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下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A.你来干什么?

B.不是我要来的。

A.谁指使你来的?

B.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A.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B.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以下选文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选文中的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苍南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     ,墙壁的     ,家具的     ,衣料的     ,都使她苦恼。

A.寒伧 暗淡 陈旧 粗朴
B.寒伧 黯淡 破旧 粗陋
C.寒酸 暗淡 陈旧 粗陋
D.寒酸 黯淡 破旧 粗朴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①雪堂:苏轼被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筑雪堂于赤壁旁的龙王山坡,为其居住躬耕之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B.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流而上
C.今者             薄:迫近
D.而乐之             顾:回头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身也,则耻师焉       复游赤壁之下
B.待子不时之需             焉用亡郑陪邻
C.舞幽壑潜蛟             我有斗酒,藏久矣
D.不知其所止             谋诸妇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求人可使报秦者B.而今安在哉
C.以其无礼于晋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苏轼与客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对饮,下列酒类中你觉得他们更可能选择的是哪一种酒?请说明理由。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衢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一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哦,香雪》节选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列车终于在她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黝黝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②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③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④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对文中加点动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吸吮”写出了香雪生理和心理上寒冷的感受,与下句中的“缩”字呼应。
B.“盘问”写出香雪虽然希望同学们再三询问铅笔盒,但仍然有些紧张不安。
C.“怂恿”运用比拟修辞手法,贬词褒用,突出香雪对风的感受产生了变化。
D.“央求”写出台儿沟的姑娘在面对山外世界时既不自信又无限向往的心理。

(2)分析第①段画线语句的作用。
(3)“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这儿连用了三个感叹号,作用是什么?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选自鲁迅《祝福》)

1.下列关于课文写作特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始就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呈现在读者面前,用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B.小说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祥林嫂的故事,说明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C.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小说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对课文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预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B.小说中间描写祥林嫂死后鲁镇年底雪天的景象,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
C.小说结尾写“我”对祝福景象的感受,渲染热闹气氛,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D.小说结尾写“我”对祝福景象的感受,渲染热闹气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3.下列对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祝福”为题,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
B.将有钱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并显示了两者的内在联系。
C.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D.表达了作者祈愿祖先保佑、祈求来年幸福的愿望。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正因为这样”的“这样”指代的是(     
A.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
C.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D.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2.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A.引证法B.对比论证法C.例证法D.类比法
3.对“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理解错误的是(     
A.说明马克思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是个人私利。
B.说明马克思的敌人不是与他个人有什么仇怨,而是整个人类的敌人。
C.说明他虽然有许多敌人,但不一定有暗中的敌人。
D.形象地表现了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的光辉形象。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7 . 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叠字B.拟人C.夸张D.比喻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①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②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③他的外孙女给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④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所在。⑤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⑥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⑦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他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⑧

1.选文选自《世间最美的坟墓》,是____(国别)著名作家____的一篇游记散文。
2.给语段划分层次,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说“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什么?
4.本语段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请写出来。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龙翔高级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中职高考对口升学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⑪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 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⑮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⑯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⑲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选自鲁迅《祝福》)

1.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祥林嫂又要重复她讲了多次的阿毛的往事,她这种反复的、近乎机械地讲述,是想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安慰。
B.祥林嫂听信了柳妈的话,非去庙里捐门槛,说明她也认为自己是一个罪人。
C.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祥林嫂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悲惨遭遇。
D.面对众人的嘲笑,祥林嫂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这表现了她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特点。
E.故事特意安排在“祝福”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
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小嘉想将上述文本拍成短视频,但有些问题还困扰着他,请你帮忙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任务一:把握人物形象。
扮演柳妈的小兴同学有困惑:一方面觉得柳妈是同情并帮助祥林嫂的人,另一方面又觉得她是鲁四老爷的帮凶。请你结合文本,就柳妈的人物形象跟小兴谈谈你的看法。
2)任务二:撰写故事脚本。
在拍第⑮段时,小嘉又碰到问题,请你帮助他解释下列问题,完成表格。
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特写镜头?
祥林嫂央求捐门槛时会怎么说?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者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②上书③求赏者④络绎不绝⑤郑哗然⑥晋闻之⑦复攻之⑧郑危矣

(摘编自《左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还——师,军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退秦师”的“师”意思不一样。
B.以口舌退师——退,使动用法,使……撤退。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师必退”的“退”意思不一样。
C.必侍之——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间至赵矣”的“间”用法一样。
D.目不交睫——从上下文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夜间不睡觉。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终老亦未见                              还也
B.烛之武之兄文也                           敢上璧
C.万民幸也                                     二策
D.口舌还军秦晋                           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是一个判断句,可翻译为“佚之狐,郑国人,是佚之俅的儿子”。
B.“何功之有”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是“有何功”。
C.“窃以为当赏者”是省略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D.“村夫有拜于郑廷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可改为“有拜于郑廷之村夫”。
4.文中画线句子需要断五处,正确的是(     
未几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②上书③求赏者④络绎不绝⑤郑哗然⑥晋闻之⑦复攻之⑧郑危矣。
A.①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C.②⑤⑥⑦⑧D.①④⑥⑦⑧
5.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郑国转危为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郑国又从安定到危险的原因是_______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