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0408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子,择师而教之,于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之不传       师:从师
B.学于师       耻:以……为耻
C.则耻师焉,       惑:疑惑
D.反不能及       乃:竟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爱
A.身也B.出人也远矣
C.皆出于此乎D.可怪也欤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B.小学而大遗
C.彼与彼年相若D.君子不齿
4.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文: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B.其出人也远矣
译文:他们离开一般人很远了
C.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九,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选自《张衡传》,作者范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安帝闻衡善术学   素常
B.所居之官辄积年不   调动官职
C.径八尺   通“圆”
D.衡下车   从车上下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皆共目之”中“目”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A.事不见耳闻B.买五人之短而
C.鱼虾而麋鹿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D.沛公欲王关中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精心于钻研这方面的学问。
B.文段详细介绍了张衡的地动仪及其效果,表现了张衡翔实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C.张商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成了候风地动仪,文章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构成、用途和工作原理。
D.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吏治清明,后来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朝廷却任命他为尚书。
2024-06-15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课文,完成各题。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__________   体散文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子之。
(2)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3)浴乎沂,风乎舞雩,而归。
(4)三子者出,曾皙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非曰能之,愿学焉。
2024-03-09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五十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登泰山记》)

(1)下列各句中的“鼓”字,不作动词用的一项是(     
A.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戊申晦,五
C.噌吰如钟不绝。D.微风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古今B.六王毕,四海
C.四五十里,道皆砌石为磴D.用心

(3)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4)下列纪年、纪月、纪日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C.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③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④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B.第一段先写由京师到泰安,再写由山麓到山顶,最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阔。
C.第二段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D.第二段详细地写日出的全过程,从颜色和气象两个方面,对泰山日出的壮美景象作了神采飞动的形象描绘。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