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81597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遥远的野山坡

赵航

①我跳下车站定,等待领队出发的指令,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道花影甚为眼熟。我几步跳过去,真的是猪毛菜!它长在土坑边缘,形单影只,却兀自光艳,撑着一串串玫瑰红的小灯笼,照亮着那方寸之地。

②它不知道,这么多年,我一直想念它。它在最干燥、最荒凉的地方,以一片花海的方式,点亮过我童年的双眸。

③那天中午,臭鸪鸪飞飞停停,故意逗我,我气性上来,就追着它一路向南,在山脊打了一个弯后,我已经跑出很远,远得看不见我家的房子。

④荒山秃岭间,臭鸪鸪突然隐了踪影,藏了叫声。我心想,臭鸪鸪也许藏在哪块石头后面,便向山坡下一瞧:一山坡的猪毛菜,这里一丛,那里一窝,橘黄色的、紫红色的、浅粉色的……那么铺张,那样烂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啊!土地如此干燥,阳光如此浓烈,它们却可劲儿地开花,一丛便是无数。我第一次知道,除了山谷间大草滩上的花妖草仙,另有数万朵野花在砾质山坡上兀自绽放。

⑤我忘记了臭鸪鸪,对一株紫红色的猪毛菜下了手,毫不客气。当时我并不知道它叫什么,于是带着它回家,问我妈。妈妈先摇头,又说可能叫串串香,这是她现编的名字。

⑥妈不知道,就问我爸。他是高中生,比只上过初中的妈妈学问大。等爸一下班回家,我便急着问他。他接过猪毛菜,走到屋子中央,就着微黄的灯光,翻来覆去地瞧。我盯着他的脸,看到他鼻梁上、脸颊上的煤粉,似乎一吹就能吹掉。妈妈让我离爸爸远点,他刚从深黑的煤井回到地面,让他好歹洗洗干净。她怕我挨着爸把衣服弄脏了,她又得受累。我爸说叫一枝红,说完便笑,一嘴白牙,分外醒目。我瞬间知道了,他和妈妈一样,都是现编。

好好读书,以后上了大学,就懂得多了。他接过妈妈从屋外炉子上提回来的一壶热水,留给我一个黑黑的背影。

⑧泉边的野花野草我认得几种,都是大人教的。大人不知道的东西也很多,我们常常将无知还给无知,继续过着日子。

⑨到底是新大陆的发现。第二天,十几个孩子跟随我直奔那个山坡,一通哇哇叫后,新鲜劲就过了。男孩子不嫌累,打听臭鸪鸪飞去的方向。我们翻过了两座山,没有新的发现,山坡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

⑩我的目光无数次攀爬上更远的山,越过层叠的山峦,想象山那边的世界。那边的世界,是像谜一样的蓝紫,模糊一团。我家所在的小煤矿,隐在山中段的一个褶皱里。东西南北,抬头见山。硬的山,冷的山,枯黄的山,铁青的山……有多少勇敢的植物跟上了它的呼吸?

在砾质荒漠扎根开花,又以缤纷点染的秋天,说勇气、顽强、坚韧,猪毛菜不比谁差。若说到吃苦,说到坚韧,在那偏远的山沟里,谁又不是呢?

那时,工人们用镐子一下一下地刨,用铁锨一下一下地铲,用手推车一车一车地推,愣是从地下挖出黑金子,运出来,成堆地摆在场上,再装上汽车拉出山外。他们的工作危险、耗费体力,没有蔽尘措施,他们要在下班后才能直起身子。

生活是冷峻的,也是温柔的,当父亲带着满脸的煤灰和疲惫回到家里,当母亲因为多挣了几角装车费,高兴地说给我们听时,他们跟所有的抗旱植物没有两样———在生存面前,永远抱有开花结果的意志。

这种认识,是岁月给的,也是猪毛菜给的。因而,对一切出现于荒野上的植物,我都感激。当我在远方扎根落户,成为一个城市居住者,我仍旧常常想起猪毛菜。它名字虽俗,花却不俗,性情亦不俗,那串串怒张的小花朵,是献给造物者的不屈之吻。

(节选自《今日女报》,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它长在土坑边缘,形单影只,却兀自光艳,撑着一串串玫瑰红的小灯笼,照亮着那方寸之地。
2)那时,工人们用镐子一下一下地刨,用铁锨一下一下地铲,用手推车一车一车地推,愣是从地下挖出黑金子,运出来,成堆地摆在场上,再装上汽车拉出山外。
3.文章围绕“猪毛菜”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
4.野山坡上的猪毛菜有哪些生命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还债

佛刘

我和父亲是在晚上到达县城的。刚一走出车站,父亲就说,你哥来接咱们了。我张望了半天,也没看见哥哥。父亲用手指了指前面,我又仔细地瞄了半天,才发现不远处冲我们挥手的那个人就是哥哥。

