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6936
下面的文章选自李蔚兰的《秀儿》,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秀是山里的姑娘,却总喜欢望着山外那座城出神。

以前她只是数数城里有几幢房子,而房子越来越多,形状也越来越多,就数也数不过来了。

晚上,天上的月亮升起来,那城里便会有许多星星亮起来。无月的日子,那星星密密叠叠,一闪一闪便和秀离得很近。随手捡起几颗,穿成串挂在脖子上,那一定是天下最美丽的项链。秀总爱这么痴痴地想。

那夜,月亮又圆又亮,而城里的星星却散散的、淡淡的,似乎有许多忧愁想和秀诉说,秀就越发感到城里是那么神秘、那么诱人。可惜,秀却生在了山里。每每此时,就有泪珠从秀的眼里滚落下来。

后来,秀听进城的人讲了城里的故事,说城里有比山还高的大楼,有比山里的野兔跑得还快的汽车,城里的有钱人都住在一按电钮就能上下的大厦里,尤其是听说城里的姑娘穿着很时髦,出门不走路,想到哪就到哪……听得秀的心里像爬了许多毛毛虫,痒痒的。一闭上眼,城里美极了,她仿佛已置身其中,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去吸收城里的气息,于是,秀强烈地产生了进城的念头。

秀攒钱,又攒钱,不为出嫁,只为进城。

秀果真进了城,城里也果真美,比她想象的还要美。高楼、大厦、宽街窄巷、红男绿女……令她眼花缭乱。她尽兴地在人流中穿梭,好快乐,好惬意,她觉得生活在城里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那日傍晚,很多城里人在街边坐着歇凉。秀走到他们跟前时,他们便看着秀,当中有人问:你是从哪里来的?

山里。秀说。

所有人的眼睛便亮起来。有人很自豪地说自己刚从山里回来,那清凉的山风吹着好舒服,简直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接着又有人谈起山村、绿草、夕阳,说那里有最好的风景、最好的空气。所有的话题一下子便很集中:山是老人的脸、是壮汉的背、是姑娘的花衬衫人们的情绪就越发激昂。末了,是个眼睛睁得大大的小姑娘出其不意地长叹一声:咳,我怎么就生在了城里!又望望秀,好羡慕的样子。

渐渐地,秀的情绪也被感染了,她便觉出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一瞬间,那再熟悉不过的山在秀的眼前定格成一幅十分陌生的图画,仿佛自己正从画卷中走来走去。

到底是山美,还是城美?秀想不明白。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词语。
①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怦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对“秀”向往城里做了哪几层铺垫?
3.第十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出大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4.在第十一段中,“熟悉不过”与“陌生”是否矛盾?“熟悉”是指什么?“陌生”又是指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到底是山美,还是城美?秀想不明白。”秀想不明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结尾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1.以上文段出自课文《______》,它是鲁迅的小说集《_______》中的第一篇,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_____》和《__________》,鲁迅的散文集是《____》,散文诗集是《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或一轮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烟霭:
(2)间或一轮:
4.为什么说祥林嫂对“魂灵”又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5.根据鲁四老爷的短工和“我”的对话,可以看出短工对祥林嫂的死是怎样的态度?
6.选文第一自然段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024-01-2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 !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歧黄”“杏林春暖”“橘井流芳”“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谈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自从他种了瓢茱,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的菜蔬了。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外科用的药,大都是——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枇杷、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像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 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选自汪曾祺小说《故乡人》,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了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最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此处文笔自然朴实、简练传神。
B.“神仙难识丸散’的意思是中药中的丸药和粉剂,没有标记,不能分辨。文中王淡人也因为不相信药铺能讲诚信用足药面子,自己炮制。
C.“有人说:‘王淡人很傻’。”该句明贬实褒,起到了赞美王淡人的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D.结尾处“一庭春雨 ,满架秋风”,以景作结,含蓄地表现出了王淡人的志趣,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请结合文本分析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主人公王淡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6-15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在米脂

贾平凹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

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

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

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在米脂县南的杏子村里,黎明的时候,我去河里洗脸,听到有人唱这支小调。一时间,山谷空洞起来,什么声音也不再响动;河水柔柔的更可爱了;山也不见了分明,生了烟雾,淡淡地化去了,只留下那一抛山脊的弧线。我仄在石头上,醉眼朦胧,看残星在水里点点,泛出明灭长短的光波。我不知这是谁唱的。三年前,我听过这首小调的唱片,但那是说京腔的人唱的,毕竟是太洋了;后来又在西安大剧院听人唱过,又觉得舒扬有余,神韵不足。如今在这么一个边远的山村,一个欲明未明的清晨,唱起来了,在它适应的空间里,味儿有了,韵儿有了。

