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44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化乱象治理该下猛药了

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其中,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是最为恶劣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给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相当的危害,特别是对成千上万青少年的毒害,如不再采取及时措施,必然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釜底抽薪的危机,着实不能掉以轻心了。

历史早已证明,文化混乱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去年一年之中,不良网络文化乱象所带来的思想、行为乱象真是惊人的不可思议:青少年因为网瘾而辍学、退学、离家出走、暴力犯罪甚至自残自杀;有些孩子为了上网玩游戏而不惜欺骗、打骂以至伤害、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而且,现在已经不只是孩子们受影响了,不少成人也因为网瘾、网恋、网婚、网上同居、网络赌博等造成种种家庭悲剧甚至犯罪;还有行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在上班时沉迷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而被处罚或开除公职的。

另一种普遍的网络文化乱象,就是不少网民可以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胡言乱语、肆意污蔑、恶性侮辱、破口谩骂。由于缺乏实质性的监管约束,他们不用负任何责任。更糟糕的是,有些已经形成群体性的乱象,相互鼓噪。加上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隐蔽性及无处不在的广泛性,如果这样的恶性群体在网上膨胀发展的话,将来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难以估计,切切不可低估。

有人打着发展网络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扭曲网络的健康发展方向,一步步地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充填自己的荷包。电脑、网络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但是,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不良的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泛滥成灾,大量网民上网主要是受这些迷乱网络文化的影响。这种网络文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失衡表现,它所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早已令人痛苦地证实了这一点。

这些不正常文化现象的出现,其根源在于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又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于重视经济、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在这样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文化——拜金文化,或可称之为金钱文化。在这样文化的熏陶下,就会产生相应的思想观念——以钱为本,把一切向前看蜕变为一切向钱看。这样以钱为本的指导思想,必然会把不少人引向歧途。

社会文化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引导人民向上,向前,是帮助人民提升素质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娱乐是文化的部分职责,但绝不能是文化主流或发展方向。要指出的是,娱乐文化的主要目的也应该是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不良娱乐文化的恶性泛滥会成为社会精神毒品,会给个人、家庭、国家带来危害,甚至毁灭。

(摘自《回顾与展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网络文化乱象”的一项是(     
A.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文化。
B.网民在网上不负责任地毫无顾忌地污蔑、恶性侮辱等。
C.充填自己“荷包”的不良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D.网络文化中的娱乐文化。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文化不仅给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造成毒害,而且也危害到了成年人。
B.严重的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使网络已经完全退化为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
C.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网络文化出现了不正常现象。
D.健康的网络娱乐文化能够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文化混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给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带来危害。
B.恶性群体在网上膨胀发展,将来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C.重视经济,忽视思想,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导致网络文化乱象。
D.在拜金文化的熏染下,会产生以钱为本的思想观念,也必然把不少人引入歧途。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生僻字成流行语会造成语言污染?

这个龙年,一个龘(字成为了新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生僻字之一,此外前程朤朤(lǎng字、生活䲜䲜(字也变成了高频使用的生僻字,然而,对于生僻字成为流行语,有的网友发表了不一样的意见。

从央视春晚主题揭晓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起,龙行龘龘这个词就在社交媒体刷了屏,这个词也成为拜年时最常用的词组之一。但却有一小部分人却并不待见字成为拜年流行词,认为这是故纸堆中发霉腐烂的字莫名其妙的集体回魂,还有的网友认为这是语文的倒退,语言文字运用的污染,是文化上的装腔作势,是审美上的低级趣味。还有的人严厉批评使用龙行龘龘此类生僻字新造词是掉书袋,风气败坏。故纸堆里的生僻字成为流行语真的有如此不堪吗?

