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学及其书院文化

①理学作为心性之学,其成熟与完善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书院讲学始终是理学发生发展、不断成熟的直接载体与动力。

②淳熙六年十月,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于知南康军任上兴复白鹿洞书院。正如吕祖谦为此而作的《白鹿洞书院记》所言:国初……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及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睢阳开北宋书院大师讲学风气之先,并培养出了范仲淹、富弼、晏珠、石介等重臣与学术人才,其中石介为理学之先驱;嵩阳为二程兄弟讲学之所;岳麓与白鹿洞在北宋时于学术、人才两个方面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到了南宋,岳麓有朱熹、张栻先后主讲,白鹿洞则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本人亲自操办。由此可看出,吕祖谦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的标准就是大师讲学与相关学术。换句话说,从北宋睢阳、嵩阳到南宋的岳麓特别是白鹿洞,睢阳为理学之苗头,嵩阳为理学之正式登场!前面还有周敦颐之濂溪书堂,一直到白鹿洞的朱子集大成,是一条连绵不绝的历史线索。

③北宋时,借助书院讲学,爵江之学”“荆公新学”“蜀学”“关学”“濂学”“洛学等学派相继并起。与洛学矛盾最大的荆公新学自熙宁起便成为朝廷、学界之显学,而前者则处于在朝式微与在野艰难的境地(但未放弃传播)。但是,王荆公在朝得势时未重视通过办书院讲学这一途径传播其学,即使下野后也是如此,因此,荆公之学在建炎后便逐渐淡出了。反过来,而游酢、杨时、谢良佐这些理学家们正是抓住了书院这一传播学术与培养人才的价值,所以,其命脉不绝如缕。

④到了南宋,内忧外患交困,更需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并稳固对庶民的统治。这时,理学经历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以派别的形式日益顽强地发展起来。南宋各派理学与北宋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更加自觉地抓住了书院这个载体、这个传播工具。众多学者大都十分注意广聚生徒,建立精舍、书院、书堂……两浙、江东、江西、湖南、福建、四川,书院的兴起,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朱熹应当讲是这种潮流中的佼佼者。

⑤朱子兴复白鹿洞书院这一举措,是理学这一学派多年流传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使朱子多年夙愿付诸实施,既符合其本人思想、行动发展逻辑,也合乎时代潮流。朱熹把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当作白鹿洞书院的主要使命,强调书院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敬敷五教以明先王之道:与此密切相关的学规的主要功能并非禁防,而是从大处着眼,力求将穷理笃行紧密结合于书院生徒的日常生活当中,教之理之当然而行之必然,以期最终达到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⑥理学与书院的关系极为密切。程朱办学讲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书院的创办,由此播下绵延千年的书院文化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中国历代书院志》载:书院始于唐而盛于宋。从时代先后和地理学视域看,与二程相关的书院较早出现在北宋和北方,即如嘉佑元年二程讲经于(开封)繁塔之左和程颢于治平四年任晋城县令建晋城书院(又称程颢书院),其后二程主要创建和讲学于洛阳周边的程氏书院、嵩阳书院等六所书院。当然北宋时南方也已建有书院,如景祐年间范仲淹知严州事创建了钓台书院,与朱熹相关的瀛山书院前身双桂书堂亦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宋时南方书院空前繁盛,朱熹所创办的沧州精舍(后诏赐考亭书院)和讲学之地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鹅湖书院等更是名声赫赫。据著名史学家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朱熹一生与67所书院有关。可以说,两宋时期,书院文化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⑦进一步看,正是教育、学术、书院的一体化,开创了自宋以后一种独特的讲授传播途径,同时也将书院文化播撒到社会各阶层和民间百姓之中,直接影响到各地乡俗民风的经义化育。例如晋城书院是北宋治平年间程灏所建最早讲学之所,一般被认为是理学之源,也是程灏早期教育实践之地。清康熙四十五年版《泽州府志》曾载:宋治平四年,明道先生来令晋城,建乡校七十二处,社学数十所。据后世统计,由于程颢兴教办学所产生的影响,晋城自两宋至其后的数百年间,泽州5县就有进士及第者二三百名。朱熹创办的考亭书院,朱子在此讲学授徒八年,群贤毕至,包括其时已闻名的蔡元定、叶味道、蔡沈、郑南升、郭叔云等一大批学人,某种意义上成为南宋之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并形成以朱子为代表的考亭学派。而这些人在学成返乡后也纷纷创建书院,由此将古代书院建设推向高峰,带给各地深远的历史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完善可从两宋书院发展中找到历史脉络,其唯一的载体与动力是书院讲学。
B.从时代先后和地理学视域看,与二程相关的书院较早出现在北宋和北方,而与朱熹相关的书院都出现在南宋与南方。
C.睢阳为理学苗头的原因是它首开北宋书院大师讲学风气,并培养出一批重臣与学术人才,其中石介为理学之先驱。
D.书院文化虽然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它对乡俗民风的经义化育并未真正产生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麓有朱熹、张栻先后主讲,白鹿洞由朱熹本人亲自操办,岳麓与白鹿洞书院才能在北宋时成为四大书院之二。
B.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确定四大书院的评判标准为是否有大师讲学与相关学术作为。
C.作为朝廷、学界显学的“荆公新学”最终没落的原因是王安石未重视通过办书院讲学这一途径传播其学。
D.为了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思想问题,实现书院的最高教育目标,朱熹将“穷理”与“笃行”紧密结合于书院生徒的日常生活当中。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书院价值的一项是(     
A.王夫之、魏源、曾国藩、何叔衡、蔡和森等都从岳麓书院走出。
B.吕祖谦在鹅湖书院主持了中国思想史上首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
C.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
D.与北宋初其他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不同,嵩阳书院建于繁华闹市。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说:人双重地存在着: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这就是说,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物,存在于自然之中。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隶属自然的本性规定了人如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这是人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作为一种自为存在,人的活动总是灌注着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即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的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梁漱溟的人禽之辨,前者形为心役,后者心为形役而已的议题,同样也暗含着对人的两重性存在的肯定。形为心役,一方面肯定了这种精神内驱力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依存、同生共存的。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

