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406101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线教学不能掉线

胡雪龙

24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醒各地学校、教培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以免增加学生负担。这一官方声明的背后,首先是出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考量。

___①___比如,对于日常练习中体现的薄弱环节,在线教育可利用人工智能优势,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巩固提升。对于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智能学习工具也可以帮助老师自动批改,从而让老师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同时,在线学习的可重复性,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课堂上不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回放,达到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此外,在线教育可以将一线城市最好的师资资源输出,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___②___

___③___目前仍处于寒假期间,学生的任务原本是完成寒假作业,而不是开始新学期的正式课程学习;教师的任务是利用好各种资源,做好引路人。笔者认为,要保证在线教育的学习效果,有两条基本线不能放松。一个是学习情境,另一个是知识呈现和组织方式。

___④___首先,知识的获取总是在一定的规约情境下进行的,而在线教育需要家庭提供规范性、规训式教学场景。在家学习,学生周边缺乏教师的督促和同学之间有意无意的互相监督。此时,无论是电脑、手机里的游戏,还是收藏夹里的电视剧,甚至是微信群里的各种轰炸消息,都会成为他们高效学习路上的挡路虎。

教育从来不仅意味着习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完成社会化——习得一定的社会秩序。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规则和行为准则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只是作为一种隐性补贴存在。当网络授课成为主导模式时,家庭从次要习得空间成为最重要的教育空间,完成社会化的重担就落在了家庭教育上。

不少学生家长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教育意识,无法将学生成功地引入教学情境中。有的家庭甚至都没有电脑,那么线上学习将无从谈起。考虑到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家长和学生不仅要承受因开学时间推迟、教学方式改变等带来的学业压力,也可能经历由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

对此,一方面,家长要尤其注意为在家学习的孩子提供必要的约束,让学生与日常生活做适度切割;另一方面,如何保障处境不利的学生在开学后的正式教学中不掉队,也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与传统面对面授课相比,在线教学的知识组织、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借助连麦互动、屏幕书写等方式,已经可以实现实时音频互动。但是,在网络授课中,由于师生经常要关注技术操作问题,使得干扰因素变多,认知负荷加重,影响深入、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再加上在家学习的环境局限,学生学到的知识很有可能陷入碎片化状态,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概念化吸收。

任何教学模式都预设了一定的教学进度、教学节奏和教学评价规则。由于网络授课不可避免地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和空间的异质性,因此,必须重新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知识组织规则,并尽可能地将教学进度和规则向学生公开,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需要预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秩序。随着国家网络云课堂的开展,线上教育或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保障在家学习的教学场景、课程质量和学习深度,应成为线上教育未来发展和改进的主要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020702版)

1.“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在线教育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交互方式。”将此句放回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要保证在线教育的学习效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线教育需要家庭提供规范性、规训式教学场景。
B.家长要给在家学习的孩子必要的约束,让孩子与日常生活做适度切割。
C.线上教育随意性较大,视频可以回放,学生没有必要按时听课。
D.教师要借助连麦互动、屏幕书写等方式,实时进行音频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就是意味着习得知识,在线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B.在线教育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碎片化,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概念化吸收。
C.随着国家网络云课堂的开展,线上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D.网络授课中,由于师生要关注技术操作问题,干扰因素增多,认知负荷加重,会影响深入、认真的思考和学习。
4.在线教育与传统面对面授课相比,有哪些优势?
5.今年寒假期间的线上学习,对你来说,有什么利弊?针对弊端,你有什么建议?请你根据文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我们的表达中充满了“yyds”“绝绝子”“Q”玩得不亦乐乎。一句笑死终结尴尬,一张狗头无声胜有声,一个表示无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审美疲劳,表达上变得焦虑。

诚然,梗也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它们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实际,为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水。比如网红”“脑洞”“脑补等网络流行词就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特有方式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同时,梗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彰显了现代人张扬的个性和跳跃的思维,使用起来亲切可感。

