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72489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饭圈的形成,是时代、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结果。尽管负面信息不断,饱受诟病,但也要看到,饭圈群体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极强,尤其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在涉及国家利益等核心问题上,能迅速呈现出极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如果能被加以正面引导,可以释放出难以想象的正能量。

疫情期间,饭圈女孩筹款捐物、驰援武汉、支援湖北,令人骄傲的饭圈女孩’们”“‘饭圈女孩’花式抗疫等话题轮番登上微博热搜,获得大众的认可。很多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95后、00后医护人员,就是穿上防护服的饭圈女孩

2019年,在香港发生一系列极端暴力事件期间,阿中刷屏,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流量明星饭圈女孩自发掀起的守护阿中’这一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体网络行动,让公众看到这个群体正向、积极的另一面。

也许,她们中有部分人守护阿中是因为爱豆idol音译,偶像)被威胁恐吓,也可能她们驰援武汉是因为职业所系。但是不要忘了,以“95”“00人群为主的饭圈群体,成长于新中国发展最快的年代。从他们有记忆开始,国家就繁荣富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以及与之关联的自信心态,是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爱国是他们内心最深刻、最持久的感情;国家有难时,众志成城守护每一个同胞是他们最简单、最淳朴的自然反应。

事实上,这个群体也在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参与到各类社会公益事务中去。比如有粉丝群体筹资修桥铺路建图书馆;有粉丝群体设立爱豆粉丝公益基金,操作一系列公益项目;有粉丝群体在宁夏种了上万棵绿树,让荒漠变成了绿洲……这些行动,都感召着更多人向上向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正如每一滴水都以自己的方式折射太阳的光芒。在互联网语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具有异常充沛的能量。如何引导这些能量投射到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向上去,是一个时代命题。具体方式可以不断探索,但是对这个群体予以准确地认知和充分地理解,一定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摘编自2020717日人民网行远《尊重个性,不可简单否定》)

材料二:

饭圈中的人与事,早已深受诟病。一些粉丝对选秀选手的痴狂,已不是单纯的喜爱,而是愿意掏真金白银资助。如果选手不断晋级走红,粉丝觉得与有荣焉,更有自己的养成功劳。偶像出道要花钱,粉丝应援肯出血,有人说这是愿打愿挨

可是,事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纯粹。粉丝价值也被某些别有用心者疯狂榨取。就集资来说,由于缺乏规范和监督,蕴含各种问题隐患。更有甚者,后援会卷款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处于灰色地带的筹资应援,不是一句法无禁止即可为就能搪塞过关。一些专注饭圈应援的 平台值得注意。平台一方面开辟众筹板块,标榜认证简单,提现快,用不设门槛吸引大量粉丝团入驻筹资;另一方面加入应援资源,供粉丝为偶像购买户外大屏、地铁广告牌、灯光秀等宣位,更设置粉丝消费额排行榜,激发攀比欲。简言之,有关平台已实现从筹资到消费的完整闭环,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资金池。这种集资本身就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金融监管边缘,而平台宣称的支持者应自行对项目风险进行判断,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更是在试图脱责甩锅。

粉丝团、后援会不少是草台班子,管理上通常混乱无序。对于筹资后的支出,能做到的正规,也仅是建立QQ群公示资金使用情况,其可信度备受质疑。难怪有粉丝表示,后援会如果想要做假账,借集资牟利,方式很简单。对粉丝来说,既然选择了参与,就只能信任的态度,与其说是信任,不如说是无奈。一些粉丝被应援造势洗脑诱导冲动打钱后,冷静下来没有后悔药可吃。一旦遭遇后援会卷款跑路,粉丝还面临维权难的困境。

因此,依法规范不可或缺。应援集资已不是追星、捧星、造星的问题,很有可能涉及侵权、违法、犯罪。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出台规范,明确平台应当履行主体责任,不能以自愿捐 赠为名,规避对集资的金融监管,平台自身还要建立检查监控制度,并对平台上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处置和报告。至于对筹款本身,规范同样不可或缺,包括发起人的资质、资金管控等,要作出具体规定,努力弥补隐患漏洞,消除监管盲区。

(摘编自2021329日人民网蒋萌《选秀集资不是愿打愿挨就行》)

1.将“不管是否愿意承认,‘饭圈’的乱象丛生与‘饭圈’群体展现出的正能量是同时存在的。”放回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准确认知和充分理解是将“饭圈”群体的正能量引导到推动社会发展方向上的必要前提。
B.“饭圈”应援平台开辟“众筹”板块,加入“应援资源”,刺激粉丝消费,是明显的非法集资。
C.后援会若借“集资”牟利难有制约,一旦卷款跑路,“饭圈”的维权工作可能举步维艰。
D.规范“饭圈”现象,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应制定行业规范,责成应援平台承担主体责任。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饭圈”以“爱豆岳云鹏”名义捐建希望小学,成立“公益应援站”,为贫困地区的孩子购买午餐。
B.“饭圈”是高中生小新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明星不需要完美,只要身上有能吸引我的闪亮点。”
C.“赵丽颖即使生病也坚持完美地表演。”“饭圈”虽然很难见到她,但是从她身上获得了奋斗动力。
D.“一定要让肖战哥哥的排名保持住,后面追得紧。”应援平台“大粉”动员“饭圈”全力支持偶像。
4.有人认为,在对待“饭圈”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饭圈”乱象,对正在形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会产生不良影响。请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饭圈”乱象这一社会问题的具体措施。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因受其外国移民的影响,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拥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饮食观念上,《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不仅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红遍海外。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饮食强调的是对的体验和追求。这种来自食物的色、香、味、型、器,从嗅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等体验来享受食物本身所带来的美好感受。西方的饮食则注重实用性,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利于身体健康。在西方的饮食观念里,吃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与精神享受没有关系。

