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庖丁解牛》,回答问题。

庖丁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言,得养生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B.良庖岁                           更:更换
C.刀而藏之                           善:好的,锋利的
D.每至于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文惠君解牛                  大王为此计者
B.吾闻庖丁                         学者必有师
C.而刀刃若新发                  月出东山之上
D.提刀                              非利足也,致千里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触、倚、履、踦”等动词,表现出庖丁解牛技术的熟练。
B.第二段写文惠君对庖丁技术的夸赞,正面描写庖丁技艺的精湛。
C.与良庖、族庖对照,庖丁的刀刃锋利如初,突出庖丁的技艺高超。
D.文章告诉我们,要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求事物的规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公输》同步讲解与练习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公输》选段,回答问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和它的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输盘诎,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公输盘攻械尽B.公输子
C.吾知子所以距我D.已持臣守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2)虽杀臣,不能绝也。
4.选文中,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公输》同步讲解与练习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上文段选自(     )
A.《荀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罟不入洿池(cù)                           B.鸡豚狗彘之(xù)
C.涂有饿而不知发(fú)                    D.五十者可以帛矣(yì)
(3)下列加点的词与“树之以桑”中“树”的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生我必有用                              B.大小珠落玉盘
C.戎既驾,四牡业业                         D.章甫,愿为小相焉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材木不可用也。
(2)申之以孝之义。
(3)非我也,也。
3.概括选文第二段“行王道”的具体做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1.选文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下列对他评述正确的是(     
A.“建安七子”之一B.“唐宋八大家”之一
C.“竹林七贤”之一D.“岁寒三友”之一
2.选文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A.圣人无常师。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译文正确的是(     
A.明白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B.听说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所长。
C.明白道理有先有后,做事为人各有所长。
D.听说道理有先有后,做事为人各有所长。
4.选文中的“六艺”指(     
A.《诗》《书》《礼》《乐》《易》《春秋》
B.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C.六种手艺
D.六种语言
5.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     
A.圣人无常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
C.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D.我与李子蟠有师徒之分,我偏爱他。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中的“故”的意思是(     
A.因为B.所以C.过去D.古代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篆,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瓤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庖丁解牛》)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三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庖丁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并将其作为实践的目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臣以神而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②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请找出选文中包含的四个成语。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终继五国迁灭             迁灭:灭亡。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C.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哉!       劫:胁迫,挟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是(     
A.与赢不助五国也       子路率尔对曰
B.苟以天下       夫子哂
C.地事秦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秦人积威之所劫       国以礼
3.对下列特殊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B.赵尝五战于秦。(被动句)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D.举以予人。(省略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
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泉源(疏通,深挖)B.人君当神器之重(古代的一种器皿)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D.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求木之长者/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而轻伯夷之义者
B.源不深而望之远/塞源而欲长也/水不腐,户枢不蠹
C.善始者繁/春华秋/叶徒相似,其味不同
D.之以威怒/长策而御宇内/臂一呼,应者云集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B.古代的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主要与他们实施“严刑”力度不够有关,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魏征以此劝谏太宗要守成。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取得社稷的稳定长久。
D.选段分别从设喻和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文: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文: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若能竭尽诚心待人接物,则即使是像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这样世代为敌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体,而若傲慢自满地对待他人,即使是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译文:最终只是苟且免于罪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段考五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师说》,回答下列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欣!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                                                            学者:求学的人
B.士大夫之                                                     族:类
C.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D.郯子之                                                            徒:徒弟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于余                                                            (状语后置)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
D.不拘于时                                                     (被动句)
3.下面对《师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必有师”三字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弊病鲜明地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
B.“圣人之所以为圣”句中的“所以”和文章开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不同,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相同。
C.从表面上看,《师说》是为了鼓励一个17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
D.本文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语言气势充沛,论证严密。
4.翻译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职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选自《师说》,作者韩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B.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然
C.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
D.皆出于此乎                                 其:他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佯狂不知所                                 师道不传也久矣
B.而耻学                                        虽才高
C.于其身也,耻师焉                           群聚而笑之
D.其下圣人亦远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3.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是(     
A.验之以事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磔磔云霄间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之圣人“出人远”却能从师而问,今之众人“下圣人远”却耻学于师,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作者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比较,目的是证明前者虽然君子不齿,但比后者更有智慧。
C.作者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即“能者”为师。
D.文段运用3组对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句式变化错综,语势流畅充沛。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春季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殒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殒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李密《陈情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形影相                    吊:慰问
C.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教化
D.臣孝廉                    察:考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险衅,夙遭闵凶
A.伏惟圣朝孝治天下B.但刘日薄西山
C.臣无祖母,无至今日D.谨拜表
3.下列加点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B.九岁不行C.至于成立D.拜臣郎中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
B.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译文:我服侍吃药,从来不曾停止和离开过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文:不久又蒙国家恩典,安排我帮太子每天把马洗干净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想姑且迁就自己的心意,可是申诉又不蒙允许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