哥哥很高兴,一边从父亲的手里接过行李,一边对我笑了笑,我发现哥哥老了,其实用来形容显然是过分的,可是我的35岁的哥哥真的老了。

哥哥的头发很乱,脸很黑,与我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父亲曾告诉我,农闲之余,哥哥会在火车站拉拉客人,挣点零花钱。

只陌生了一会儿,家就是原来熟悉的家了,我说,哥老了,刚才差一点认不出来了。父亲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抽着我给他买的烟。

其实,哥哥只比我大4岁,从小就是我的学习榜样。他考第一名的时候,我还穿开裆裤乱跑呢;他当少先队大队长的时候,我才刚刚走进校园。但初中毕业时,哥哥没发挥好,没有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父亲说,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也别费那劲,种地得了。哥哥痛苦了好几天,我看见他在夜里翻来覆去,长吁短叹。后来哥哥把他那些课本放进一个大纸箱里,算是了结了过去的一段时光。而我就不同了,时隔几年,虽然我也像哥哥一样没有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但我坚持要上学,并誓言和反对的父亲斗争到底。两军相遇勇者胜,话是这么说,可要不是哥哥在一边旁敲侧击,我想顽固的父亲是不会妥协的。我又复读了一年,顺利地考上了县高中,三年后又一举中的,考上了大学。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父亲掉泪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在一家人面前掉眼泪,眼泪代表了一种幸福一种骄傲。哥哥也是高兴的,可在他幽暗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失落和焦躁。

现在我在省城有了自己的房子,这次带父亲进了省城,他算是开了眼界。

父亲说,外面的世界就是好啊!

我说,那你们就搬过来一起住吧。

那你哥嫂,还有孩子怎么办?

您看您都多大年纪了,还替他们着想。

活一天就得想一天,谁让我养了你们俩。

我默然。我知道,对哥哥的务农,他多少是有一些悔意的。其实哥哥从来没和父亲争论过,只是有一次哥哥对我说,你说咱家要是出了两个大学生,咱爹会是什么样?我说,那还不得高兴疯了。哥哥说,你错了,要是真出两个大学生,得累死他。我看着一脸平静的哥哥,突然有一丝愧疚。

现在,哥哥老了,尽管他不会承认,但是有我在眼前,他会永远有一面镜子,他的世界里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车水马龙。他的眼前是大片的庄稼地,衰老的父母,年幼的儿子,当然可能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儿子实现他没有实现的梦想。

父亲也老了,他的固执变成了沉默,他的目光超过那些玉米地,看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让他心事重重。

在家呆了一个星期,临走前那天晚上,父亲深情凝重地喊住我,说,你跟我来。在没人的房屋后面,父亲垂下眼帘,对我说,老二,爹想求你一件事。父亲的声音很小,小到我用心才可以听出,他一辈子头一次用一个字来跟他的儿子说话。我说,爹,你怎么了?父亲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你以后能不能在城里给你侄子找个学校,这是一万块钱。父亲费力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布包。这事我和你娘都商量好了,先别让你哥知道,你也别说当爹的偏心眼,你哥这辈子就这样了,可你侄子不能再这样了——就算是你爹还你哥的债了。

我看着父亲苍老的脸颊,心里忽然涌起一阵热浪。我把钱又放回父亲的口袋。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又点了一下头。

(选自《读者》,有删改)

1.分析第一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根据文中画线内容,概括哥哥具有的美德。
3.如何理解“父亲还债”?
4.简要分析最后一段“我”的心理活动。
5.如果没有亲情滋养,不会有“我”现在的一切,请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2024-06-15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织棉布,得纺线。写到纺线,就想到外祖母。

冬天,天黑得早,吃过晚饭,洗刷完毕,外祖母就在卧室靠窗放着的那架纺车前坐下,开始纺线。我呢,就在被窝里躺着,还不困,只是有点无聊。正对着床头,有个巨大的桐木箱子,黑漆已经驳落。箱子角上放一盏小煤油灯,一灯如豆,却把屋里杂物的影子,映得十分庞大。那些影子,虚虚的,静静的,一动不动,像凝神屏气似的。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它们,并不感到奇怪和害怕。

“嗡嗡嗡”“嗡嗡嗡”,纺车一圈一圈地转,细细的棉线绵绵不绝地扯出来。这种纺线的声音和节奏,很少变化,简直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固定模式。有时我想,就算黑灯瞎火,外祖母照样能丝毫不差地纺出线来。灯光昏暗,时间也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昼和夜的边界仿佛模糊了,消失了,只是浑浑浊浊地流逝着,缓缓的,沉沉的,无声无息,也不翻起任何波澜。时间从黑暗的无涯际的远方来,到黑暗的无涯际的远方去,只是恰好经过了这座房子,经过了这盏灯。纺车声是超越于时间之外的另一种独立的东西,仿佛和时间没有任何关系,仿佛就算时间停止了流逝,这种声音还会自己响自己的,坚韧,固执,永恒。迷迷糊糊中,我就在这种声音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一个椭圆形的白色的线锤一点点成型,果子一样成熟,然后被拿下来。接着继续纺下一个……