但更应看到,过度玩梗或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接一个的梗让我们变得笨口拙舌,出现文字失语症。网梗用多了,我们会不自觉地被其所搭建的信息茧房环绕。满脑子网络流行语、表情包、拼音缩写,在真正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时,想说却不知如何说,陷入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窘境。

这实际上就是表达能力的退化。置身不同场景,面对不同对象,如果只有一概而论、大差不差的表达,极易造成词不达意。比如,草莓好吃是“yyds”,东坡肉好吃也是“yyds”,那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会被掩盖,我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就会被消弭。

某些梗还是语言在通胀贬值的表现,看似可以指代一切,其实什么也指代不了。被住的表达多是网民情感宣泄的出口,代表什么意义其实没那么重要。一旦新鲜感过了,情绪阈值被拉满,更令人亢奋的新词就会诞生。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语言的枯萎。比如,有人戏谑,面对黄昏水波和夕阳西下的美景,满肚子搜罗不出一句能直抵心灵的赞美,最终以绝绝子草草收场,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早已被抛诸脑后。

膨胀伴随过度玩梗而出现,一定程度上还会形成交流壁垒。比如,emoji微笑表情在父母辈看来代表高兴友善,而年轻人往往用来表示皮笑肉不笑”“冷笑,这就会产生信息传输失真和交流障碍。过度玩梗就像在吸食新型大脑毒品,使我们逐渐丧失思考力。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大脑将观点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经过讨论交流,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习惯使用网梗,一定程度上会侵蚀语言组织能力,消磨遣词造句、深度思考的耐心。脱口而出的语言,省却了大脑编码处理的过程,就会变得空洞粗粝,使我们一步步沦为失语者

(节选自之江轩《被住的表达》)

1.下列对文中“梗”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梗”活跃于时下表达中,给人带来表达的乐趣,也给人造成了表达的焦虑。
B.“梗”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可以说没有“梗”,就没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C.“梗”的过度使用会让人们出现“文字失语症”,不自觉地被“信息茧房”包围。
D.“梗”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彰显了现代人张扬的个性和跳跃的思维。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草莓好吃是“yyds”,东坡肉好吃也是“yyds”,这暴露了表达能力的退化。
B.用“绝绝子”来赞美丰富的美景,这正是语言在“通胀”中“贬值”的表现。
C.过度玩梗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D.语言和思维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习惯使用网梗,会影响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3.下列选项,不属于“交流壁垒”的一项是(     
A.小语用网络通讯工具交流时,经常使用网络梗“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
B.小文取得好成绩,收到朋友的祝贺短信,小文用回复,结果被朋友拉黑。
C.小乐喜欢用网络梗,觉得自己很时尚,但经常在课堂上答非所问。
D.朋友起了冲突,经过小强的调解,终于握手言和。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下,短视频______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旅宣传推广路径也在与时俱进。近段时间,多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贺娇龙、刘洪、解伟、都波等文旅局局长相继出圈走红。文旅局长______当地文旅资源,使得不少景点知名度大增,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也带动起人们高涨的消费热情。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一个个出圈视频,成为网友们了解各地的一扇窗口,对促进文旅发展大有裨益。据统计,贺娇龙火出圈一年后,当地助农直播销售额达1.4亿元,带动2830人直接就业;网红局长刘洪所在的甘孜,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45.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24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33%107.42%。应该说,在合力共促下,原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点变得热门,出圈的文旅宣传犹如催化剂,把吸引游客的关注力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

材料二:

体验旅游的动机—过程—目标模式

1.填入材料一空格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渐渐   推介B.逐渐   推介C.逐渐   推荐D.渐渐   推荐
2.材料二是孙根年教授在体验旅游的经营与策划中提出的“动机——过程——目标”模式,请概括图表中体验旅游的目标。
3.有人说,旅游发展有了“流量”,还要有“留量”。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为家乡的旅游发展提三条建议。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子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