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总是最高的职业,但往往是最可取的职业。

1.以上文段选自(     
A.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B.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C.白岩松《论职业的重要性》D.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2.下面不是作者认为应该选择的职业是(     
A.最有尊严的职业B.臻于完美境地的职业
C.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D.有崇高的自豪感的职业
3.不是最可取的职业的特点的一项是(     
A.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B.不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C.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D.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
2024-08-0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升大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2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淀》以战争为题材,却没有渲染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典型战争场景,而是以诗意的笔触写了白洋淀如画的景色和冀中人民的日常生活。
B.《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中有大量意象,其中急流、小河、荒林、废墟、云朵、夕阳等是诗人自喻。
C.《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抒情、描写和议论。
D.《反对党八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及其危害。
2024-08-0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早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响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突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相册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厉、坚决、英勇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披衣出去,空气特别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观察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特别发亮,然而,使我赞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对着东方,严厉地站在那里,如同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观察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是最伟大者!

1.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簿上的小号兵的描写,其作用是(     
A.贴照簿的小号兵形象是真有其事,这样的内容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B.体现出散文的特点;“形”的散,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突出“神”的聚——表现小号兵的形象。
C.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号兵形象相互对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作铺垫。
D.使山岗上小号兵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清晰。
2.对划线两句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绸子的暖色与刺刀寒光的冷色互相映衬,表现两个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
B.用红绸子的动与刺刀的静互相映衬,显示出一种既生机蓬勃又庄重肃穆的气氛。
C.用吹喇叭的小号兵和荷枪的战士的两个形象互相对照显示感人的民族精神。
D.“我看得呆了”一句写人的震惊心理,从侧面描写了风景激动人心,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感力量。
3.对结尾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指自然风光和两个战士的活动。
B.“伟大者”指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
C.前一个风景是指民族精神化身的两个战士的形象。
D.用引号表示强调。
4.这文段最佳标题是:                         
5.“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以这两句为例,指出它的“神”是什么?它的“形”主要指什么?“神”与“形”的结合点又是什么?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B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因受其外国移民的影响,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拥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饮食观念上,《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不仅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红遍海外。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饮食强调的是对的体验和追求。这种来自食物的色、香、味、型、器,从嗅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等体验来享受食物本身所带来的美好感受。西方的饮食则注重实用性,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利于身体健康。在西方的饮食观念里,吃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与精神享受没有关系。

饮食结构上,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在食材的选取上,主要以谷物为主,其次是蔬菜,肉类较少。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常看到的是米饭、馒头等主食配以鲜炒时令蔬菜。而西方国家多是游牧民族,在饮食上以肉食为主,配以蔬菜沙拉等生食。中国人和西方人虽然都吃肉类,但是除了中国在饮食上辅以肉类、西方在饮食上以肉类为主的差异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对动物内脏的态度。中国人钟爱动物内脏,无论是猪肝、羊肚,还是牛杂、鸭胗……无不让中国人垂涎三尺。西方人很难接受这些食物,他们也吃动物内脏,比如法国的鹅肝,西班牙的血肠等,但跟中国人对于动物内脏的热爱程度相比就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受其宗教信仰或是与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追求有关。

烹饪方式上,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烹饪方式达20余种,有八大菜系,不同地区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厨师的加工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所以中国的烹饪是一门艺术,他结合了厨师的个人风格,饱含艺术创作者本身的认识和灵感。西方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烧、煎、烤、炸、焖,厨师在烹饪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菜谱中食材的配比、用量进行操作,丝毫不敢懈怠。这样的烹饪方式主要是与西方人着重强调饮食要科学和营养搭配要平衡有关系。

饮食器具上,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夹菜的筷子、喝汤的汤匙、吃饭的饭碗、盛菜的盘子(深碟)、喝茶的茶杯、喝白酒的酒盅等。西方人就餐时使用的餐具则是盛食物的盘子、切割食物的刀子、取用食物的叉子、进食的汤匙、喝水的水杯、喝红酒的酒杯、喝白酒的酒杯等。筷子和刀叉是中西方饮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餐具,代表了中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的不同,是中西方智慧的代表。