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树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这是个极俏的人,一头淡黄的头发披着,风动便飘忽起来,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耳朵一半埋在发里,一半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她微微地斜着身子,微微地低了头,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她神态温柔、甜美,我不敢弄出一点响动,一任儿小曲摄了魂去。

这是一首古老的小调,描绘的是一个迷人的童话。可以想象到,有那么一个村子,是陕北极普遍的村子。村后是山,没有一块石头,浑圆得像一个馒头,山上有一二株柳,也是浑圆的,是一个绿绒球。山坡下是一孔一孔窑洞,窑里放着油得光亮的门箱,窑窗上贴着花鸟剪纸,窑门上吊着印花布帘,羊儿在崖畔上啃草,鸡儿在场埝上觅食。门前小路,一拐一拐,到了河里,河水很清,里边有印着丝纹的石子,有银鳞的小鱼,还有蝌蚪,黑得像眼珠子。少妇们来洗衣,一块石板,是她们一席福地。衣服艳极了,晾在草地上,于是,这条河沟就全照亮了。

有那么一个姑娘,该叫什么名字呢?她是村里俊仁者。父母守她一个,村里人爱她,见过她的人都爱她。她家在大路口开了个饭店,生意兴旺。进店的,为了吃饭,也为着见她。她却最是端庄,清高得很,对谁也不肯一笑。

姑娘有姑娘的意中人,眼波只属于清风,只属于他。他是后山的后生,十八或者二十岁,每天要从这里路过去县上赶脚。进得店来,看见她,粗茶淡饭也香,喝口凉水也甜,常常饥着而来,呆会便走,不吃不喝也就饱了。她给他擀面,擀得白纸一张,切面,刀案齐响,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她一回头,他正看她,给她一笑,她想回他个笑,但她却变了脸。他低了头,连脖子都红了,却看见了桌布下她露出的两只鞋尖。她看出他的意思了,却更冷了脸儿,饭端上来,偏不拿筷子。他问,她说:在筷笼,你没长手?他凉了心,吃得没味,出去了。她得意地笑,终又恨他,骂他孱头

他几天竟不来了,她坐在家里等。等得久了,头也懒得梳,她说:不来了,好!但却哭了。

天天却听见门外树上的喜鹊叫。她走出来,却是他在用石子打那鸟儿。她愣了,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瞧着她喜欢,向她走来,她却又上了气:为什么打鸟?”“我恨!”“恨鸟儿?”“它住在这里。”“那碍你什么了?”“也恨我。”“恨你?”“恨我不是鸟儿!她想了想,突然笑了。他一看她,她立即面壁不语。他向她走近来,她却又走了,一直走到窑里只想他会一挑帘儿进来,回头一看,他没有进来,走出窑看时,他却走了,边走边抹着眼泪。

她盼他再来。再盼他来。他却再也没来。每天赶脚人从门口来往,三头五头的骡子,头上缠着红绸,绸上系着钢铃,铜铃一响,她出门就看,骡子身上架着竹筐,一边是小米、南瓜、土豆,一边是土布、羊皮麻线,他领头前边走,乜她一眼,鞭儿甩得叭叭地响,走过去了。

一次,两次,眼睁睁看他过去了,她恨自己委屈了他,又更恨那个他!夜里拿被子堆一个他,指着又骂又捶又咬,末了抱住流眼泪。等着他又路过了,她看着他的身影,又急切切盼着他能回过头来,向她招一招手……

小调停了,我却叹息起来,千般万般儿猜想,那后生是招了招手呢,还是在走他的路?一抬头,却见岸那边走来一个年轻人,白生生赶了一群羊,正向那唱小调的村姑摇手。村姑走了过去,双双走到了岩那边的洼地,坐在深深的茅草丛中去了。

我悄悄退走了,明白这边远的米脂,这贫瘠的山沟,仍然是纯朴爱情的乐土,是农家自有其乐的地方。

(选自贾平凹《自在独行》,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民歌引人入胜,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B.作者对比了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听这首民歌的不同感受,是为了衬托唱歌村姑的歌唱水平。
C.文章中的男主人公用石子打喜鹊,并与女主人公展开了一段关于打鸟的对话,是为了借喜鹊表达自己的心意。
D.作者想象的那位姑娘与意中人发生了误会,造成了爱情的悲剧,而现实中唱歌的姑娘却等来了她的意中人。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了两位姑娘,一个是现实中的,一个是作者想象的,她们都具有淳朴、羞涩的性格特征。
B.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村庄、窑洞、小河的景色,营造出一个富于生活气息又有诗意美感的世界。
C.文章的最后一段话,隐约地表达了作者对纯朴爱情的向往。
D.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整篇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3.有人认为,贾平凹的写作风格朴实而鲜活,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请结合本文,谈谈他是如何体现这种特色的。
2024-02-0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