但进一步看,人的两重化生命存在对人的意义并非等量齐观。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在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进而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性。赫舍尔直言: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他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人所固有的。面对现代人的沉溺于物欲,皮兰德洛的我为什么不是我自己?以反问句式和更强烈的指向,说明了精神生命、意义生命是人的生命的重要内容。诸多论述共同表明,能将人和一般动物区分开来的,不是人的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而是人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其中,对意义的追问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独有的内容。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最高意义上的精神权威,是人独有的最高之境,也是人的本性的重要方面。它使人立于自然而又能超越自然,受制于肉体生命而又能超越肉体生命的局限,成为一种超越之物,一种超自然的自然体”“超生命的生命体

总之,人既不是纯粹的物质存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存在,而是具有精神意味、意义向往的物质存在和在自然界中的精神存在。

(摘编自《文化困境及其超越》,人民出版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认为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文中对此的表述为自然存在和自为存在。
B.为了能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人类不得不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
C.人的两重生命存在同生共存,但就对人的意义而言,精神存在显得更重要。
D.是否存在对意义的追问、对真善美的向往,是区分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关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为文章观点的具体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B.梁漱溟的话,与马克思论述的重点和角度不同,但也认可人的两重性存在。
C.赫舍尔和皮兰德洛的话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
D.文章第三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简明扼要地申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要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需先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然后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
B.相较于创造自身的人生价值,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追求显得低级而缺乏意义。
C.动物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缺乏清醒的认识,更不会思考何为有意义的生活。
D.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使人立于并超越自然。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文段是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三月桃花水”的?请简要概括。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块,丁零,丁零,像大马车驶过的铃铛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家人开犁播种啊。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9月湖北省技能高考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4 . 要发表以“自强不息”为主旨的演讲,下列哪一项材料的观点不宜采纳(  )
A.春天终将在“雨疏风骤”之后只剩下“绿肥红瘦”,要不负春光,及时行乐。
B.心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是自强者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难免会碰钉子,我们只有勇敢地战胜困难,才能自强。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困,不会让自强者停下前进的脚步。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笔墨祭

余秋雨

①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

②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沉浮,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浑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即如秦桧、蔡京者之流,他们的文化人格远比他们的政治人格暧昧,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③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的墨迹,乍看全是赵孟,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就不可能是赵孟。赵孟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只剩了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溶化的结果;已经汇聚、溶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还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墨迹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溶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溶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一辨认出他所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痕迹,不太容易。但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也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得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却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而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统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向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情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1.第④段开头说:“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其中“这个论断”指的是什么?
2.第⑥段开头说:“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为什么说是“可敬可叹”的?请摘引原文加以简要说明。
3.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中说的“中国文化”,不单指书法艺术,文章的观点也适用于其他文化艺术。
B.书品与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关系是曲折错综的。
C.傅青主认为,赵孟的书法有甜媚之弊,但也沉淀着许多前人的风范。
D.末段说:“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其中“华丽的重担”这个比喻指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中等职业学校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①据新华社电浙江宁波好人顺其自然”17年来每年都会在11月末或12月初献出自己的爱心,2015年也不例外,善款如期而至。宁波市慈善总会27日上午收到了署名然顺的挂号信,里面有85万元的汇款单。

