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75275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第一节里,“感到十分的秋意”的“十分”的意思是(     
A.副词,很。
B.形容程度深。
C.意思即“十二分”。
D.程度副词,非常,极其。
2.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北国秋蝉
3.联想一般分为四种: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下列各句联想类型和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字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如花

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

②这是禅家语。禅家总是站在理性的高处,以超越红尘的洒脱来参悟人生和自省生命的。那么,凡俗中人呢?

③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诗人语。多少人在赞美:姑娘好像花一样!又有多少人在咏歌:花儿与少年。

④的确,人生如花。花一样的生命,理应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与清香,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快乐。事实上,人类自诞生起,就一代一代地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极尽智慧和勤奋地按照美的形象装扮世界,并塑造自己。

⑤作为最富创造力和灵性的人,是生命之美中一切美的总汇和化身。儿童如初上枝头的花蕾,娇嫩的苞里储满了晨光与希望;少年如初绽的蓓蕾,在似放非放间羞涩地打着盹儿,春心里尽是梦想;青年如怒放的花朵,瓣瓣流香滴翠,极显青春的活力与诱惑,面临一切当仁不让;中年如盛开的花朵,瓣儿渐失娇艳却已熟稔,蕊中开始累累地坐果;老年如结了果的花,萼残瓣落,但迟暮地“梅开二度”,也更显其俏美和风流。

⑥人的一生就是花的一生。然而,“有人尽心绽放,布施美丽与清香;有人半开半合,在智慧的黎明时分,似梦似醒;有人浑然未觉,不知开启内在的绝世之美,忍心让生命成为早夭的白莲”。禅家对人生阐释得可谓入木三分。那么,人生又为何应如白莲呢?

⑦白莲乃花美中最美丽最纯粹的,人也是生命中最高雅最完美的。以莲拟人,以人喻莲,本身就是一种美。莲,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真乃绝世之洁之美。惜乎!现实中并非人随天愿。有高洁者一生传播真理,创造文明,也有卑劣者生来就玷污生活,行罪作恶;有急公好义者升华为英雄,也有私欲熏心者沉沦为孽障;有人一贯将爱心奉献给社会,有人一味盘剥别人占尽便宜;有人知足常乐,有人贪得无厌;有人贞守操行,有人不保晚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但哪一种活法是不断地开启心中的妙法莲花呢?

⑧答案不言自喻。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应像莲花徐徐开启,向世界播放美与清香。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应像莲花灼灼绽放,不悔错过的阳光,不惧即到的风霜,尽心尽力地直到最后。最后即便萼残瓣落,却有莲子如“舍利”一样,光华烨烨,流芳不凋。这才是无愧的人生!

1.第②段划线句中提出,凡俗中人该如何过完一生?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应像莲花徐徐开启,向世界播放美与清香。
B.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应像莲花灼灼绽放,不悔错过的阳光,不惧即到的风霜,尽心尽力地到最后。
C.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真乃绝世之洁之美。
D.即便萼残瓣落,却有莲子如“舍利”一样,光华烨烨,流芳不凋。
2.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应该如何理解?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人类诞生起,就一代代地尽智慧和勤奋地按照美的形象装扮世界,并塑造自己。
B.儿童如初绽的蓓蕾,储满希望;少年如初上枝头的花蕾,春心里尽是梦想。
C.青年如怒放的花朵,极显青春的活力与诱惑,面临一切当仁不让;中年如盛开的花朵,瓣儿渐失娇艳却已开始累累地坐果。
D.老年迟暮,“梅开二度”也更显其俏美和风流。
3.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活法不符合第⑧段中所说的“这才是无愧的人生”?(     
A.王勃虽英年早逝,却在滕王阁上一展才情,《滕王阁序》文不加点,成千古绝唱。
B.司马迁受腐刑奇耻大辱,却隐忍苟活,不屈抗争,最终完成光耀千古的《史记》。
C.项羽狂妄自大,不纳忠言,最终兵败垓下,乌江自刎。
D.袁隆平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被称为“当代神农”。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文段③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2.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回答)
3.“混混沌沌”“半开、半醉”在文中指怎样的状态?
4.文中说:“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这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为什么?
5.下列与文中意境最相吻合的诗(词)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圈,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6.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本段出自散文名篇__________,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
2024-03-3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与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的》)

1.下列与甲文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荷花纷纷绽放,好像微笑着迎接八方游客的注目。
B.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C.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D.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选段(甲文)中,对冷清的荷塘和月夜进行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
B.《清塘荷韵》选段(乙文)中,作者展示了荷花生长的茂盛情况,赞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从“生存的力量”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C.《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所作,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世名著。
D.《清塘荷韵》由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季羡林先生所作,它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起被誉为“写荷双璧”。
3.下列对甲、乙两文中画“____”语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花是零星的白色,有些盛开,有些还是花骨朵,形态各异;季羡林先生笔下的荷花是浓烟的红色,花瓣多,一派盛开的景象。
B.朱自清先生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季羡林先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生命之花红艳耀眼,生命顽强。
C.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花象征着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纯洁、高尚的精神品质,季羡林先生笔下的荷花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作者胸怀豁达、超尘拔俗的气质。
D.季羡林先生描绘种荷、盼荷、赏荷的过程,正是作者恋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爱好、心境、情绪相融合。
4.2023年杭州亚运会以“荷花”作为主题,亚运会吉祥物之一就叫“莲莲”、亚运会志愿者叫“小青荷”,主场馆以“巨型荷花”为造型。你认为“荷花”元素有哪些寓意呢?至少写出3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