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76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

文/青平

①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常听起来像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年轻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话平常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在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

②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痛心于他们为国捐躯,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被顶上热搜的话,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对英雄的告白。骄傲于他们以一敌十、不辱使命,愤怒于个别败类侮辱祖国的英雄,关心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最新消息,这种自上而下对英雄的致敬,表达的是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英雄的珍惜和珍爱。特别是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虽然生长在岁月静好的和平与阳光下,似乎很少感受到惊涛骇浪,平常也很少谈到英雄,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

③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逐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这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平时的娱乐,平时的小确幸,平时的风花雪月,跟在这种时候把这样守护国家安全、守护岁月静好的英雄捧在手心,一点儿都不矛盾。实际上,英雄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能让普通人去享受自己的小确幸式的生活。

④这几天,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那篇文章曾激励了一代人,今天的英雄续写下英雄故事,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人的内心是广阔的,而这广阔胸怀的最高位置,永远为这样的英雄而留,永远放着这样的英雄。这种对祖国、对英雄清澈的爱,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

⑤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像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选自《读者》2021年第7期)

1.下列对本文论述的中心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英雄是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B.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以及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因此英雄基因生生不息。
C.我们敬重和珍惜英雄,所以我们国家不缺英雄。
D.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并成为英雄。
2.本文第③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B.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C.道理论证、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些话无不说明有人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清澈的爱”。
B.“90后”“00后”虽然会追娱乐明星,但是从来也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
C.年轻人转发《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为了在关键时候放弃享受自己“小确幸”式的生活,成为英雄。
D.年轻人通过“热搜”关注英雄,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敬重和崇拜。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找回工匠精神

①近两年,工匠精神在中国渐成热词,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动群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这一精神都被看作原动力之一。

②专题片《上海工匠》中有这样一段镜头:1980年,我国国产飞机运十的试飞日,年轻的胡双钱第一次看到厂里女工们纷纷化了淡妆,专等着为试飞成功欢呼雀跃。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缺失了这样的自豪感与荣誉感?”35年没有出过一个次品的航空手艺人,国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有此一问。而我们都需要思考:工匠精神怎样找回?

匠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更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在笔者看来,发扬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意义,也在于道——价值的构建。

④较之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谱系里,技以载道并非重要组成部分。但那些心系技以载道”的工匠们,把对工作的高度忠实、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塑造成了一种价值观念,也化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⑤然而,曾几何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被一些人指为较真”“不合群,于是,一认真你就输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样一类声音时常在你我耳畔响起。

⑥认真了,真的会输?差不多,真的行了?事实上,经常差不多,差得会很多。以手表为代表的瑞士制造,显然不能差;可以传代的德国制造,显然差不得。

⑦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缺的恰恰是不能差的要求。比方,很多中国游客从日本带回的马桶盖,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它们遵循的是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由此看,中国制造不缺能力,在太多的领域,我们缺的只是最后一厘米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话语可谓金玉之言。

⑧敬事如仪——敬畏的态度,又岂囿于哪种工作、哪类人群?对工作保持敬畏,方可摒弃功利之心、急躁情绪;对产品保持敬畏,何尝不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呢?

1.以下对“最后一厘米”的理解,准确的是(     
A.遵循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B.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
C.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
D.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
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开展的原动力之一。
B.庖丁的话说出了自己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C.在中国古代思想谱系里,“文以载道”“技以载道”并重。
D.我们不管做哪种工作,都需要发扬“敬事如仪”的精神。
3.以下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①段从中国经济开展的现实出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⑥段把瑞士制造和德国制造作比照,批评了“差不多”的论调。
C.第⑥段和第⑧段都用到了反问句式,强调“认真”和“敬事”的意义。
D.第⑦段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缺少更高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完成小题。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治史态度,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好的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引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年,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2.文章第四段末尾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作者认为读书是幸福的,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你的看法呢?
2024-07-2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在劳动中把小我融入大我

张乃芳

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德智体美之外,为什么还要强调?今年2月,华中农业大学发出倡议,号召全校返乡师生就地帮助春耕生产,把书本知识用在生产实践中,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广大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可是现实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不少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部分青年对劳动的理解出现偏差,渴望不劳而获、盲目消费。为了对症施治,劳动教育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把个人成长与人民的需要、民族的振兴、时代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志存高远、向阳成长,在劳动中真正把小我融入大我

青少年应该为自己埋下劳动教育的种子。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能够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从而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能够历练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开展好劳动教育,教师、家长首先要认同劳动的价值,抱有对劳动的热爱,言行一致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引导大中小学生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主体,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过硬本领、有责任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数字时代,如何构建青年一代的核心劳动素养,涉及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思维等多方面内容。在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要吸纳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劳动规范等相关内容,为培养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做足准备。

(选自《光明日报》202043007版,有删改)

1.劳动教育要引导青少年树立______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育人价值。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第②段画线句列举生活中的反面现象,引出要论述的问题——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C.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他们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
D.青年一代的核心劳动素养包括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思维等方面内容。
3.“青少年应该为自己埋下劳动教育的种子。”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要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劳动精神。
B.青少年要学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劳动规范,培养创造性劳动能力。
C.青少年要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D.青少年要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主体。
2024-07-2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