无需多言的是,”“”“这几个生僻字在使用语境中主要取的还是字形的彩头,而字之所以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使用,不仅在于的字形因素,而且字的本义飞龙之状也颇为喜庆,让人产生了龙年有飞龙新年、一飞冲天的美好联想。与其说字是装腔作势的从故纸堆里扒拉个生僻字掉书袋,倒不如说是给大众上了一堂趣味语文课,这是个什么字,怎么念的,啥意思?这是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字的反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就会去搜索查找这个字的相关信息,一个本来鲜为人知,在日常生活中也几乎不会被使用到的字就这样走到了大家的面前,这个字的历史渊源、释义等相关知识也就丝滑了进入了大家的心中。

而部分网友所担忧的语言污染属于另一层面的问题,与生僻字是否成为了流行语被广泛使用本身并不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词语本身的意义会发生扩大、缩小或者转移,这一情况中词语的变化与社会语境的变化相关,但另一方面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语言污染的情况确实存在,比如让不少教师头疼的学生作文里出现的大量互联网用语,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匮乏,难以使用精准的语言描绘感受张口就是简单流行梗。生僻字成为流行语至多能算作是词义、字义在实际语境中发生了变化,比如本意为形容鱼很多的样子的字,当下所指代的意思更多是年年有鱼,年年有余的祝福,将之视作语言污染,悲呼风气败坏,属实也没有必要。

生僻字成为流行语并不少见,实际上,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成为了表情包的宇,春节福字中常见的招财进宝组合字外,生造字,各种文体的汉字都可以被灵活的使用、二度创作从而达到新生与传播,甚至甲骨文也可以制作成趣味的动画、表情、标志,对于非常用的汉字、汉字字体字形,与其是要打着保护语言纯洁性的旗号墨守成规,不如格局打开,用更多生动灵活的方式让这些汉字重获新生,要保护汉字、延续汉字的生命力,首先需要让更多人去知道有这个汉字的存在,只有当这个字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时候,这个字背后漫长的千年历史才会得到更好地传承。

(节选自《扬子晚报》)

1.对“生僻字不应该成为流行语”的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这体现了审美上的低级趣味。
B.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词语本身的意义会发生扩大、缩小或者转移。
C.因为这是语文的倒退。
D.因为这污染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2.文章第④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引证法B.喻证法C.例证法D.归谬法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24央视春晚的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B.“龘”字让人产生了龙年有飞龙新年,一飞冲天的美好联想。
C.各种文体的汉字都可以被灵活的使用,二度创作从而达到新生与传播。
D.网络的过度使用不会导致语言污染的情况出现。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新年祝福语中出现生僻字,好奇心可能会驱使人们了解这个字的相关信息。
B.学生作文里不可以出现互联网用语。
C.某个汉字背后漫长的千年历史能否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大众是否知道它的存在无关。
D.生僻字成为流行语并被广泛使用就使语言受到了污染。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我们的表达中充满了“yyds”“绝绝子”“Q”玩得不亦乐乎。一句笑死终结尴尬,一张狗头无声胜有声,一个表示无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审美疲劳,表达上变得焦虑。

诚然,梗也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它们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实际,为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水。比如网红”“脑洞”“脑补等网络流行词就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特有方式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同时,梗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彰显了现代人张扬的个性和跳跃的思维,使用起来亲切可感。

但更应看到,过度玩梗或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接一个的梗让我们变得笨口拙舌,出现文字失语症。网梗用多了,我们会不自觉地被其所搭建的信息茧房环绕。满脑子网络流行语、表情包、拼音缩写,在真正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时,想说却不知如何说,陷入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窘境。

这实际上就是表达能力的退化。置身不同场景,面对不同对象,如果只有一概而论、大差不差的表达,极易造成词不达意。比如,草莓好吃是“yyds”,东坡肉好吃也是“yyds”,那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会被掩盖,我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就会被消弭。

某些梗还是语言在通胀贬值的表现,看似可以指代一切,其实什么也指代不了。被住的表达多是网民情感宣泄的出口,代表什么意义其实没那么重要。一旦新鲜感过了,情绪阈值被拉满,更令人亢奋的新词就会诞生。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语言的枯萎。比如,有人戏谑,面对黄昏水波和夕阳西下的美景,满肚子搜罗不出一句能直抵心灵的赞美,最终以绝绝子草草收场,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早已被抛诸脑后。

膨胀伴随过度玩梗而出现,一定程度上还会形成交流壁垒。比如,emoji微笑表情在父母辈看来代表高兴友善,而年轻人往往用来表示皮笑肉不笑”“冷笑,这就会产生信息传输失真和交流障碍。过度玩梗就像在吸食新型大脑毒品,使我们逐渐丧失思考力。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大脑将观点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经过讨论交流,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习惯使用网梗,一定程度上会侵蚀语言组织能力,消磨遣词造句、深度思考的耐心。脱口而出的语言,省却了大脑编码处理的过程,就会变得空洞粗粝,使我们一步步沦为失语者

