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0173

阅读《庖丁解牛》,回答问题。

庖丁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言,得养生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B.良庖岁                           更:更换
C.刀而藏之                           善:好的,锋利的
D.每至于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文惠君解牛                  大王为此计者
B.吾闻庖丁                         学者必有师
C.而刀刃若新发                  月出东山之上
D.提刀                              非利足也,致千里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触、倚、履、踦”等动词,表现出庖丁解牛技术的熟练。
B.第二段写文惠君对庖丁技术的夸赞,正面描写庖丁技艺的精湛。
C.与良庖、族庖对照,庖丁的刀刃锋利如初,突出庖丁的技艺高超。
D.文章告诉我们,要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求事物的规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战!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丧。       互:相继                  失强缓。       盖:因为
B.思厥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 厌:讨厌。
C.牧以谗诛。   洎:等到             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D.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不能独       完:保全。
2.(1)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证明的观点是(     )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C.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D.不赂者以赂者丧。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B.文章评论六国灭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论点。
C.讲述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D.二、四两段分别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3.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然而不王者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王无罪岁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河内亦然                                                     (2)不农时
(3)之以孝悌之义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乎三子者之       撰:陈述B.方六七十,五六十   如:如果
C.吾点也   与:赞同D.如或知尔,则何   以: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用法为表顺承的一项是(     
A.铿尔,舍瑟B.蟹六跪二螯C.风乎舞雩,咏D.出淤泥不染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语录体散文,主要由孔子师生间的对话构成。
B.在文章中,以“言志”为线索,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师生间畅谈理想抱负的情景。
C.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D.文中孔子对四个弟子所言之志评价不同,具体表现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4.请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