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18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

汪曾祺

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的字,我小时候不知怎么写,后来偶然看了一本什么书,才知道这个字音。但我查了几本字典,都音,我有点恍惚了。”“一声之转。许多从的字都读,如”“”“”……这本来无所谓,读,关系不大。但字典上都说蒌蒿是蒿之一种,即白蒿,我却有点不以为然了。我小说里写的蒌蒿和蒿其实不相干。读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蒌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分明是我的家乡人所吃的蒌蒿,非白蒿。或者即白蒿的蒌蒿别是一种,未可知矣。深望懂诗、懂植物学,也懂吃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我所说的极清香,很不具体。嗅觉和味觉是很难比方,无法具体的。昔人以为荔枝味似软枣,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这是实话,并非故作玄言。

枸杞到处都有。开花后结长圆形的小浆果,即枸杞子。我们叫它狗奶子,形状颇像。本地产的枸杞子没有入药的,大概不如宁夏产的好。枸杞是多年生植物。春天,冒出嫩叶,即枸杞头。枸杞头是容易采到的。偶尔也有近城的乡村的女孩子采了,放在竹篮里叫卖:枸杞头来!……”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春天吃枸杞头,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俗谓是日以荠菜花置灶上,则蚂蚁不上锅台。

北京也偶有荠菜卖。菜市上卖的是园子里种的,茎白叶大,颜色较野生者浅淡,无香气。农贸市场间有南方的老太太挑了野生的来卖,则又过于细瘦,如一团乱发,制熟后强硬扎嘴。总不如南方野生的有味。

江南人惯用荠菜包春卷,包馄饨,甚佳。我们家乡有用来包春卷的,用来包馄饨的没有——我们家乡没有菜肉馄饨。一般是凉拌。荠菜焯熟剁碎,界首茶干①切细丁,入虾米,同拌。这道菜是可以上酒席作凉菜的。酒席上的凉拌荠菜都用手抟成一座尖塔,临吃推倒。

马齿苋现在很少有人吃。古代这是相当重要的菜蔬。苋分人苋、马苋。人苋即今苋菜,马苋即马齿苋。我们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马齿苋有点淡淡的酸味。

马齿苋开花,花瓣如一小囊。我们有时捉了一个哑巴知了——知了是应该会叫的,捉住一个哑巴,多么扫兴!于是就摘了两个马齿苋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马齿苋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适,一撒手,这知了就拼命往高处飞,一直飞到看不见!

三年自然灾害,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吃过不少马齿苋。那时候,这是宝物!

【注】①界首茶干:高邮界首陈西楼的五香茶干,呈扁圆形,色泽酱红,肉细嫩微黄,颇似鸡肉,清香可口。
1.本文写了作者故乡的哪些食物?这些食物各有什么特色?
2.作者说蒌蒿“加肉炒食极清香”,他是如何表现“清香”的?
3.说到荠菜,作者为什么先写北京市场上卖的荠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倒数第二段花了不少笔墨写捉知了的事,这是否游离了本文中心?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5.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胡同文化》(节选),完成各题。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大酒缸二两一杯,叫作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寺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作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作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1)试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2)文段是从几个方面写胡同文化的特点的?请分条表述。
(3)如何理解“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我有时候在坑边玩儿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以后就背井离乡,漂泊天涯。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就立刻想到我故乡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漾,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明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选自《季羡林散文全编》)

1.下列内容不属于文章所写景色的一项是(     
A.故乡大平原晴空中清光四溢的月亮
B.外国广阔世界里美妙绝伦的大月亮
C.朗润园窗外赏月胜地的荷塘月色
D.庐山望夜闪耀于碧波之上的月光
2.下列对第⑥段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抒写作者的人生体验,表达出世事无常的人生感悟。
B.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节奏感强,文气十足。
C.用对比手法,强调作者对故乡小月亮的难以忘怀。
D.段尾直抒胸臆,真切自然,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3.下列对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微苦”“甜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苦在于背井离乡之苦B.微苦在于流光如逝之憾
C.甜美在于童年生活之趣D.甜美在于周游世界之乐
4.下列对文章以“月是故乡明”为标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的月亮属于孩童时代的美好记忆,如今思乡而未能回乡,充满惆怅。
B.小时候见闻不广,自以为家乡的月亮最明,长大后想起来感到有些羞愧。
C.用诗句作标题,和正文引用的古代诗文名句构成了呼应关系。
D.借古诗名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丰富了文章的文学情韵。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短文,完成试题: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曝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也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但是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过来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成熟了的花蕾。

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充沛,不遗余力。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他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呵!

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

1.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2.简要分析“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这句话的表达特点。
3.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自己“起初”关于太阳花的片面认识作出了阐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在第七自然段中,作者说,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请分别回答太阳花世界的“科学”“公平”和“友爱”表现在哪方面。
(1)太阳花世界的“科学”表现在:
(2)太阳花世界的“公平”表现在:
(3)太阳花世界的“友爱”表现在: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