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9902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子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我选择浅草

看到浅草,我便想起了白居易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名句。浅草是春草。春天来了,大地上毛茸茸的一片,多美啊!它是报春的草,带来百鸟欢鸣、万花齐放的春的消息。浅草又是嫩草。软软的绿茵,平展地铺开,充满着生命力,将肃杀枯寂的氛围一扫而空。浅草还是群体的草。它一群群,一团团,一片片,装点整个大地。它有凝聚力、延伸力,还有再生力。它保持水土,阻退风沙,以微弱的力量尽力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安宁。浅草的色彩、品质、功用正是文学社健康、青春、活力的象征,因此我赞成选择浅草作为我校文学社社名。

“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

曾几何时,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流传甚广,误导了许多家长和孩子。首先,它没有科学根据。人为地把儿童成长的某个阶段划定为起跑线,并将其固化——只要在起跑线上输了,终点线上必输。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纯属炒作。

其次,它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儿童生理的成熟程度影响其发展效率。没有成熟就不可能远,获得真正的发展。起跑线输赢论把竞争提前,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

最后,它违反儿童的学习规律。起跑线输赢论者在基础教育的开端甚至学前阶段,强化知识灌输和机械记忆,加重儿童负担,违反学习规律,妨碍儿童的全面发展。

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选择“浅草”》认为,浅草的色彩、品质、功用是文学社健康、青春、活力的象征。
B.《“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会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
C.《“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之所以流传甚广,与炒作不无关系。
D.《电子书和纸质书之我见》认为,电子书和纸质书是两种对立的媒介,读者只能在二者之间选择一种阅读方式。
2.《“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的作者为什么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是错误的?
3.《电子书和纸质书之我见》的作者认为,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哪些优缺点?
4.请你在近期的社会新闻中选择一个热点话题,从不同媒介广泛搜集资料,对其有了完整的了解之后,创作一篇200字以内的议论类微写作。
2024-06-10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热度更要美誉度

在数字时代,通过微博热搜了解当下最热门的文艺作品已经不是新鲜事。热搜,顾名思义,是通过计算用户搜索信息的行为进行的热度排行。相关报告显示,新浪微博用户群体中“90”“00二者总占比接近80%,他们对热点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影视剧、综艺等领域。在2020年微博热搜盘点中,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文艺作品占据一定比例。从策划到播映,从演员选择到剧情走向,通过时机恰当的议题设置,热搜成为文艺作品前期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当作品播映时,根据重点内容不断提炼热门话题,能够继续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系,增加用户黏性。

数字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单向度,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发布者、传播者。当一部文艺作品中的话题成功登上热搜榜,再被网友以强大的参与能力助推,讨论不断聚合、放大,其传播效果往往会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让文艺作品受到极大关注。特别是在社交属性很强的微博平台,很多热搜中的话题都是通过网友的关注讨论和优势意见扩散产生的。加之网络世界中,文字、表情包、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表达形式,让互动内容生动有趣,网友们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热搜为门径让更多观众关注作品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文艺作品越来越陷入热搜化的套路当中。有的话题设置强行贴靠社会热点,内容和作品关系不大;有的话题仅仅是没有营养的花边和夺人眼球的噱头,有低俗、媚俗的倾向;有的作品通过购买手段占据热搜榜单,浪费公共资源和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另外,一些文艺作品在创作时就精准计算出什么样的剧情能火,怎样的角色设定能引发热议,却并没有建立在合理的故事逻辑和人物情境之上,作品质量令人失望。

热门话题仅仅是作品的素材线索和切入点。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在敏锐捕捉社会关切的同时,更要依循创作规律,完成主题表达,以细腻的艺术手法、鲜活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质感,这才是文艺作品回应社会关切的应有之义。

飙升的热度固然能带来人们的关注和一时的光环,但空有其表、缺乏内蕴的作品来得快去得也快。唯有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才能创作出有热度、更有美誉度的精品佳作,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1416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艺作品在三个不同阶段如何形成热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创作时精准“计算”能火的剧情和能引发热议的角色设定。
B.前期宣传推广时,抓住时机设置恰当的议题。
C.作品播映时,根据重点内容不断提炼热门话题,增加用户黏性。
D.文艺作品话题登上热搜后,网友参与助推可扩大作品关注度。
2.下列对文艺作品怎样才能成为有美誉度的精品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品素材和切入点的选取上,要能够敏锐地捕捉社会关切的热点。
B.作品主题表达上,要依循创作规律。
C.作品内容上,要有合理且鲜活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
D.作品关注度上,通过“购买”手段登上热搜榜单。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新浪微博用户中“90后”“00后”占比80%,他们对热点的关注集中在影视剧、综艺领域。
B.因为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也是发布者、传播者,所以信息传播的单向度得到改变。
C.网络世界中,文字、图片等丰富的表达形式,让互动的内容生动有趣,网友乐于参与。
D.以“热搜”为门径让更多观众关注作品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会陷入“热搜化”的套路之中。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20世纪90年代初,当笔者的导师,著名理论家龚育之先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时,他自嘲道,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有报纸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与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和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成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不可求。往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数字化痴呆症B.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C.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D.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2.下列对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创造力下降B.注意力分散
C.智力下降D.亲情淡漠
3.对选文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举例论证B.比喻论证C.引用论证D.对比论证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