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 题号:2364355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河弯弯

魏青锋

①那个瘦小的女人又来了,挑着两个大竹筐,里面装满了南瓜、白菜、豆角等沾泥带水的蔬菜。那时,我家还住在厂区后面的简易平房里。

②我朝晃悠的筐里瞅着:奶妈,咋没西瓜?她咧开嘴挤着笑说:月河发大水,河滩上的庄稼蔬菜都被淹没了……”

母亲做饭,奶妈一边帮忙择菜,一边不时起身踱步到哥哥身后,笑眯眯地看哥哥写字。外面有脚步声渐近,接着是父亲的咳嗽声,奶妈赶紧坐回小凳子上。

姐夫下班了!不等父亲说话,她就匆匆拿了门后的扁担,姐,我回去了……”

⑤童年的记忆里,奶妈每个月都要来我家一趟,带着装满蔬菜瓜果或鸡蛋木耳香菇的竹筐。我家搬到了机关家属院那年,奶妈来了,站在街口等放学的哥哥和我。她还往哥哥的口袋里塞钱,哥哥推辞着说:我妈不让要别人的东西!

我是你妈……你奶妈,不是别人!奶妈急得眼泪都下来了,可最后哥哥也没有接奶妈的钱。

⑦有年暑假,父亲去外地培训了,母亲带哥哥和我去奶妈家玩。我和哥哥一路上欢快地跳着叫着唱着,月河潺潺的流水声像是为我们伴奏。奶妈家里还有表姐和表哥,我惊讶地发现表哥跟哥哥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在绿莹莹的菜地里捉迷藏,好几次我都认错了人。哥哥高中没上完就参军去了青海,奶妈每个月仍然风雨无阻地送蔬菜到家里来,每次母亲都拿出哥哥的来信和照片给奶妈看,奶妈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看着看着又泪水涟涟。

⑧几年后的一天,我听到进城的表哥跟父母谈话,说奶妈得了重病,估计好不了了,想见哥哥一面。母亲打发我陪父亲去邮局拍电报,父亲患脑梗后手颤抖着写不了字,他出门带着我在街道转了一圈就回去了。

⑨过了几天,父母去乡下看望了奶妈。背着父亲,母亲又让我去邮局拍电报。哥哥收到电报刚坐上火车,奶妈就过世了。

⑩领着我和哥哥去坟上祭拜奶妈,在月河边等渡船,母亲给我俩讲了个故事:多年前有户人家连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听人说必须要抱养一个娃娃,以后生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正好乡下的亲戚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娃,爷爷奶奶上门说了好多次,那家女人始终舍不得。可那年月河发洪水冲毁了庄稼,爷爷奶奶背了一袋粮食再去,女人含泪点了头。爷爷奶奶抱着孩子走,那女人远远地跟着,就在这月河边,她看着孩子被抱上了渡船。从此那个瘦小的女人每天走十几里路进城给孩子喂奶,等孩子大一些,她又每个月进城来看孩子,送些自己种的蔬菜瓜果……

⑪说完,哥哥已瘫倒在地号啕大哭起来。

(摘自《湖南科技报》)

1.文中第③段的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2.通过母亲讲的故事,我们知道哥哥是奶妈的儿子,这其实在前面的行文中早已埋下了伏笔,请简要列出文中埋下伏笔的语句或内容。
3.小说以母亲讲故事作为文章的结局,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文章在刻画奶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选文出自《______》一文,作者______,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     )       或一轮(     )       (     )
3.“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一句中“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致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5.“然而在现世,则无聊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最后一段开头、结尾都提到了“瑟瑟的雪花”,作用是什么?
2024-06-25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和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残酷压迫。小说以“我”的视角,细腻描绘了祥林嫂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变化。反语手法和对比描写,强化了对封建迷信和社会冷漠的批判。结尾的“祝福”场景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残酷。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祝福》节选

鲁迅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福”,运用反语手法,说明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所谓的“幸福”只是有钱人的,像祥林嫂那样的穷人无“福”可言。
B.“也懒散而且舒适”表明“我”开始变得懒散舒适,不再苦恼,内心已经摆脱了沉重的、难以解脱的负疚感。
C.柳妈的“关心”使祥林嫂恐惧并“悟”出自己有罪,“被人吃者”却有意无意地帮助了“吃人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了作品主题。
D.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祝福》中,封建礼教(以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以婆婆为代表)、社会(鲁镇的人们),是“他们”一步一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乃至《祝福》全篇,是以“我”为叙事视角,虽然“我”所占的篇幅相当大,但“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只是次要角色。
B.捐门槛后四婶依然不让祥林嫂碰祭品,小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当时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打击之后,自卑、恐惧、精神崩溃的心理状态。
C.最后一段写天地圣众使用了反语的修辞,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骗人、杀人的本质。
D.最后一段写了鲁镇年底“祝福”的景象,与小说《祝福》开头形成呼应,以乐事衬哀情,揭示出封建迷信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3.“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4.小说题目是“祝福”,以“祝福”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原小说全文分析。
2024-09-13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样的事情。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不高,又不能把你接到北京,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去。

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会心烦。毕竟这是一个养过我的老人,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是不允许自己对他不以为意的。

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那家就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地说: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着父亲在昏暗灯光下的佝偻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只能让我作出这样的选择。

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将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那天晚上,我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的面前,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头,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多么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此刻,父亲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他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我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忍不住流泪,这三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2)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完此文的感受。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