在餐桌礼仪上,中国是礼仪之邦,因而在就餐的时候也非常讲究饮食礼仪。中国就餐讲究用圆桌,宾客围桌而坐是有讲究的,主要遵从长幼有序原则。而西方在餐桌上排座位时则以女士优先为原则。西方就餐用长桌,一般男女主人各坐在长桌的两端,男主人左右两边分别坐的是第一和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的左右两边则坐的是第一和第二重要的男客人,依次类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不应该出现的失误,能够更好地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文化影响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
B.中国的饮食看重食物本身能带给人美好的感官体验,特别强调对“美”的追求,不同地区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厨师的加工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
C.西方人不喜欢动物内脏,但法国人也吃鹅肝、西班牙人也吃血肠,这主要是与法国人、西班牙人的宗教信仰或追求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关。
D.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夹菜的筷子、喝汤的汤匙、取用食物的叉子、喝茶的茶杯、喝白酒的酒盅等,其中筷子是中方智慧的代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六个方面来论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论证了二者的差异。
C.文章论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从饮食文化形成的原因的角度切入,很有说服力。
D.结尾联系现实,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食物营养价值和食物带来的美好感受的追求,不仅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观念,而且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
B.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深厚,不仅注重发挥厨师的个人风格和创造性,而且烹饪严格按照菜谱中食材的配比、用量进行操作。
C.中国是礼仪之邦,遵从长幼有序的原则,圆桌用餐,较之西方女士优先,围着长桌用餐,更重礼仪。
D.中西方饮食风俗各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有助于文化交流的更好开展。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就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记述荔枝的古籍包括蔡襄这一本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而以记福建所产的为最多,除了一种失传以外,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还有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史实、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等,并记载了荔枝的32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名莆田荔枝,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活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所以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下列不属于对选文内容概括的是(     
A.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B.古代的荔枝书谱
C.荔枝的生长北限D.荔枝的贮藏
2.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B.列数字、作引用、举例子
C.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D.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见荔枝原产于我国。
B.古代讲荔枝的书一共有13种。
C.世界树志中最早的一部是我国的蔡谱。
D.即使科技再发展,荔枝北移,将来也未必能做到。
4.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请举例说明本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4-08-0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对选文中“有限的几个生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和珍、张静淑、程毅志等女师大学生的生命。
B.刘和珍、杨德群等已死去的几个人的生命。
C.杨荫榆、刘百昭等几个人的生命。
D.包括鲁迅在内的所有爱国人士的生命。
2.作者用煤的形成作比喻,对其用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历史的进步是用流血斗争换来的。
B.人类历史的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C.从野蛮到文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D.这次惨案的教训深刻,要人们改变斗争方式。
3.对“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稳。
B.任何人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C.国民愚昧麻木,对现实没有丝毫觉悟。
D.徒手请愿对反对政府和社会环境来说,没有意义。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普通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肖邦是在这儿出生的。虽然他在热那佐瓦沃拉只不过是度过了出生后几个月的时光,后来他的双亲便迁居华沙了。但肖邦对这出生之地怀有无限的眷恋之情,经常跟他心爱的妹妹卢德维卡一起探望故里。青春年少的肖邦总爱坐在这小河边,坐在小桥旁的这颗大树下。他从华沙来此,总要走这条遍植垂柳的普通小道。当年的柳条亦如今日一样柔媚。甚至在他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他还专程从首都来到这里,跟故园告别。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今天,我们目睹此情此景,思想深处也会闪现出整个马佐夫舍地区的风貌,肖邦也目睹过这一切,他热爱这茅舍、小桥、流水。他就是在那缱绻的秋日,怀着无限依恋、情别的心情,告别了这一切,途经巴黎,浪迹天涯。不料这一别竟成永诀,成了为寻找虚幻的金羊毛而一去不返的远征。

