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23206

阅读《哦,香雪》节选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列车终于在她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黝黝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②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③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④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对文中加点动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吸吮”写出了香雪生理和心理上寒冷的感受,与下句中的“缩”字呼应。
B.“盘问”写出香雪虽然希望同学们再三询问铅笔盒,但仍然有些紧张不安。
C.“怂恿”运用比拟修辞手法,贬词褒用,突出香雪对风的感受产生了变化。
D.“央求”写出台儿沟的姑娘在面对山外世界时既不自信又无限向往的心理。

(2)分析第①段画线语句的作用。
(3)“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这儿连用了三个感叹号,作用是什么?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碟毛豆

吕志军

夏夜的楼下是一溜儿小吃摊,串串、烤肉、炒米皮、湖南米粉、炸鸡柳……十几家摊子把夜市烘托得热闹了近百米,每天晚上来这里吃宵夜的,十一二点才渐渐消停。

我不太喜欢吃夜摊,觉得不卫生,但耐不住女儿央求,在一家鸡柳摊子坐下。鸡柳是女儿的挚爱,每次逛街,只要碰见必会买,要么捧着袋子边走边吃,要么带回家慢慢品尝。

鸡柳摊子在夜市最西头,倒也清静一些。女儿和妻子要了鸡柳,又去别的摊子选吃的。不多一会儿,鸡柳、烤肉等小吃纷纷上了桌。我不喝酒,妻子点了杯饮料,吃着喝着,时间慢慢消磨着。

这时,有一个特别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麦豆,卖麦豆。

是一个半大小子。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笼,竹笼里铺着塑料纸,上面盖着毛巾。小子念叨着麦豆,麦豆,一条腿一拉一拉地从夜市东头往西头过来了。有人要了,他把笼放在地上,用碟子从笼里盛出麦豆来,抖抖索索地放在客人桌子上。显然,他不仅手脚有疾病,智力也是有缺陷的,说话都成问题,把毛豆说成了麦豆。待客人扫他胸前的二维码付了账,他又把竹笼像先前一样在胳膊上挎好,腿一拉一拉地寻找下一位买主,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麦豆,卖麦豆

不要买。我提醒妻子。女儿喜欢鸡柳,妻子喜欢菜蔬,但晚上的毛豆让我一点也不放心。

是啊,他手那么笨拙,谁知道洗得净不净?女儿很快和我达成共识。

毛豆要煮得好,味道很鲜的。妻子说。

总之不要吃来路不明的东西。我再次给她打预防针。

有一次咱们吃完夜摊,肚子……我继续说,妻子碰了碰我,她怕影响女儿的食欲。

麦豆,卖麦豆。小伙子已经到了身边。他的脚拖拉着地,嘶嘶地响。灯光下,他其实并不是半大小子,而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胡子密密乱乱的,贴上去一样假,含糊不清的卖麦豆吆喝从这胡子下跑出来,加重了这种虚假感。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不买的念头。

最后一碟,麦豆,卖麦豆。我们已是夜摊尽头,他似乎也希望在我们这里售罄毛豆。

我掀开竹笼看了一眼,嚷道,最后一碟?起码还有两碟!你还会骗人哩!可怜之人必有……妻子又碰了碰我。

你看,你看,为了卖他的毛豆,他真的骗人呢!我对女儿说,力图证明我是对的。

真的,笼底还有一些毛豆,绝不止一碟。

麦豆,卖麦豆,最后一碟。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巾揭开,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我们看着筐底剩下的毛豆哈哈大笑。

这么明显的谎话,也只有他这样不够用的脑袋相信吧。

我把空碟子铲下去,又是满满一碟。这是几碟子?

麦豆,最后一碟,卖麦豆。男人盯着两碟子毛豆继续吆喝着。

妻子尝了一角毛豆说:很鲜的。来一碟。我还没来得及阻拦,她已经扫码付了钱。男人给妻子鞠个躬,腿一拉一拉地走了。

你怜悯人,但不能纵容撒谎。我说。

真的很新鲜。妻子愉快地吃起来,给我和女儿也递过来。

我拒绝。这顿宵夜因为这碟毛豆而有些郁闷。

临走,一个摊主把一包毛豆递到了妻子手中,看您挺喜欢的,这点儿毛豆带回家吃吧。我们一家莫名其妙,因为这片夜市卖毛豆的只有那个残疾男人,摊主的毛豆哪里来的呢?

摊主笑了,解释道:我原来摊子也带卖毛豆的,他来了,我就不卖了。

你也一样,怜悯一个骗子?我反对道。

他哪是骗子啊。卖给你们的确实是最后一碟。他是孤儿,和奶奶过活,奶奶快八十了,就靠卖毛豆挣生活呢。奶奶淘洗干净煮好毛豆,他驮出来卖。他来了,我就不卖毛豆了,市场就这么大。作为感谢,他每天都要把最后一碟毛豆送给我。这就是他今天留给我的那一碟。

原来如此!我忽然脸烧烫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女儿急急返回鸡柳摊子,买了一包炸鸡柳,向渐渐远去的那个腿一拉一拉的背影追去。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夜市热闹的环境氛围,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对故事的发生发展没有铺垫作用。
B.小说最后写女儿买了一包炸鸡柳向小贩追去,凸显了女儿的善良,同时也是女儿对误解小贩的一种心理补偿。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反面角色,缺少悲悯心,不善同情弱者,文章正是通过“我”的不近人情反衬和凸显了妻子和女儿的善良。
D.小说标题“最后一碟毛豆”有突出核心情节、强化主题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最后一碟毛豆”的不同理解,强化了“平凡人的善良”这一主题。
E.全文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并无华丽的词藻,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麦豆,卖麦豆,最后一碟。”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巾揭开,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
3.请赏析文中结尾处“摊主的出现”这一关键情节的作用。
4.小说用“误会”的方式层层铺垫,“我”把残疾小贩误会成骗子,结尾处摊主的解释揭开误会,经过此事,针对生活中的诚信和欺骗,“我”会对女儿说些什么呢?请写一段话阐述。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孙犁的《荷花淀》选段,回答问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1.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2.问完了儿子和父亲,水生为什么“笑了一下”?
3.你如何理解水生嫂的一“震”一“吮”?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
2024-05-13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又过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点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

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我成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节选自汪曾祺《故里三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明确人物的生活环境,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读者;又通过“黑屁股”说法引出对救生船的介绍,为后文陈泥鳅出场做铺垫。
B.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他花钱很散漫,没有积蓄,也不愿成家,说明他是缺乏责任感的人。
C.陈泥鳅不过是市井小民,但作者通过串联一件件日常琐事,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D.小说语言朴素平实,如“瓦罐不离井上坡,大将难免阵头亡”,语言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但又生动形象,虽对“捞尸”刻画寥寥数语,却收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
3.结合文本谈谈小说结尾的作用。
4.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给“人间送小温”,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5.每个生命都是独特而美好的,写作课上老师要求你为陈泥鳅写一段《凡人小传》,请你补写下面语段的空缺处。

你身怀绝技,激流猛浪中穿梭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平凡卑微如泥鳅,却朴素美好如炉火。

2024-08-19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