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40609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质,中国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文中“大国气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
C.只要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就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行为方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连续的历史传统,存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主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3.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②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的人骑马去接他,或者是别的什么意思。是否看得懂这幅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的脚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3)这些图形必是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面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个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个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个阶段的零碎图形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纯粹是字形的变化,实质上完全相等。

③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语音相关联。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人和一匹马之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1.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以整幅图画来表达意思的,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的生活联系有关。
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上是图面,而不是文字。
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都有本民族独有的语言,但并不是所有的民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文字。
B.图画要发展成文字,关键的一步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
C.“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标志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其结果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
D.文字起源于图画,而每一个字必定跟一定的字音相关联。因此图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意系统,应向语言靠拢,最终形成一种没有民族界限的表意系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构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它是基于稳固师徒关系的提高技术实践力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是针对现代工业与服务业中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的新型师徒学习方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建构现代学徒制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也不仅是在试点院校确立起基于师徒关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要通过对工学结合的深化,建立起新的职业教育制度。

建构现代学徒制,要促进学徒培养序列和学校培养序列两个方面的深度合作。首先是学徒培养系列。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可以按复杂程度将学徒培养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民间学徒制。这是广泛存在于个体经济与微型经济中的学徒制,它的功能是训练传统的手工技艺,使学徒获得简单的操作技能。二是促进社会青年就业的学徒制。其目的是对新员工进行技能训练,以使其能胜任岗位的基本要求。这个层次的学徒培养一般由企业自身完成,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训练。也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参与。三是帮助学徒获得精湛技术。这是一个过程更长、组织更为严密、内容更为复杂的学徒制,其目标是培养掌握精湛技术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这个阶段的学徒制需要与中职和专科高职相结合。四是帮助学徒实现技术创新。这是更高层次的学徒制,其目标是使技术技能人才获得创新能力。这种层次的学徒制一般需要与专科高职和技术应用型本科相结合,但那些更为复杂的实现技术创新的学徒培养,则由企业自己实施。

现代学徒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培养序列,它包括三个层次,即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教育和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现代学徒制所需要的,不过由于它们所对应的学徒制的层次不同,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同。

在学徒培养序列和学校培养序列重叠部分建立的职业教育制度,才能称为现代学徒制。建构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效促进这两个序列有机重叠的内容、形式、评价与保障等制度。但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一复杂性在微观上,体现为如何使在校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形成于真正的基于企业的师徒关系,这涉及到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准确理解;在宏观上,体现为如何使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制度真正确立起来,这涉及到现代学徒制构建的政策环境设计。当然,现代学徒制构建还需要许多其他重要的基础条件,这些条件还需要尽快完善。

(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现代学徒制”内涵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师带徒”方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制度。
B.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
C.是具有稳固师生关系的并在实践现场学习的一种方式。
D.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现代教育模式。
2.下列有关我国建构现代学徒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深化工学结合模式为基础建立新的职业教育制度。
B.需要促进学徒培养序列与学校培养序列的深度结合。
C.必须重点发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D.建构过程及其复杂,需要创设政策环境等良好条件。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学徒制为现代工业与服务业培养技术技能实践人才。
B.民间学徒制是和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构建的现代学徒制。
C.职业学校应根据它们所对应的学徒制层次确定培养目标。
D.由企业自身完成培养任务的学徒制不能称为现代学徒制。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然文学本身还有一种艺术的功能,一种审美的功能。语言和文字本身,尤其中国的文字它本身就非常的漂亮,就有一种形式的美感。这个事情我也觉得非常的奇怪。这个审美的过程,有时候我常常觉得这是一个进行无害处理的过程。我喜欢读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诗相当地消极、相当地颓唐。一次科举考试没有成功,他居然在诗里说忍剪凌云一寸心。话说得太重了,那时候他还很年轻啊!但是他把这些悲哀的东西、消极的东西、颓废的东西变成了非常美丽的艺术品。比如说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这本身悲哀极了,但是他又是珠箔、又是红楼、又是雨、又是归,他把这些变成了一个美的艺术品。比如写爱情的压抑,人和人相通或者交往上的困难,特别是爱情交往上的困难,他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于他说得非常颓废: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真是消极到了极点了。然而这种情绪一旦变成了文字,变成了艺术品以后,很整齐,有对仗,有音韵,又有非常美好的形象。李商隐还善于用蝴蝶呀、花呀、玉呀等各种美丽、富贵的形象来描写他自己颓唐的心情,我觉得这就是李商隐对他的颓唐心情的无害化处理。你看他诗的时候,不担心他会自杀,不会有那种紧张感。相反,你除了觉得他很悲哀以外,你又觉得他的这种遣词造句,他的这种精致,他的这种匠心,他的这种营造一个精神园地、一个精神产品的能力太强了。

1.选段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2.选段在阐述问题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3.作者引用李商隐的多个诗句并加以分析阐述有何作用?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