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786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给我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1.作者为什么说“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2.母亲当时的心思全在别处,“别处”指什么?
3.从上文中找出描写母亲情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此段文字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关系是(     )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吧?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西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②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吗?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③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为名。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④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吧。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⑤我诧异地回转身去看了。暮色四合,方外观的石块白得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像要对我开口讲话。告诉我这里经历的烛天的巨火吗?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吗?还是告诉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⑥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⑦然而我没有为这努力过吗?便在这大龟旁,我们几个人曾怎样热烈地争辩啊。那时的我,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地满怀热忱!和人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每个人自有理由做出不同的解释。我只想,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

⑧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的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1.以上文段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
2.加点字注音。
                     然凝望
3.解释词语。
嗫嚅:       匹夫:
4.“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这句话作者用了几个比喻?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5.“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文段⑧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024-08-3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苍的召见和盘问?

⑥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苍的地方,是没有上苍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⑦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有改动)

1.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3.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缺少自我反省,人就容易迷失在浮躁喧嚣的城市里。
B.文章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鲜活而有生命。
C.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从而写出作者对城市月光的喜爱和自豪。
D.本文结尾的景物描写,含蓄深沉,与“明月别枝惊鹊”的意境相似。
2024-02-0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节选)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一切,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的坟墓显得更伟大更感人的了。那块高贵的朝圣之地坐落在偏僻、孤寂之处,被一片树林环抱。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往那座山丘,山丘只不过是一个由黄土堆积起来的矩形土墩子,没有人看守,也没有人护卫,只有几棵大树给它遮阴。他的孙女儿在墓前对我说,那些参天大树是列夫·托尔斯泰亲手栽植的。他和他的哥哥尼古拉在童年时曾从一位村妇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人们栽树的地方将是一块吉祥之地。因此,他半像游戏似的栽下了一些小树苗。只是到了晚年,这位老人才忽然想起这个迷人的预言,于是他立刻表示这样的愿望:身后让人把他安葬在自己栽植的树林中间。

1.结合选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对“我在俄国所见到的一切,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的坟墓显得更伟大、更感人的了”作简要分析。
2.选文中,托尔斯泰的孙女儿在墓前对“我”讲述了大树的来历,属于哪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4-05-16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