂欢,并不是逃离现实,也不是自我麻痹,而是通过狂欢寻求平等对话的途径,追求自我审美取向的价值认可。

(摘编自《身份、组织、生产: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新媒介赋权实践的三重层面解读》)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被24小时长镜头直播,引发网民云监工,带火了送灰宗”“焊武帝等一大批戏谑命名,青年群体以亚文化无厘头方式释放对疫情的关注和支援。疫情中,由青年女性发起的网络行动最终也被吸纳进主导文化的组织行为和叙事框架,如由姐妹安心抗疫发展而来的中国妇联为抗疫女性送安心公益活动等。

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的扮演者张光北代表的红色文化、国乐艺术家方锦龙象征的传统文化与虚拟歌手洛天依表征的青年亚文化同台亮相且成功实现跨次元合作,获得不低的网友评分。此外,汉服文化、国货潮牌文化、老字号复兴文化等借助直播带货、网红传播以及线下夜经济、市集经济模式,不断升温发酵,促进了青年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主导文化之间的互相认知和接受。

(摘编自《青年亚文化的破壁融合》)

1.将“主导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携手对抗疫情,是留给我们的共同记忆。”这一句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下列对当前的“青年亚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亚文化转向“自我的彰显”,表现为对自我的认知、认同与张扬,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B.青年亚文化中的群体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求,因此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集结成一个个新族群。
C.“圈层化”会对其圈内成员产生很强的约束力,青年亚文化对他们的认知和心态会产生正向影响。
D.青年亚文化群体用新技术创造语言符码表述风格与意义,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有强大的文化生产力。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亚文化实践行为中的“圈子”“群”“组”“部落”等命名方式,鲜明地反映出年轻人暂时抛却现实困恼,释放压力和焦虑的特点。
B.传统社会中的族群以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为纽带,而很多青年族群以兴趣爱好来聚合,以价值认同为连接。
C.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规训”策略不同,亚文化群体以娱乐的狂欢心态,消解大众文化,超越官方话语,彰显自我个性,形成了自己“另类的价值体系”。
D.张光北、方锦龙与洛天依同台亮相且成功实现跨次元合作,表明了青年亚文化必将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4.请根据材料一中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提出的问题,每处不超过30个字。
第一处_______
第二处_______
5.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青年亚文化”的认识。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对下面语段主旨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A.古籍文献需要民众参与研究。B.古籍文献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古籍文献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D.古籍文献的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学及其书院文化

①理学作为心性之学,其成熟与完善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书院讲学始终是理学发生发展、不断成熟的直接载体与动力。

②淳熙六年十月,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于知南康军任上兴复白鹿洞书院。正如吕祖谦为此而作的《白鹿洞书院记》所言:国初……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及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睢阳开北宋书院大师讲学风气之先,并培养出了范仲淹、富弼、晏珠、石介等重臣与学术人才,其中石介为理学之先驱;嵩阳为二程兄弟讲学之所;岳麓与白鹿洞在北宋时于学术、人才两个方面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到了南宋,岳麓有朱熹、张栻先后主讲,白鹿洞则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本人亲自操办。由此可看出,吕祖谦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的标准就是大师讲学与相关学术。换句话说,从北宋睢阳、嵩阳到南宋的岳麓特别是白鹿洞,睢阳为理学之苗头,嵩阳为理学之正式登场!前面还有周敦颐之濂溪书堂,一直到白鹿洞的朱子集大成,是一条连绵不绝的历史线索。

③北宋时,借助书院讲学,爵江之学”“荆公新学”“蜀学”“关学”“濂学”“洛学等学派相继并起。与洛学矛盾最大的荆公新学自熙宁起便成为朝廷、学界之显学,而前者则处于在朝式微与在野艰难的境地(但未放弃传播)。但是,王荆公在朝得势时未重视通过办书院讲学这一途径传播其学,即使下野后也是如此,因此,荆公之学在建炎后便逐渐淡出了。反过来,而游酢、杨时、谢良佐这些理学家们正是抓住了书院这一传播学术与培养人才的价值,所以,其命脉不绝如缕。

④到了南宋,内忧外患交困,更需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并稳固对庶民的统治。这时,理学经历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以派别的形式日益顽强地发展起来。南宋各派理学与北宋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更加自觉地抓住了书院这个载体、这个传播工具。众多学者大都十分注意广聚生徒,建立精舍、书院、书堂……两浙、江东、江西、湖南、福建、四川,书院的兴起,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朱熹应当讲是这种潮流中的佼佼者。

