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63124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①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的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

②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众人之上的东西。

③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总是最高的职业,但往往是最可取的职业。

④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

⑤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办法,而让人自我欺骗的解救办法是多么令人失望啊!

⑥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确立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当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主导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

⑦这些职业能够使具有适合才干的人幸福,但是也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而贸然从事的人毁灭。

⑧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自己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⑨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⑩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的;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⑪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是伟大人物;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典范,就曾为人类牺牲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⑫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第⑩段中加点的“这两种利益”指的是什么?作者强调了哪种利益更重要?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的是什么职业?
①这两种利益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强调的是 __________
③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者向往的职业是 _________________
(2)第⑪段中加点的“共同目标”指的是什么?这一段从历史、经验、宗教三方面论述了什么观点?
①共同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论述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关键语句,说说马克思认为什么样的职业才是有尊严的职业?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读书加惠于人们的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②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负面影响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节选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有删改)

1.请分别写出两个文段的中心句。
2.两个文段各自运用了哪种论据类型来论证观点的?
3.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论证效果?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1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具备相关条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

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一种传染病可能对公民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时;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国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如我国曾采取乙类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后回归乙类传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则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将在感染者与密接人员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防控措施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针对乙类传染病,对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因此,在防控措施调整初期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继而引发药品供应不足,公众恐慌等现象,为此,我国积极针对这些风险准备应对方案,保障调整的平稳过渡。

当前,我国需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的影响,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卫生健康系统等将会按照法律规定和职责要求,继续做好相关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另一方面,特别需要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继续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流动和聚集,降低短期内流行高峰带来的对医疗资源的冲击。

(摘编自陈芳、董瑞丰《新冠疫情防控近三年后为何回归乙类管理》)

材料二

自限性疾病在医学上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在此过程中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或医学手段干预,只需对症治疗,通过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可以逐渐痊愈的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从病原学角度来讲,新冠病毒感染目前来看没有出现慢性病的情况,表明它在体内能够被免疫系统清除,因此它具有自限性疾病的特征。

根据对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和认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认为,新冠病毒目前未发现整合于人体的基因组,也没有发现病毒可长期存在于某一个脏器中,从这个层面说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

但王贵强同时指出,新冠病毒直接带来的人体损伤是可以自限的,但其诱发的关联危害却难以自限,仍需要规范化治疗。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有一小部分会出现病情恶化,如果有基础性疾病就会合并诱发其他的病症,出现重症甚至死亡。王贵强说。

既然是自限性疾病,为什么新冠肺炎患者仍需要及时隔离观察和对症治疗呢?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所有感染病例都需要观察照护,一方面隔离阻断,避免进一步传播;另一方面也观察病情,避免病情恶化。王贵强强调,一旦感染,仍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断和治疗。

因此,在新冠肺炎诊疗的过程中,我国一直实行分类救治。对轻型病例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对重型、危重型和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实行重点救治。一旦感染,进行有效隔离将避免进一步传播的风险,这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王贵强说,尽管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但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仍然要早干预,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摘编自张佳星《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挺挺就能扛过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在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对疫情现状和未来有十足把握后作出的决策。
B.政策调整初期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公众恐慌等现象,这与国家对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进行隔离管理有关。
C.新冠病毒能在体内被免疫系统清除,也不会长期存在于某一个脏器中,可见,从病原学层面来看,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
D.相关专家认为,新冠病毒诱发的关联危害是难以“自限”的,因此,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仍需要尽早干预,确保救治的有效及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疫情防控调整为乙类管理,说明该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已减弱。
B.为确保防控措施调整的平稳有序,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对重症的医疗救治上。
C.应对各地将陆续出现的疫情压力,主要依靠公众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政策要求。
D.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可以依靠人体免疫系统强大的清除能力逐渐恢复痊愈。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调整措施需具备的相关条件的一项是(     
A.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显著减弱。
B.近日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新冠病毒进入和离开鼻腔细胞的途径,发现了减少高传染性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
C.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多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
D.我国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
4.材料一为新华社“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采访的专家回答,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拟定三个采访问题。
5.新冠疫情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4-03-2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创作了一批战争,历史主题的作品,并形成了一种雄浑高亢的审美风向,其中的代表是《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片长100分钟,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鲜明,风格浑朴自然,树立了电影叙事的高度。