(节选自之江轩《被住的表达》)

1.下列对文中“梗”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梗”活跃于时下表达中,给人带来表达的乐趣,也给人造成了表达的焦虑。
B.“梗”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可以说没有“梗”,就没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C.“梗”的过度使用会让人们出现“文字失语症”,不自觉地被“信息茧房”包围。
D.“梗”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彰显了现代人张扬的个性和跳跃的思维。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草莓好吃是“yyds”,东坡肉好吃也是“yyds”,这暴露了表达能力的退化。
B.用“绝绝子”来赞美丰富的美景,这正是语言在“通胀”中“贬值”的表现。
C.过度玩梗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D.语言和思维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习惯使用网梗,会影响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3.下列选项,不属于“交流壁垒”的一项是(     
A.小语用网络通讯工具交流时,经常使用网络梗“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
B.小文取得好成绩,收到朋友的祝贺短信,小文用回复,结果被朋友拉黑。
C.小乐喜欢用网络梗,觉得自己很时尚,但经常在课堂上答非所问。
D.朋友起了冲突,经过小强的调解,终于握手言和。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林芳华老师教育理念的探讨,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即过于注重培养“有用”的人才,而忽视了人格和思想的独立性。作者主张教育应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强调独立人格和思想的重要性,认为这才是应对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文章批判了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教育观,呼吁社会和教育体系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内心世界的人。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以人格为核心

《汉语的未来》一文在对林芳华老师的独立的精神追求和教学实践的述说中,触及了当今我国教育问题的实质: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即要培养有用的人。而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基本没有跳出这一教育理念:由于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地贯彻这一理念(一个考高分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故而应以能够更有效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取代之。于是,所谓素质教育也就仍然停留在的层面,并未正视我国教育中人格教育制度这一根本问题,更遑论解决这一问题了。既然我们的教育理念都以有用为最高价值取向,我们又拿什么要求中小学考生不去拼命地做有用的语数外习题,而去追求无用的自我完善和素质的提高呢?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之深入已远远超出官方教育体系,成为整个社会在教育问题上一致的价值取向,甚至于父母今天给孩子买了钢琴,明天就巴望他成为音乐家;而送孩子去打乒乓球,无一例外的是想当世界冠军。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声挑战。在这个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年代,林老师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老师等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他们读诗、读哲学、读尼采、读杜甫,绝不仅仅是为了争得高分或达到任何其他有用的目的,而是为了杜甫比歌德更能触动我的心这样的理由。

未来世界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的竞争,更是的竞争,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尤其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的未来究竟如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或者说,取决于我们有多少个林芳华老师

1.作者认为近年来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仍以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理念,下列行为中不能说明此理念的是(     
A.父母为孩子买钢琴带孩子学钢琴
B.课内外考生拼命去做语数外习题
C.培养孩子打乒乓球,将来成为世界冠军
D.学校开设中外诗歌鉴赏课程,培养诗人
2.在作者看来更能使我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是(     
A.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中培养出来的优、精、尖的人才。
B.热爱民族文化关心时代社会的医生、工程师、中学教师等。
C.音乐家、世界乒乓球冠军或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
D.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自我完善的人。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唯考分至上,不能“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所以被“素质教育”取代是历史的必然。
B.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导考生涉猎课外书籍,绝不是为了使考生获得高分,而是为了启迪他们的心灵,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定位导航。
C.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仍占统治地位的今天,林老师用教学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应试教育以及力图纠正它的偏差并取而代之的“素质教育”的冷静思考。
D.诗歌的语言极其凝练和形象,欣赏诗歌既可以陶冶考生情操又可提高考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而保证汉语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4.纵观全文,下列推断不符合作者意思的是(     
A.作者认为,一个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最为可贵,即使他缺乏“一技之长”,不合乎“有用”的标准,我们也不应轻易否定。
B.我们的教育长期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社会也以有用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因此,人们热衷的也是可学以致用的专业,如理工医等。
C.学校教育本应强调对人全方面素质的教育,但是目前育人的着眼点仍停留在“技”的层面,忽视人格教育,必然无法适应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
D.要想成为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理想的“林芳华老师”,施教者本身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