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407058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他对我说。我记得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我不响。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 那么, 你喜欢做什么呢? 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一切都写尽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你要做什么呢?

很多日于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你要做什么呢?

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找情感来排解了。倒是充实。

然而,眼看着诺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术革命,运动员赢得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忽然起来,想洗手不干。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又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你要做什么呢?

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

(选自《广州日报》201761日,有删改)

1.“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2.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第⑪自然段说“充实”,第⑫自然段说“空洞”,请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一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一些技巧,我都“记不得了”和“只记得”形成对比,突出“你要做什么呢”这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
B.“莫名其妙”在文中出现两次,前者强调原因复杂,后者强调情感复杂。两次重复,表达了迷惘的青春期难以排遣又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C.本文表达了在困难面前只要积极面对,坚持不懈,就能战胜挫折的思想。
D.作者告诉我们:人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有所作为,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能无所事事。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识

张晓风

①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极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父亲的追思会上,我和弟弟说: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②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圆。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圆改变了父亲的一生。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圆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啊!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④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但我真的明白那颗树吗?

⑤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⑥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王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⑧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共冒出来。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⑨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所列的“不识”事件,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识父亲小时候的一心苦读和上进。
B.“我”不识父亲对家乡香椿的怀念。
C.“我”不识父亲对孙中山的敬佩和心悦诚服。
D.“我”不识父亲年轻时爱好射猎。
2.下列对文中“不识”的含义,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是无知的,包括对我们熟悉的人和事。
B.“不识”指我们对至亲的了解,只是肤表的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C.“不识”二字是行文的主线,贯穿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
D.作者对父亲有一个由“不识”到识、理解和情感逐步加深的过程。
3.下列对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勤奋上进B.怀念故土C.忠诚耿介D.倔强不知变通
4.下列对文中四处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而不是刻骨的感觉”一句引起下文对父亲的迫忆,与后文写认识到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一个人相呼应。
B.第①段“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一句生动表现出父亲对故土的留恋,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亲近有趣。
C.第⑤段“我们……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写父亲说话时断时续,意犹未尽,更加突出父亲年老的形象及他对敬仰者的信任与追随的精神品质。
D.第⑦段“《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一句引述了贾宝玉俗缘已毕、拜别父亲的例子,给人世间家人的关系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2024-08-23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甲)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乙)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丙)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

1.“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的意思是(     
A.并不是一个急切地不能对自己的言论加以控制的人。
B.并不是一个急切得不说话心里就不安的人。
C.并不是一个急躁到不能让自己说话的人。
D.并不是一个急躁得不能不说话的人。
2.“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指的是(     
A.鲁迅认识到“我绝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B.曾“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
C.是指“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
D.鲁迅认识到,旧社会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却都闷死了”。
3.鲁迅做小说“不恤用曲笔”的原因是(     
A.无暇顾及自己的作品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
B.为了让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不惮于前驱。
C.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D.主将不主张消极,自己也不愿将寂寞传染给青年。
4.本段的第一层应划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去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选自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1.本段可以看出父亲的哪些性格特点?以下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父亲多才多艺,情趣高雅。
B.父亲喜爱孩子,爱带着孩子玩,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C.父亲心灵手巧,情深似海。
D.父亲对孩子亲近、理解、包容和友善。
2.关于本段中我的姑妈称我的父亲是“孩子头”,引号的作用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直接引用C.表示突出强调D.表示讽刺和否定
3.对“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理解,不完全符合作者的本意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父亲,应该保持一点童心。
B.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C.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庭,要有点“没大没小”。父亲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是最没意思的。
D.显而易见,父子之间相处时间长了,就会建立起像兄弟一样的关系。
2024-08-1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