就这样,一个漫长的冬天,外祖母能纺出好多个线锤。一个个,码得整整齐齐,放在簸箩里。

线纺好了,得经染色,然后才能织。

豆子收割完毕,种上麦子,天气慢慢凉了。屋子后面有片空地,正好可以经线。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请来邻家婶子过来帮忙。两人小声商量着,在空地上插四个不高不矮的小木棍,插成一个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这几个小木棍往往是从旁边的槐树或椿树上砍下来的,散发出淡淡的好闻的木香。午后,阳光明亮而安静,悄然洒下,仿佛永远也不会离开这儿似的。树木的叶子黄了,落了。树叶飘落的时候,轻轻的,也很安静。天空辽阔高远,但它的深蓝色清澈如水,盈盈欲滴,不用抬头看它,也能感受到它在静静映照着整个尘世。几只灰喜鹊飞来,又飞去了,轻轻叫了几声。一切是那么安然,绝对,肯定。仿佛一个简简单单的世界,从古至今,就应该是这样的。

母亲和婶子拿着线锤,围绕着小木棍,一圈圈走动,把线散开。那么长的线,牵扯不完,无穷无尽似的,但母亲和婶子倒是从容不迫,不急不慌。她们边忙活边说些闲话,家长里短啦,庄稼收成啦,这些世间琐事,对于经纬天下的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母亲和婶子她们这样的人来说,却也是世间大事。并且,话又说回来,经纬天下的目的,难道不就是让天下普普通通的人,能够从容安稳地去过他们自己愿意过的日子吗?所有对世俗生活空间的硬性规划,都让人怀疑其动机不纯。太阳快落了,天空慢慢暗下来,正好线也经完了。

儿时,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一台织布机的。织布机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组装,用好了,可以拆卸收起。

从秋天开始,母亲每年都要织几匹棉布。我记得我家的织布机就在堂屋靠东墙那儿放着。织布时手脚并用,协调配合,有条不紊,没经验的人会手忙脚乱,是织不好的。一只梭子,如一条鱼儿,穿过条条密密麻麻的纬线,从右手瞬间抵达左手,脚踩下面一个踏板,打纬刀“啪”的一响,接着又从左手瞬间抵达右手,一套动作的完成,需要干脆流利,不能拖泥带水,所谓“往来如梭”,即是指此。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直至一匹布慢慢织成。新棉布似乎还隐隐有一种新棉花的原生味道,摸上去质朴厚实。千丝万缕,理顺整齐,经纬交织,绵绵为布。近代改良派人物张之洞,任两湖总督时,致力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创办武汉织布局,题联道:“经纶天下,衣被苍生”。我极喜欢这个对联。一个工厂企业,若唯利是图,就算做得再强再大,其精神还是狭隘。若有深厚情怀,即便做小事情,也照样有大境界。

棉布织好了,做新衣。新棉袄,新棉裤,新棉鞋,上下一新,新天新地。新新的,暖暖的,等着过个新年。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B.lánC.然(qiāoD.子(suō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凝神屏气:指小心翼翼,极度紧张。B.浑浑浊浊:模模糊糊,丝毫都不清晰。
C.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D.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3.根据文意,对“纺车声”特点总结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韧B.固执C.永恒D.独特
4.对文中“果子一样成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线锤比喻成“果子”,饱含了作者的喜爱。
B.外祖母机械地纺出一个个线锤。
C.作者期待着线锤一点点成型、完成。
D.作者赞美外祖母的辛勤纺线。
5.对文中的“世间琐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也能成为世间大事B.经纬天下的人也应重视
C.就是母亲和婶子边忙活边说的闲话D.从古至今,无穷无尽
6.作者认为,一个好的工厂企业应该具备的素质是(     
A.做强做大B.做小事情C.做大事情D.衣被苍生
7.根据内容分析,与文章思想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从外祖母早年纺线写起,写出了整个时代的辛酸。
B.文章写妈妈和婶子经线,怀旧之中有一种温暖的自豪。
C.文章描写织布中的梭子往来,表达了小事情中也可以出大境界的思想。
D.文章在新农新年以及布衣难得的感慨,流露出传统不再的复杂情感。
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纺线B.织布C.棉布D.布衣
2024-08-04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我的母亲》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______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______住了。半天,她才______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______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分别填入原文空白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笑 呆 喘 拿B.乐 愣 呼 递C.笑 愣 叹 递D.乐 惊 叹 塞
2.“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对这句话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我”说出这句话,是因为“我”觉得要报答母亲,也有能力报答母亲了。
B.母亲对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而感到欣慰,对儿子的有出息感到高兴。
C.“我”参加工作了,母亲又为“我”的前程担心。她不能真正像儿子说的那样可以“歇歇了”,所以回答的是一串串的眼泪。
D.多年的艰辛苦难,才让儿子熬出了头,母亲心中涌起阵阵酸楚。母亲苦尽甘来,喜极而泣。
3.“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