②从叙事的深广度上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对战斗本身着墨不多,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争取民心凝聚民意之上,这种叙述手法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从《左传》《史记》等作品中看到,它不仅增强了战争画面的立体感,更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魅力,影片十分重视人物塑造的叙事功能,没有刻意丑化敌人,如阿曼巴依,作为最大的反派,他在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时,依然一脸平静地整理衣装。这一反常态的表现突出了反面角色的复杂性格,也深刻地折射出战争的残酷和曲折,拓宽了电影的叙事广度,影片还特意刻画了解放军围剿敌人时优待俘虏的细节,并通过细节体现了更高的善良意志和价值理想,这增加了《冰山上的来客上》的叙事深度。

③然而,当代部分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趋于扁平化,缺乏叙事的深度与广度。《八佰》作为当代战争影片的典型,大量使用了直接叙事手法,以单纯的视觉刺激促成大脑的简单接受,而在视觉刺激之外的更为宏阔的时间和空间,则被有意地遗忘了,战斗的叙述看似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而在处理手法上是高度抽象化的,是剥离了历史和现实的。

④在叙事逻辑性方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情节错综复杂,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故事主要讲述了三个层次的矛盾:一是个人的爱情冲突,二是军民之间的隔阂及其消除,三是敌我矛盾。三个矛盾密切交织在一起,情节发展始终不离敌我矛盾冲突这条主线。这种叙述的逻辑,接反映出创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对现实认识的深度。

⑤影片中的情感矛盾在塔吉克族战士阿米尔和真、假古兰丹姆之间。若将三人的情感纠葛放在今天为市场操纵的电影生产机制中,编剧大抵无法触及矛盾的后两层,只会是呈现单一的矛盾冲突,如将三人的矛盾简单处理成三角恋,更有甚者可能试图以三角恋表达人的复杂。这样的情节设计虽然不会对影片的基调产生负面影响,但却是没有思想引领意义的。

⑥当代的电影生产机制与20世纪60年代已全然不同,它是一种在市场主导下的电影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会严格遵循能让资本增值的因素,并让不合格的因素被淘汰,被遗忘。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完成资本增值,必然会生产出大量平面化的、丧失了叙述深度的产品。显然,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生产机制,无法生产出表现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事件的作品,因为它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成本,更长的投资时间,而资金在这种投资循环中,获得回报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⑦中国电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它所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正在发生的一切、是不是需要继续盲目相信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电影如何调整机制,适应现实和历史的需要,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摘编自石天强《从叙事方式看当代中国电影的困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为新中国故学主题电影的代表,(冰山上的来客)在叙事方面树立了标杆。
B.(冰山上的来客)借鉴了《史记》等史书的叙事手法,未过多地描写战斗本身。
C.《八佰》作为当代战争影片的典型,一大缺点是使用直接叙事手法的地方太多。
D.如果电影生产机制纯以市场为主《冰山上的来客》这样的佳作很难出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把《八佰》与《冰山上的来客》进行对比,深化了读者对电影叙事的理解。
B.文章从叙事的深广度和叙事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对《冰山上的来客》做了评析。
C.文章举阿曼巴依的例子,论证了优秀电影不会对反派刻意进行丑化的观点。
D.文章通过对编剧处理情感纠葛作假设,指出了市场操纵下的电影生产机制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传》基本不对战斗本身进行描述,而对战斗双方的谋划和准备等描述较多。
B.像《冰山上的来客》那样多设置细节,能体现正确价值理念,增加叙事的深度。
C.创作表现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事件的电影成本太高,不合乎我国的电影生产机制。
D.若继续盲目相信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中国电影的危机可能会日趋严重。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