1848年,当肖邦自爱丁堡给友人写信的时候,眼前兴许也浮现出了故园景色。他在信中写道:我怀念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愿上帝保佑她们万事如意!我的艺术何在?我的一腔心血在什么地方白白耗尽了……我如今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因此,可以说,此时的肖邦,不仅眼前浮现出了故乡的景色,而且,耳中又回荡起了多半是在这儿第一次听见过的歌。

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绚丽的大都会风光,频繁的旅行,丰富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灵感。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象,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而今,我们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这些大树,这些灌木丛和这一片清凌凌的水。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第①段所描写的肖邦故园四季景色有什么特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根据上面的几段文字,请概括肖邦音乐主要有哪些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3.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上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

④呼吸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18次,每次吸进0.5升空气。我们身体的呼吸系统很像一个风箱,隔膜向下压,胸膛壁随之向外扩,使空气流进,填补因体积变大后出现的真空气管向下分成两个支气管,各与左肺右肺相通。两个支气管又分出许多小的支气管与肺连成许多小通道。从结构上看,肺的外形很像一棵树。因此有人把肺的结构称为支气管树。支气管树上最小的枝杈分别与肺泡相连,一个肺泡只有一粒米的1/10,人肺共有3亿个肺泡。肺泡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肺泡与血管中间有透明的薄膜相隔,通过这种薄膜,红血球可以提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肺和心脏可提供的空气和血液是实际需要的10倍。

⑤人体还是一座复杂的工厂,能够把原材料加工成能量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消化系统是这座奇特工厂的主要车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除氧是从呼吸获得以外,其他都必须从食品中提取。我们吃东西之前,口就准备好了唾液。唾液中主要是水以及各种消化酶,唾液的功能是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食道一直通到胃,是一根长20多厘米、直径不到2.5厘米的管子,食道壁布满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食物慢慢往下移动。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胃壁上有一层光滑的黏膜,保护着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整个消化过程大部分是在小肠进行的,胃主要起原料堆积站的作用。小肠的壁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绒毛的作用是促使营养变得更能使人体吸收。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需要一天时间,全程9米多。

1.对文本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脑具有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B.血液有将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人体细胞的主要功能。
C.红血球通过肺泡与血管之间的薄膜提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D.小肠承担了整个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吸收过程的大部分工作。
2.下列说法与本文不吻合的一项是(     
A.人脑在人体中最奇妙,它构造精妙,效率高超,消耗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媲美。
B.人体轻微的炎症在不用药的情况下,可以靠血液中的白血球来消除。
C.在腹部作来回按摩有利于胃肠蠕动,有助于食物消化。
D.适量运动不仅能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对氧气、水分和营养物的吸收,还能增大肺活量,使人体气体交换更加完全。
3.本文围绕着“人体”从多方面来解说其奇妙之特点,下列对这多方面的内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奇妙的神经系统B.多效的血液循环系统
C.结构复杂、功能奇特的消化系统D.构造精妙、效率高超、消耗很多的人体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子夜》(节选),完成各题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1.“发疯似的汽车”“几百个亮着灯的窗洞”“摩天建筑”等说明了什么?
2.“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运用了哪些修辞?描写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3.繁华、热闹的都市极大地刺激了吴老太爷这一“封建僵尸”的神经,这说明吴老太爷是个怎样的人?
4.概括本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但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除了肚子照样填不饱外,其他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

这天下午劳动,润生突然来到他跟前,说:少平,我姐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

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

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有时他二爸路过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

尽管润叶她爸是村支部书记,她二爸又是县上的领导,但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

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话。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村来,还提着点心去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田二自己傻不说,还有个傻儿子,父子俩经常在窑里拉屎,臭气熏天,村里人一般谁也不去他家踏个脚踪;而润叶姐却常提着点心去看他们。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做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一直到收工,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1.选文第1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孙少平接到做客邀请后有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
3.简要分析文中润叶的形象特点及塑造手法。
4.试从语言角度简要分析选文的艺术特色。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