②据介绍,从1999年至2015年,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17次,捐款数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每年数量都有增加。顺其自然捐款有相同的特点;每年都是差不多的时间段;每次都用不存在的虚拟地址;每次都会把汇款收据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署名总是在顺其自然几个字里颠来倒去。2015年这笔善款是1126日,分别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波分行营业部和海曙区邮政大厦营业所汇出40万元和45万元,署名为然顺,地址是宁波市人民路1号。这次是第17次捐款,也是最多的一次。至2015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768万元,前16次捐款已经全部用于助学、助困。宁波市慈善总会将把今年这笔善款用于明年大学新生助学。

③据悉,顺其自然的真实身份至今未明,他已入围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提名。

(1)对上述文字材料解读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文第①段传达全文最重要的信息,后两个自然段起到细化补充的作用。
B.“顺其自然”捐助的善款已全部被用于各级各类院校的助学、助困。
C.汇款人在汇款时将“顺其自然”4个字不断地颠来倒去,是不想为人所知。
D.尽管捐助人的身份未明,但是他已人围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提名。

(2)如果用一个标题来概括这段文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宁波人献爱心
B.“顺其自然”捐善款
C.宁波好人“顺其自然”
D.宁波好人“顺其自然”17年捐善款献爱心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慢生活流行

①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沉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得充实,穷得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③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休闲地去享乐。

④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⑤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日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对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官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⑦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对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拟人B.夸张C.比喻D.排比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C.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事业成功。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①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②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③他的外孙女给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④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⑤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⑥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⑦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对作者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露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的追求。
B.表达了托尔斯泰心底对幸福的渴望。
C.为文章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D.使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先总述(①句);再介绍坟墓(②、③句);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④-⑦句)。
B.选文第一段写的是作者瞻仰托尔斯泰墓时的感受和作者对托墓的评价。
C.作者在描写坟墓时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质朴的语言风格,这和托尔斯泰墓的特征、托翁的人格是和谐统一的。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透露出了逼人的朴素。
3.对“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社交形象焦虑你有吗?

你听过社交形象焦虑症吗?这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新产物。其描述的症状包括:发完自拍会关注有多少人点赞,发完语音会自己点开再听一遍,一旦自己制造了冷场就会很难过,怕没人回应不敢在群里说话,自认为存在感薄弱。

在某文化传播公司上班的小冯是一位游戏宅男,平时言语很少。小冯说,有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大家都很活跃地聊天,小冯也忍不住插了几句,可是大家瞬间沉默下来。当晚,小冯睡觉时一直憋得慌,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了好久。

种种网络社交形象焦虑症状,算不算问题呢?心理学专家表示,人作为社会化的动物,找关注感很正常,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点赞、回复和转发并不羞耻,期待落空而产生的轻微焦虑情绪也并非病态。这些举动中所弥漫着的快来关注我的渴望,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社交形象焦虑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而是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这个群体的人心思细腻,对自身要求太高;但是,也暴露出他们缺乏自信、内心不够强大的缺陷。

【材料二】

小黄鸡守护计划欲为丢失儿童找妈妈

“3分钟内生成寻人启事、10分钟内将寻人启事扩散、20分钟内召集20人帮忙搜寻……近日,被誉为中国版安珀警戒小黄鸡守护计划在北京启动,相关人士介绍了该计划预计达到的目标。

所谓安珀警戒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一旦确认发生儿童绑架案之后,为了尽快找到儿童,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等方式迅速向社会大众传播的一种警戒告知。本次启动的小黄鸡守护计划就是一个防止幼儿园儿童丢失的公益项目。该项目由贝聊科技、高德、网易联合开展,就是希望通过各自公司在互联网发展中的优势,在确认儿童丢失后,迅速告知尽可能多的人,以建立起有效的警戒线。

早些年,孩子丢失主要靠家人和社会组织帮忙寻找,在社交网络时代,微博微信能够加快信息的传播,有助于寻找孩子,不过,信息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小黄鸡守护计划的实施将逐步建立起一个包括幼儿园、家长圈、朋友圈、交通枢纽在内的寻人网络。

(1)对材料一所述“社交形象焦虑症”的社会原因或个人原因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这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新产物。
B.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被点赞、回复和转发,但期待落空。
C.个人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心思细腻。
D.个人对自身要求低,缺乏自信,内心不够强大。

(2)根据材料二,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安珀警戒”的内容是3分钟内生成寻人启事、10分钟内将寻人启事扩散、20分钟内召集20人帮忙搜寻……
B.“小黄鸡守护计划”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发展的优势。
C.“小黄鸡守护计划”信息的传播方式,弥补了传统寻人方式偶然性的不足。
D.“小黄鸡守护计划”截至该信息发布时,还没有正式实施。

(3)结合以上两个材料,简述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根据选文内容,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门联恰当的一项是(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老人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苏东坡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________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A.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