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411677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说得清自己是在哪天走向成熟的。因为打从那天起我开始畏惧美丽。

我会畏惧一朵美艳的鲜花。我会站在它面前呆呆地看上一个时辰,心中涌动着一股比爱深较妒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热辣辣的感觉。美丽的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有着一种无可抗拒的威慑力。它召唤着你却不轻许你,谢绝了你却不惹恼你。它让你在它的光辉里沐浴,又让你染着它的清香一步一回头地离开。高尚的手永远是临花轻颤的手。摘走鲜花的人在倾覆美丽的同时也倾覆了自己。

我会畏惧一双美丽的眼睛。不管是同性的眼睛还是异性的眼睛,只要是用美丽注释的。美丽的眼睛照耀着我。那是一些令我即怯离又悔、不即不离不甘心的眼睛。在我贫瘠的记忆里,流失了那么多人的姓名,却存活着一双双美丽的眼睛。它们或默默凝睇或顾盼流转,一律真真切切地投在我温柔的心幕上——这时,也只有这时,我才有勇气与它们对视。

我会畏惧一篇精彩的文字。每每于墨香中翻开一本本新杂志,在目录上看到某个熟悉的名字(这名字往往是和一篇篇美文连在一起的),我总是不敢一下子找到相应的页码,生怕敏锐的心禁不起那美丽的惊吓和打击。我会把那不相干的文章慢慢读完,然后心里便开始发热发冷,发虚发酸,终于英勇地翻开那躲不过的页码,飞快浏览一遍,以便让畏惧稍稍减淡,之后,再回头来细细欣赏——那些勾魂摄魄的文字啊!它们是从一支什么样的笔下流出来的?它们的诞生是艰难还是顺利?这些,永远是我愿意猜测的问题。久久地走不出美文的枝枝杈杈丝丝脉脉,待到不得不收复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已是支离破碎。

这畏惧源于喜爱,却又超越了喜爱。喜爱里往往包含了一种不知深浅的亲昵与轻薄,而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和恭敬。“美丽”慷慨地点缀了我们短暂寂寞的人生,我们一俯首即可采撷到美丽,一回眸就能目睹美丽。美丽是这样无私地洗濯我们照耀我们拯救我们,我们怎能不小心翼翼地护爱着她呢?

畏惧美丽,是我最美丽的人生体验。

(选自张丽钧《畏惧美丽》,有改动)

1.请从第2、3、4自然段中各摘录一句最能表达作者对美丽“畏惧”感受的句子。
答:第2自然段:
3自然段:
4自然段:
2.作者通过欣赏美花、美目、美文来阐述自己的人生体验。请仿照下面对“美花”特点的概述,分别对“美目”“美文”予以说明。
美花:花是自然美的体现,“美花”是悦目之物。
美目:
美文:
3.首尾两段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畏惧美丽”?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2.上文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第四小节运用了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C.本文由里及表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文章富有哲理。
D.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自然、宁静、悠然、匀称、和谐几方面。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了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1.第一、二、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对伴地莲进行描写的?突出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
2.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这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3.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母亲雪地寻找的那一束,而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C.伴地莲普通、平凡而又美丽有用(能治病),正是母亲的形象。
D.“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E.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在船上眺望长江的所见所感,探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和精神力量。文章以长江三峡为象征,表达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对人类历史的深思,强调了历史的前进离不开那些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类精神的礼赞,充满哲理和诗意。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②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③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④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⑤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

⑥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2.第一第二段中加引号的“三峡”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3.作者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船已经穿过了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中“曾经感到的”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分别指什么?
5.以上文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