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401890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文有删改)

1.下列选项所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观点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A.人生不应“取巧”而要“守拙”。
B.人生应该“不舍昼夜”,不断奋进。
C.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
D.成功离不开恒久忍耐、默默付出。
2.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读者熟知的西游记故事引起读者兴趣,标题设问,引发思考。
B.第①段中引用的“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这句话,贯穿全文,用设喻的方式形象说理。
C.第⑤段用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比喻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形成类比,更具说服力。
D.本文援引丰富,说理形象,语言活泼又不失典雅,所阐述的人生道理对读者启发颇深。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茶史话•清幽雅致

①古人进饮,非常讲究环境气氛,饮酒追求热烈的氛围,而饮茶则重在清静的环境。美妙的环境,有自然天成的,也有人为铺设的。饮茶时感受的雅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清幽的环境。茶人因此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茶的最高境界。

②从传世的许多文人画看出,古人饮茶多选择在松林、湖畔,或在庭院山石旁,或在书房深闺中,如明代唐寅的两幅《品茶图》,都描绘了文人们在松间草庐品茶的情景。清人吴友如的《画谱》,有书斋品茶和庭院品茶的画面,表现了文人们的情趣。

③在明人看来,饮茶的最佳场所还是自构的茶室内,古人称之为茶寮。明代陆树声的《茶寮记》说,他自己在园子里建了小寮,是为饮茶之所。茶寮内有茶灶,所有茶具一应俱全。挑选一个比较懂得茶艺的人主持茶事,还有一人帮忙汲水煎茶。一有客人造访, 茶烟袅袅升腾竹林之外,主客相对,结跏而坐,品饮佳茶,体味清净味中三昧,以为人生一大乐事。 这种追求竹里飘烟的雅致,还见于同代人徐渭的《徐文长秘集》之中谓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我们从这些话里还可以看出,一些文人喜爱夜里饮茶,于幽中静中品味玉泉清茗。罗康的《茶解》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杯,云光潋滟,此时幽气,故难与俗人言矣。夜里品茗,竟有如此之雅,这种雅对俗人很难言说,只有高洁的饮者才能领略得到。这正是古代茶人的一种自豪与骄傲。

④古人为追求品饮的雅致,对于饮茶的最佳地点和时间,提出了一些选择的标准。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就开列了长长的一个单子,说宜于品茶的时刻。次纾还说,饮茶时,不宜靠近阴室、厨房,也不宜在喧闹的街市,不要听婴儿啼哭,不要与粗野人共饮,不要让仆从嬉戏打闹,也不要困居酷热的斋舍。

⑤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隐士冯可宾也有类似说法。这样一说,品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人们的追求,但它是一股潮流,明显影响了饮茶风尚的发展趋势。

⑥文人代表的是一个阶层,真正大众化的品茶,不会有文人们要求的那样静、幽、洁、雅,平民百姓也不具有文人们的条件和工夫,但却或多或少地受到文人风气的影响。平民百姓也像文人们一样,可以居家品茗,他们还可以到茶馆去品茗。茶馆文化的兴盛,正是大众文化品茗的必然结果。

(节选自王仁湘、杨焕新《饮茶史话》,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比庭院、书房、茶寮,古人饮茶时更喜欢松林、湖群等清幽自然的环境。
B.从唐寅的《品茶图》和吴友如的《画谱》可知当时文人饮茶大多讲究清幽雅致。
C.花前月下品茶由“杀风景”到被人接受,是因为南宋茶大以花香发茶香,制成花香茶。
D.品茶在古代是有闲文人们的清赏雅玩,平民百姓受自身条件限制对品茶没抱多少追求。
2.根据文意,下列情景不能体现当时文人饮茶“清幽雅致”的一项是(     
A.清泉石上,明月松间,花香袭人、王安甫悠闲饮茶。
B.雪夜寂静,梅香淡雅,张功甫收集梅上白雪煮水烹茶。
C.云林竹灶,素手汲泉,徐渭与二三知己相聚饮茶。
D.一窗一月,一壶一炉,罗康山堂夜坐独自饮茶。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按时间顺序从饮茶地点、时间、环境及茶叶品质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B.③段举晏殊教人饮茶的事例佐证了北宋文人仍然保留了唐人的某些饮茶风尚。
C.⑤段用对比论证来论述夜里品茗的境界比白天“竹里飘烟”更让人自豪骄傲。
D.本文引用资料丰富详实,用语轻松活泼,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 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菜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选自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1.下列对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戏”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
B.“百戏”是一种娱乐性表演。
C.“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D.说明“戏”字的含义演变。
2.下列关于第13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与广泛意义上的“戏”以及“百戏”的区别在于戏剧有了“故事”。
B.商周时的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的百戏、后来娱乐性的游戏就是最早的戏剧。
C.剧本表现了戏剧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但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
D.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戏剧艺术,和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是不同的。
3.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D.写意体系
4.下列判断,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5.下列表达作者对“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说法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同这一说法,但认为“梅兰芳表演体系”应排在三大戏剧体系的前列。
B.作者赞同这一说法,但认为三者不应该是并列关系。
C.作者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D.作者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比其他两大戏剧体系都更完善,放在一起不具可比性。
2024-09-05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兴起于北欧的简约主义理念,其本质意义是一种思想方法,即寻找事物的本质,就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而言则是寻找和研究对象、材料、形式及空间的真正价值和本质。这种设计理念与中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提倡的反对过多雕饰和纹饰的简洁、纯朴的审美思想不谋而合。

