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2997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1.选文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下列对他评述正确的是(     
A.“建安七子”之一B.“唐宋八大家”之一
C.“竹林七贤”之一D.“岁寒三友”之一
2.选文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A.圣人无常师。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译文正确的是(     
A.明白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B.听说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所长。
C.明白道理有先有后,做事为人各有所长。
D.听说道理有先有后,做事为人各有所长。
4.选文中的“六艺”指(     
A.《诗》《书》《礼》《乐》《易》《春秋》
B.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C.六种手艺
D.六种语言
5.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     
A.圣人无常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
C.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D.我与李子蟠有师徒之分,我偏爱他。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中的“故”的意思是(     
A.因为B.所以C.过去D.古代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乙】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卿。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得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祸焉——由“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可推断“速”为“招致”之义。
B.李牧连之——根据上文“后秦击赵者再”可推断“却”为“后退”之义。
C.今太子之——根据相关语法知识可知,“迟”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迟了”。
D.发尽指冠——方位名词“上”放在动词“指”的前面且不作主语,可推断“上”为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向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洎牧谗诛             ②皆白衣冠送之
B.①至丹以荆卿             ②乃装遣荆卿
C.①则胜负             ②今太子迟
D.①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②往不返者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是一个无典型标志词的被动句,“诛”是“被诛杀”之义。
B.“取之百金”是一个省略句,根据文意可补全为“取之(以)百金”。
C.“往而不返者,竖子也”是一个以“……者,……也”为典型标志的判断句。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一个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
4.【乙】文中,在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体现了太子当时怎样的心态?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于颍,字颍长,南直隶金坛县人。崇祯辛未进士,知陕之西安府,以事罢官。寻复起为尚书工部郎,知绍兴府。越人最重水利。崇祯之末适苦旱,左都御史刘公宗周家居,谓惟通麻溪坝,更于坝之上流通之。愚民挟形家之言,阻之万方,极口詈刘公。颍乃捕萧之梗令者,杖而梏之,事得集。既集,连年虽大旱不为灾,民乃翕然更诵颍。颍虽为太守,然每事必咨于刘公,若弟子者

乙酉,王师入杭,刘公绝粒,颍亦入云门山中观变通。守张愫以城迎降,贝勒即令之知绍兴府。会义兴伯以苍头军起,斩张愫。遗民迎公,颍驰至,望城哭。城中人曰:于公来,吾事济矣!萧之新令陈瀛出谒,颍执之。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颍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师在西岸,未之知也。颍兵无甲,乃借絮衣于固陵之民各一,冲潮径渡。萧人陈振东为之导,尽驱西岸之船而东。至中流,王师始知之,则无所得船。颍军上东岸,大噪,遂画江而守。

监国至越,颍自为一营,守渔浦。时正兵为方、王二家,义兵为孙、熊、章、郑、钱、沉六家,而颍参处其间。然内外交讧,争兵争饷,颍以守土臣悉力支拄。王之仁尤恶公。一日,会于潭头,语次,之仁拔剑拟颍,马士英以身蔽颍得免。已而闻王师且自海道至,乃移颖守三江口。颍先已三疏辞官,不许,至是连章陈危急。而方兵走,列戍溃,颍扈从不及,乃由海道还京口,杜门不出。己亥,王师入江,京口失守,缙绅以及诸生云集其营,颍独以事未可知,避之山中。及师退,京口士大夫之祸最烈,而颍高卧竟无恙。

(《鲒埼亭集卷一》)

【注】①萧:杭州。②王师:清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颍乃捕萧之令者  梗:阻挠
B.而颍高卧无恙  竟:最终
C.王之仁恶公  尤:怨恨
D.吾事矣  济:成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B.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C.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D.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颍顾全大局,竭尽全力。各方势力不和,矛盾重重,于颍从中调和,面对王之仁的挑衅,毫不畏惧,坚决斗争,危急时刻不退缩。
B.于颍处事果断,为民造福。面对阻挠兴修水利的愚民,于颍果断抓捕阻挠法令实施的人,并对其进行惩罚,从而使得事情成功,解决了旱灾危害。
C.于颍善于用兵,不负众望。当百姓迎请于颍出山之后,他抓陈瀛和使者,带领军队渡江把西岸的船都驱赶到东岸,从而使西岸无船,得以画江而守。
D.于颍静观时变,明哲保身。王师入杭州,于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观察局势变化;京口失守后,于颍没有从众,而是避入山中,静观其变。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颍虽为太守,然每事必咨于刘公,若弟子者。
(2)颍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师在西岸,未之知也。
2024-04-2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强秦之欢(违逆)B.相如持其璧柱(斜视)
C.请(固执)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平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大王必欲急臣”中“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相如B.相如广成传C.毕礼而D.而相如叱之
3.下列各句句式与“拜送书于庭”相同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B.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C.传以示美人及左右D.且相如素贱人
4.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B.欲击柱
C.秦贪,负其强,空言求璧D.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2024-05-1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