饮食结构上,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在食材的选取上,主要以谷物为主,其次是蔬菜,肉类较少。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常看到的是米饭、馒头等主食配以鲜炒时令蔬菜。而西方国家多是游牧民族,在饮食上以肉食为主,配以蔬菜沙拉等生食。中国人和西方人虽然都吃肉类,但是除了中国在饮食上辅以肉类、西方在饮食上以肉类为主的差异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对动物内脏的态度。中国人钟爱动物内脏,无论是猪肝、羊肚,还是牛杂、鸭胗……无不让中国人垂涎三尺。西方人很难接受这些食物,他们也吃动物内脏,比如法国的鹅肝,西班牙的血肠等,但跟中国人对于动物内脏的热爱程度相比就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受其宗教信仰或是与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追求有关。

烹饪方式上,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烹饪方式达20余种,有八大菜系,不同地区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厨师的加工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所以中国的烹饪是一门艺术,他结合了厨师的个人风格,饱含艺术创作者本身的认识和灵感。西方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烧、煎、烤、炸、焖,厨师在烹饪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菜谱中食材的配比、用量进行操作,丝毫不敢懈怠。这样的烹饪方式主要是与西方人着重强调饮食要科学和营养搭配要平衡有关系。

饮食器具上,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夹菜的筷子、喝汤的汤匙、吃饭的饭碗、盛菜的盘子(深碟)、喝茶的茶杯、喝白酒的酒盅等。西方人就餐时使用的餐具则是盛食物的盘子、切割食物的刀子、取用食物的叉子、进食的汤匙、喝水的水杯、喝红酒的酒杯、喝白酒的酒杯等。筷子和刀叉是中西方饮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餐具,代表了中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的不同,是中西方智慧的代表。

在餐桌礼仪上,中国是礼仪之邦,因而在就餐的时候也非常讲究饮食礼仪。中国就餐讲究用圆桌,宾客围桌而坐是有讲究的,主要遵从长幼有序原则。而西方在餐桌上排座位时则以女士优先为原则。西方就餐用长桌,一般男女主人各坐在长桌的两端,男主人左右两边分别坐的是第一和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的左右两边则坐的是第一和第二重要的男客人,依次类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不应该出现的失误,能够更好地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文化影响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
B.中国的饮食看重食物本身能带给人美好的感官体验,特别强调对“美”的追求,不同地区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厨师的加工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
C.西方人不喜欢动物内脏,但法国人也吃鹅肝、西班牙人也吃血肠,这主要是与法国人、西班牙人的宗教信仰或追求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关。
D.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夹菜的筷子、喝汤的汤匙、取用食物的叉子、喝茶的茶杯、喝白酒的酒盅等,其中筷子是中方智慧的代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六个方面来论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论证了二者的差异。
C.文章论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从饮食文化形成的原因的角度切入,很有说服力。
D.结尾联系现实,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食物营养价值和食物带来的美好感受的追求,不仅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观念,而且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
B.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深厚,不仅注重发挥厨师的个人风格和创造性,而且烹饪严格按照菜谱中食材的配比、用量进行操作。
C.中国是礼仪之邦,遵从长幼有序的原则,圆桌用餐,较之西方女士优先,围着长桌用餐,更重礼仪。
D.中西方饮食风俗各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有助于文化交流的更好开展。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到,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就不必因为它承负传统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找回工匠精神

①近两年,工匠精神在中国渐成热词,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动群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这一精神都被看作原动力之一。

②专题片《上海工匠》中有这样一段镜头:1980年,我国国产飞机运十的试飞日,年轻的胡双钱第一次看到厂里女工们纷纷化了淡妆,专等着为试飞成功欢呼雀跃。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缺失了这样的自豪感与荣誉感?”35年没有出过一个次品的航空手艺人,国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有此一问。而我们都需要思考:工匠精神怎样找回?

匠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更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在笔者看来,发扬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意义,也在于道——价值的构建。

④较之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谱系里,技以载道并非重要组成部分。但那些心系技以载道”的工匠们,把对工作的高度忠实、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塑造成了一种价值观念,也化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⑤然而,曾几何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被一些人指为较真”“不合群,于是,一认真你就输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样一类声音时常在你我耳畔响起。

⑥认真了,真的会输?差不多,真的行了?事实上,经常差不多,差得会很多。以手表为代表的瑞士制造,显然不能差;可以传代的德国制造,显然差不得。

⑦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缺的恰恰是不能差的要求。比方,很多中国游客从日本带回的马桶盖,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它们遵循的是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由此看,中国制造不缺能力,在太多的领域,我们缺的只是最后一厘米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话语可谓金玉之言。

⑧敬事如仪——敬畏的态度,又岂囿于哪种工作、哪类人群?对工作保持敬畏,方可摒弃功利之心、急躁情绪;对产品保持敬畏,何尝不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呢?

1.以下对“最后一厘米”的理解,准确的是(     
A.遵循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B.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
C.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
D.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
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开展的原动力之一。
B.庖丁的话说出了自己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C.在中国古代思想谱系里,“文以载道”“技以载道”并重。
D.我们不管做哪种工作,都需要发扬“敬事如仪”的精神。
3.以下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①段从中国经济开展的现实出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⑥段把瑞士制造和德国制造作比照,批评了“差不多”的论调。
C.第⑥段和第⑧段都用到了反问句式,强调“认真”和“敬事”的意义。
D.第⑦段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缺少更高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