中国的艺术和工艺设计以朴素为美的审美倾向,首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论语》中的“绘事后素”,意为绘画先以素粉地为质,后施五彩,再以素色粉底以修正和定稿。据《考工记》记载:“凡画绘之事,后素功。”可知“素”(即着以素色,古代所谓“素色”就是纯净单一的颜色,“白则正白,黑则正黑”)是“功”(即完成作品)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着素之后,全部工艺也至此完成。《诗经》中还提到“素以为绚”,就是以“素”为“绚”,它包含着用“素”代替“绚”,“素”胜于“绚”的思想。即在美学层次上重朴素而不重浮艳、重本质而不重形式、重功能而不重装饰。

中国艺术以“天真、自然”为美,主要是受到道家“贵真”思想的影响。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认为未经雕饰的朴素的语言才具有真美,才真实可信。因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成为中国艺术的最理想的目标了。

同时道家学说主张“天人合一”。“天”即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应顺天而行,从而“清静无为”“返璞归真”。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互通互融的。在中国的设计观中,好的设计应像自然一样生息自由、灵动变化而又朴素无华。设计和设计实践都应该“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即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道家认为自然的一切是最和谐、最完善、最美的,人们只能去顺应它、“效法”它(“道法自然”)。“大巧若拙”就是“大巧因自然以成器,故拙也”。

道家贵真也贵淡。庄子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平淡是美中之美,是大美。以绘画为例,水墨画以墨为彩,是通过墨色浓、淡、深、浅、干、湿的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光与色的韵律和画者的思想情感,以平淡、朴素、幽远而含蓄的方式表现一种高雅脱俗的情调。作画要求笔简意赅,要以最简练的笔墨塑造生动的形象,表现丰富的内容。庄子说:“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就包含了这个意思。这里的“纯素”决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中有至味。

“疏简”也是道家所倡导的一种审美意境。“尚简”的渊源可以追溯至老子的“少则得,多则惑”。这与简约主义的先驱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家的另一个重要代表——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法贵天真”“虚静恬然,寂寞无为”,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崇尚和效法。道家思想跟简约主义重视环境、尊重自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重材质自然之美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材料二:

在“双奥之城”北京,精彩纷呈的冬奥盛会正如火如荼进行。“简约、安全、精彩”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用“简约”理念造就“精彩”——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比如,大到直接服务于竞赛的压雪机、浇冰车、雪地摩托、全地形车、高山滑雪的防护网等体育器材,小到餐饮、交通、火炬接力、医疗防疫等赛事运行和保障所需物资,北京冬奥组委均坚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能合并采购就合并采购”的原则,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

开幕式历来是奥运会重头戏之一。不同于此前,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时间相对缩短,把艺术表演自然融入流程和仪式中。相比2008年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更温暖、更从容,简约的同时不失美感。“它的规模不是最大、表演不是最多,但体现出人类在艰难时刻的温暖和一起面向未来的勇气。”谈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如是说。

开幕式的简约,只是北京冬奥会“节俭办会”理念的一个细节。作为北京冬奥会重要的仪式和活动,本届冬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同样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要求,呈现新特点。

“火炬接力计划落实简约办奥需求,在保证接力活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简化规模,突出特色,努力把传递活动办得‘简约而精彩’。”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王向豫说。

颁奖仪式是奥运赛事中获奖运动员的高光时刻,是向获奖运动员表达祝贺和敬意的最好形式。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仪式以“冰雪荣光”为主题创意,颁奖元素总体设计体现了外观简洁大方、功能贴心实用、材料环保可持续等特点,配合熠熠生辉的奖牌,展现出中国礼仪文化的独特魅力。

(摘编自韩秉志《简约办赛呈现精彩冬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欧简约主义理念的本质意义即寻找事物的本质,这与中国古代所提倡的简洁、纯朴的审美思想一致。
B.《论语》《诗经》等儒家经典中的“绘事后素”“素以为绚”等语句体现了朴素为美的审美倾向。
C.道家认为自然的一切最美,人们只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就能创造朴素之美,不必有人为因素。
D.北京冬奥会用“简约”理念造就“精彩”,体现了老子思想中“少则得,多则惑”的审美理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在美学层次上重朴素、重本质、重功能,反对一切浮艳、装饰等艺术形式。
B.简约风格的设计尽管体现自由、灵动、朴素之美,但并不符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C.“能体纯素,谓之真人”,“纯素”是淡中有至味,与水墨画的淡远意味不同。
D.北京冬奥会在筹备过程、开幕式、火炬接力、颁奖元素等多方面凸显“简约”理念。
3.下列语句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B.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C.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D.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4.简要概括材料一的结构特点,并梳理其论证思路。
5.请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简约”内涵的异同点。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