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235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依法合规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基石。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金融业与货币打交道,天然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能胡作非为、突破底线。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从业者法治意识、合规意识,才能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无不体现着对法律、规则的重视。金融领域是强监管、重规则的领域,金融运营特别讲究依法合规。回顾历史,我国古代票号能稳健经营,就离不开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票号的掌柜和店员之间相互监督,东家和股东也会定期督查,以防出现内部纰漏。今天,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不能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而要让尊崇法律、敬畏规则、依法合规经营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涵养法治意识、推进金融法治建设,首先要做好金融立法工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国金融立法不断完善,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织密金融法网、补齐制度短板,将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良好土壤。同时,徒法不足以自行。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让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推动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内控合规建设,才能真正把法律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形成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各地金融机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让警钟长鸣,让敬畏常在。前进道路上,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金融从业者真正秉承合规理念、强化合规意识、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在金融领域形成依法合规的浓厚文化氛围。

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让依法合规的意识牢牢扎根在广大金融从业者心间,厚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我们就一定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法治建设能够扎实推进,得源于“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B.要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学习我国古代票号的经营模式。
C.做好金融立法工作是涵养法治意识、推进金融法治建设的前提,并且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才能真正把法律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D.金融从业者要将法治精神镌刻心中,还要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入脑入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法律准绳、古代法治思想、立法善治、明法守法方面论证了依法合规对金融业稳健运行的重要意义。
B.文章运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充分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和深邃的政治智慧。
C.文章在论证“形成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各地金融机构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D.本文是立论文,采用递进式的结构,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依法合规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基石。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金融从业者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胡作非为、突破底线,就一定能规避道德风险、操作风险,让金融业稳健运行。
B.我国金融立法不断完善、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表明我国涵养法治意识、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成效。
C.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让警钟在金融犯罪者耳边长鸣,将敬畏入脑,以期形成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
D.法治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古代亦然,古代票号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就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文脉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城市文脉就是他的基因。城市的文脉,指的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一切显性或隐性的东西。显性的东西包括人、建筑、景观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隐性的东西则是指那些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作为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一个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

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就在重申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提醒人们关注城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和人文价值。在城市中,建筑形式转化为一个地点的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对事物的共同记忆,通过建筑语言的抽象化过程呈现出来,使记忆事件本身与都市建筑一起构成了场所精神,并成为都市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积淀成为需要后人加以善待的历史文脉。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果对于城市的文脉没有能够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就会出现文脉的断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失语现象:忽略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再寻求彼此间的统一,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反映;建筑设计缺乏创新精神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精神的阐释。

基于此,建筑设计应从诸如形式、风格、艺术等传统解读中走出来,去关注建筑在城市中设计开始的本源,去关注城市文脉,站在更广泛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寻找具有真正创意的、显现城市生命活力的建筑答案。有学者给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好建筑的六条标准:秩序和统一、表达、完整性、平面和剖面、细节、整合。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就是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角度间接反映文脉

城市文脉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本身也具有文脉,而它本身也是更大范围内的文脉的体现。城市文脉的传承不仅仅是因为怀旧,更是要使城市充满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创造出高品位的、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精神需要。我们看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独有的中国传统特色正悄然逝去,越来越多的历史遗存,正在被同质化工具化、平庸化,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城市文脉的延续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城市文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作为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及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留存的历史积淀,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并区别于其他城市。
B.城市文脉是建筑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建筑,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传承历史或表现城市文化的角色。
C.城市的景观、建筑形式甚至市民生活都与城市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D.秩序和统一、表达、完整性、平面和剖面、细节、整合,“好建筑”的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就是城市文脉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阿尔多罗西在提出“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提醒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和人文价值予以关注。
B.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阐释,使得建筑失去了文脉,无法成为城市的灵魂。
C.城市文脉的延续是必需和重要的,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
D.城市的建筑设计应该站在更广泛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设计开始的本原,从“形式、风格、艺术”等传统解读中摆脱出来。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的传承并不只是为了怀旧,文脉不是僵死的标本,保护文脉更需要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环境。
B.建筑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是因为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反映。
C.高品位的城市环境应当具备可以使人感受到历史延续和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精神需要的人性化空间。
D.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却是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024-07-29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三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给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梵·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C.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D.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第二、三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D.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梵•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2024-03-2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

1.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
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城市文化的引领和文化品质方面。
C.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对城市精神的提升有直接影响。
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建筑并没有体现城市精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思成先生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