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69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奋斗是青春最高的礼赞

陈凌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这些谆谆教诲寄托了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青年更应该自立自强,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做追梦者,当圆梦人。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说,少年人如朝阳”“少年人如乳虎”“少年人如春前之草……的确,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正因如此,青年人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无奋斗,不青春。大学毕业后放弃其他机会,选择在颐和园当个小小讲解员的“80姑娘韩笑,以想给游客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要求自己,把讲解工作做到极致,成了颐和园里的金话筒;年轻的快递小哥田追子,热衷钻研,发明的快递神器节省超七成人工,使水果寄递出港时效提升一个小时;三十来岁的农创客杨艳军,返乡创业,给内蒙古老家的农村牧区带去增收致富的新点子、新技能……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如何奋斗?一位青年在微信签名里写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奋斗正是敢于克服那些不容易,勇于挑战不可能。奋斗需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把吃苦当成青春必修课,通过吃苦让自己强筋壮骨。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新时代,我们更要成为这样的人,不怕走泥泞的道路,做中国的脊梁!

奋斗需要积累。美好的青春时光正是积累知识、学习方法、钻研理论的好时机,所以,青年人要有海绵汲水般的学习精神,抓住一切时机,加强学习。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历史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思考更是青年人奋斗的必备素质。我们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在时代的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奋斗方向。

奋斗的过程充满艰辛。如今的青年,有成长的烦恼,有工作的焦虑,有现实的压力。我们深知,青春的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青年人要学会正确对待一时的得失成败,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即便是曾经的失败,不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铺路石吗?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你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终将成为浇灌未来的雨露。

有人说,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有梦想,但是当青春消失还能坚持梦想,才能叫作伟大。这话也许只说对了一半。青春并不仅仅是年华,更是心境。有三岁之翁,也有百岁之童。青春与否,无关乎年龄,而在于心态是否年轻。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年轻人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正当时。

(选自《人民日报》2018627日,有删减)

1.下列对“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C.展现了对中国青年未来的殷切期盼。
D.无论何时,我们都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知行合一。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青春最高的礼赞。
B.文中提到的“青年”指的就是年轻人。
C.文中加点词语“这样的人”是指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
D.奋斗的过程充满艰辛,应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
3.下列关于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引用论证。引用梁启超的话语,论证了青春充满活力。
B.举例论证。用三个当代年轻人奋斗的事例,证明了奋斗的青春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C.对比论证。将不同年龄的人的奋斗事例进行对比,论证了所有人都需要努力奋斗。
D.比喻论证。把少年人比作朝阳、乳虎等,论证了“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探讨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列举现代人容易陷入的“转发”“点赞”陷阱,指出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思考力的退化。文章强调,尽管技术进步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但思考的本质未变。作者呼吁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应培养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的能力,以避免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从而推动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进步。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②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③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变化。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

④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⑤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⑥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③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王艺锭)

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B.当技术在获知的途径上做了减法,我们应给自己的思想做加法。
C.网络没有改变人的思维实质,只改变了对抵达思考的方式。
D.只有保持独立思考的理性思辨,才能真正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下列不属于影响人们思考力的因素的一项是(     
A.“转帖度”成了选择的风向标,“击赞数”成了参考的指示牌。
B.在思考时,一些人总喜欢走捷径,对复杂的哲理不再感兴趣。
C.面对庞大的信息,人们只满足于现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D.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在人们身边,带来心灵影响。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人之所以仿佛置身迷宫,是因为面对海量观点通道太多而不知如何筛选。
B.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
C.只有碎片化阅读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认识,从而转化为智慧。
D.在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时,更需要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占据逻辑与理性的空间。
2024-09-13更新 | 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茶盛于宋朝,上至宫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宗教的青睐,崇尚。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C.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D.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已日益沦落、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传承革新。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这一问题已摆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①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②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③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④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⑤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

(1)文中提到中国历史的几个时代,概念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没有奴隶规则的时代
B.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
C.第三样时代=百姓争到人的价格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
D.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厘定奴隶规则的时代

(2)文中表达了作者的几种感情,有误的一项是(     
A.批判B.愤怒C.同情D.喜爱

(3)第五段共有五个句子,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将其分为两个时代,把批判的尖刀刺向了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B.鲁迅还尖锐地讽刺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性传统。如本段中的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和战争中避难的百姓。就是这种国民性,无形中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专制主义。
C.鲁迅说:“现在进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是委婉的说法,具有讽刺的意味。
D.这段文字披情入理,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鞭辟入里的理性认识,融入到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暴君的憎恨之中,融入到对中国国民的命运和奴性人格的同情和讽刺批判之中,融入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之中。

(5)如何理解“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一句的含义?
(6)文段第6段中“古已有之”的时代就是_________
(7)文段第7段中说的“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
2024-09-04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