⑤朱子兴复白鹿洞书院这一举措,是理学这一学派多年流传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使朱子多年夙愿付诸实施,既符合其本人思想、行动发展逻辑,也合乎时代潮流。朱熹把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当作白鹿洞书院的主要使命,强调书院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敬敷五教以明先王之道:与此密切相关的学规的主要功能并非禁防,而是从大处着眼,力求将穷理笃行紧密结合于书院生徒的日常生活当中,教之理之当然而行之必然,以期最终达到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⑥理学与书院的关系极为密切。程朱办学讲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书院的创办,由此播下绵延千年的书院文化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中国历代书院志》载:书院始于唐而盛于宋。从时代先后和地理学视域看,与二程相关的书院较早出现在北宋和北方,即如嘉佑元年二程讲经于(开封)繁塔之左和程颢于治平四年任晋城县令建晋城书院(又称程颢书院),其后二程主要创建和讲学于洛阳周边的程氏书院、嵩阳书院等六所书院。当然北宋时南方也已建有书院,如景祐年间范仲淹知严州事创建了钓台书院,与朱熹相关的瀛山书院前身双桂书堂亦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宋时南方书院空前繁盛,朱熹所创办的沧州精舍(后诏赐考亭书院)和讲学之地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鹅湖书院等更是名声赫赫。据著名史学家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朱熹一生与67所书院有关。可以说,两宋时期,书院文化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⑦进一步看,正是教育、学术、书院的一体化,开创了自宋以后一种独特的讲授传播途径,同时也将书院文化播撒到社会各阶层和民间百姓之中,直接影响到各地乡俗民风的经义化育。例如晋城书院是北宋治平年间程灏所建最早讲学之所,一般被认为是理学之源,也是程灏早期教育实践之地。清康熙四十五年版《泽州府志》曾载:宋治平四年,明道先生来令晋城,建乡校七十二处,社学数十所。据后世统计,由于程颢兴教办学所产生的影响,晋城自两宋至其后的数百年间,泽州5县就有进士及第者二三百名。朱熹创办的考亭书院,朱子在此讲学授徒八年,群贤毕至,包括其时已闻名的蔡元定、叶味道、蔡沈、郑南升、郭叔云等一大批学人,某种意义上成为南宋之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并形成以朱子为代表的考亭学派。而这些人在学成返乡后也纷纷创建书院,由此将古代书院建设推向高峰,带给各地深远的历史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完善可从两宋书院发展中找到历史脉络,其唯一的载体与动力是书院讲学。
B.从时代先后和地理学视域看,与二程相关的书院较早出现在北宋和北方,而与朱熹相关的书院都出现在南宋与南方。
C.睢阳为理学苗头的原因是它首开北宋书院大师讲学风气,并培养出一批重臣与学术人才,其中石介为理学之先驱。
D.书院文化虽然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它对乡俗民风的经义化育并未真正产生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麓有朱熹、张栻先后主讲,白鹿洞由朱熹本人亲自操办,岳麓与白鹿洞书院才能在北宋时成为四大书院之二。
B.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确定四大书院的评判标准为是否有大师讲学与相关学术作为。
C.作为朝廷、学界显学的“荆公新学”最终没落的原因是王安石未重视通过办书院讲学这一途径传播其学。
D.为了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思想问题,实现书院的最高教育目标,朱熹将“穷理”与“笃行”紧密结合于书院生徒的日常生活当中。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书院价值的一项是(     
A.王夫之、魏源、曾国藩、何叔衡、蔡和森等都从岳麓书院走出。
B.吕祖谦在鹅湖书院主持了中国思想史上首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
C.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
D.与北宋初其他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不同,嵩阳书院建于繁华闹市。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说:人双重地存在着: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这就是说,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物,存在于自然之中。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隶属自然的本性规定了人如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这是人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作为一种自为存在,人的活动总是灌注着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即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的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梁漱溟的人禽之辨,前者形为心役,后者心为形役而已的议题,同样也暗含着对人的两重性存在的肯定。形为心役,一方面肯定了这种精神内驱力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依存、同生共存的。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

但进一步看,人的两重化生命存在对人的意义并非等量齐观。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在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进而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性。赫舍尔直言: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他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人所固有的。面对现代人的沉溺于物欲,皮兰德洛的我为什么不是我自己?以反问句式和更强烈的指向,说明了精神生命、意义生命是人的生命的重要内容。诸多论述共同表明,能将人和一般动物区分开来的,不是人的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而是人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其中,对意义的追问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独有的内容。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最高意义上的精神权威,是人独有的最高之境,也是人的本性的重要方面。它使人立于自然而又能超越自然,受制于肉体生命而又能超越肉体生命的局限,成为一种超越之物,一种超自然的自然体”“超生命的生命体

总之,人既不是纯粹的物质存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存在,而是具有精神意味、意义向往的物质存在和在自然界中的精神存在。

(摘编自《文化困境及其超越》,人民出版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认为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文中对此的表述为自然存在和自为存在。
B.为了能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人类不得不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
C.人的两重生命存在同生共存,但就对人的意义而言,精神存在显得更重要。
D.是否存在对意义的追问、对真善美的向往,是区分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关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为文章观点的具体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B.梁漱溟的话,与马克思论述的重点和角度不同,但也认可人的两重性存在。
C.赫舍尔和皮兰德洛的话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
D.文章第三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简明扼要地申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要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需先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然后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
B.相较于创造自身的人生价值,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追求显得低级而缺乏意义。
C.动物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缺乏清醒的认识,更不会思考何为有意义的生活。
D.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使人立于并超越自然。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