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6779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苍的召见和盘问?

⑥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苍的地方,是没有上苍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⑦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有改动)

1.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3.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缺少自我反省,人就容易迷失在浮躁喧嚣的城市里。
B.文章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鲜活而有生命。
C.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从而写出作者对城市月光的喜爱和自豪。
D.本文结尾的景物描写,含蓄深沉,与“明月别枝惊鹊”的意境相似。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了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1.第一、二、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对伴地莲进行描写的?突出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
2.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这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3.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母亲雪地寻找的那一束,而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C.伴地莲普通、平凡而又美丽有用(能治病),正是母亲的形象。
D.“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E.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 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1.上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散文有____________。上文是按照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的。
2.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3.分析下列加点字的作用。
(1)母亲的全副心思却放在给我治病上。
(2)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4.第一段写了母子之间的小冲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有何用意?他在20岁以后和30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2024-07-3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②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③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④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精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雨下得久,这轻灵的一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向四周,洇向远方。

⑤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⑥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⑦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春雨,起到了首尾呼应,和谐统一的作用。特别是结尾处引用谚语,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
B.文章用景物描写手法,生动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的图景,着力赋予一种诗化的美感。
C.作者对春雨美好细致的倾情刻画,与现实生活的苦闷状态形成强烈反差,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不满。
D.文中第⑥段作者通过叙写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过去和现在生产工具的对比,凸显了当下农业文明的现代化气息。
E.文章写景、抒情相结合,多处深化议论,语言清新自然,笔触细腻而富有哲理,散淡中富含自然气息。
2.赏析文中第一段画线的句子。
3.请拟写文章标题,并至少说明两点理由。
标题:
理由:
4.请你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谷雨节气将至,兴华职校校园电视台计划录制“春雨中最美的风景”微视频。作为采风小记者,为自己的微视频撰写解说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并在使用修辞的句子后面用括号注明修辞名称。(不能照抄原文)
(2)“探春”主题文化节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征集活动项目,请你提供三个活动项目名称。要求:每个名称10字以内,不得照抄文中已有的活动。
2024-06-1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