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6339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进而臻于,臻于,臻于,臻于。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1.下列对原文第②③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也可以用它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C.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模式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D.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都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和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二者都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包容度很大。
B.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唯有包容才能百川汇海、不断壮大。
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都有体现。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很多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状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量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冗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与正常状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开始人群挤成一堆,相互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经常带来凄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命。他们发觉,担心的人群在出口四周集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讨论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状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命反而会削减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当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师应当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五分之一。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讨论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命的最正确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留意观看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1.下列对文中“用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命。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命的本事。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命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算。
D.运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欲速则不达效应”指的是逃生时人群的疏散速度越慢,拥挤程度就越高。
B.计算机可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估算出人群疏散所需要的时间。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很难注意到其他出口。
D.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含义相同,均指计算机模拟逃生的程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场地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将能避免很多逃命者被挤压致死或被踩死。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C.建筑物的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人流速度。
D.计算机模型能准确计算出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的人数。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目前,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讨论中,重要论题已逐渐从现实主义方法、姿态、流派等层面逐步递进到何谓现实、现实主义与认识论、现实主义文体修辞学、现实主义文体哲学等层面。但是现实主义哲学与现实主义美学的区别还没有完全厘清。在电子媒介时代,时间可以倒流、空间可以重组、世界可以虚拟,现实主义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特别是现实主义一定程度上存在被窄化”“污名化弱化的现象,对现实主义问题旧事重提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面对新概念旧问题,还需要从电子媒介时代的现实出发。

现实主义问题的中心是现实。其实我们所能认识的世界现实,主要是依靠人类知识、文化传统所建构起来的世界模型。如果说工业革命时代的飞机、轮船等跨越了千山万水,那么后工业时代的电子媒介则抹平了千山万水,前所未有地改变了我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认知图景。这些人类文化成果不仅重塑了世界模式,也在改变着我们自身。

面对现实主义,过往很多争论不了了之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在今天这样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相互交织,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世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不一样,理解的现实不一样,对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法、形式就有了不同的判断和理解。电子媒介时代,这一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何谓现实主义的阐释和辩论也成为当下重要热点问题。

有研究成果表明,文字这种纯粹文化的产物,不仅带来大脑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器官性质的变化,进而带来人类认知、动机、性格、情感等一系列思维或心智方面的变化。从传统现实观来看,网络是虚拟世界;但从个体感受来看,在感官与情感体验上又是真实的。在这种现实里,我们看到的是信息还是世界?特别是不少年轻人的日常购物、学习、工作都已经大规模迁移至网络世界,这一现实已成为我们时时面对的问题。这些高科技媒介不仅在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而且正在成为世界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为繁复的现实面前,经典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段显然无法有效表述当下现实的复杂性。文学工作者要敢于直面新现实,书写新现实。

法国学者罗杰·加洛蒂曾言,用教条主义的尺度一贯地抛弃一切不是表现现实的东西,是在缩小现实主义。就像厨师面对面粉一样,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无论是包子、馒头,还是刀削面、牛肉面,我们的口味偏好也许有所不同,但都不能否认面食这一基本事实。对于厨师来说,其中不仅有技艺的问题,更包含有厨师的情感、想象和探求新品种的渴望等各种因素。对于食客来说,口味是一件各有偏好的事情,有些味蕾需求是长久的,有些则是因具体的处境不同而产生暂时性需求。文学的价值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或者说只有文学的某些要素、成分,短期或长久地满足了人的需要,它才是有价值的。随新现象、新问题而来的是新思维、新需求,无论是文学生产与形式,还是文学传播与接受,电子媒介都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李晓禺《电子媒介时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新变》2023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论题问题比现实主义哲学与美学辨析的问题更容易厘清。
B.“旧事重提”指从当下电子媒介影响下的“现实”出发思考现实主义的问题。
C.我们已形成的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模式在电子媒介影响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D.正确认识电子媒介时代的现实是阐释和解决现实主义某些争端的重要突破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及工业革命时的飞机轮船是为了突出电子媒介让现实发生的重大变化。
B.文章用举例、类比等论证方法,生动地论述了现实变化导致的现实主义新问题。
C.作者在分析现实主义争论无结果的原因后,又详细分析了电子媒介时代的特点。
D.作者引用学者罗杰·加洛蒂的言论是为了论证文艺工作者要直面并书写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高科技媒介产生了新的现实问题,传统现实主义思维手段已经无法表述当下。
B.网络的虚拟世界恰似文化产物文字一样改变并塑造着人的生活思维乃至心智。
C.深深嵌入并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的高科技媒介已经成为世界图景的组成部分。
D.文学工作者创作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品若越能满足人们需求,其水准也就越高。
2024-04-2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然文学本身还有一种艺术的功能,一种审美的功能。语言和文字本身,尤其中国的文字它本身就非常的漂亮,就有一种形式的美感。这个事情我也觉得非常的奇怪。这个审美的过程,有时候我常常觉得这是一个进行无害处理的过程。我喜欢读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诗相当地消极、相当地颓唐。一次科举考试没有成功,他居然在诗里说忍剪凌云一寸心。话说得太重了,那时候他还很年轻啊!但是他把这些悲哀的东西、消极的东西、颓废的东西变成了非常美丽的艺术品。比如说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这本身悲哀极了,但是他又是珠箔、又是红楼、又是雨、又是归,他把这些变成了一个美的艺术品。比如写爱情的压抑,人和人相通或者交往上的困难,特别是爱情交往上的困难,他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于他说得非常颓废: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真是消极到了极点了。然而这种情绪一旦变成了文字,变成了艺术品以后,很整齐,有对仗,有音韵,又有非常美好的形象。李商隐还善于用蝴蝶呀、花呀、玉呀等各种美丽、富贵的形象来描写他自己颓唐的心情,我觉得这就是李商隐对他的颓唐心情的无害化处理。你看他诗的时候,不担心他会自杀,不会有那种紧张感。相反,你除了觉得他很悲哀以外,你又觉得他的这种遣词造句,他的这种精致,他的这种匠心,他的这种营造一个精神园地、一个精神产品的能力太强了。

1.选段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2.选段在阐述问题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3.作者引用李商隐的多个诗句并加以分析阐述有何作用?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