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6958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用法和“孔子师郯子、苌弘 ”中“师”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B.吾得事之
C.吾从而D.项伯杀人,臣
2.(1)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句式相同的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亚父者,范增也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2)下列词语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闻道有先后                                   D.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下面的文章是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跪、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河东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有改动)

1.下列短语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之以为饵(腊肉)                                   蒋氏大(悲伤)
B.乡邻之生日(窘迫)                                隳突乎南北(横冲直撞)
C.以王命之(征集)                                   之乎(怨恨)
D.熙熙而乐(快乐的样子)                            可以大风(停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②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3.永州之蛇存在剧毒,可是“永之人争奔走”,其原因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一语的作用是什么?
5.全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6-08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C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语句中,“于”字的用法与意义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而君幸于赵王D.青,取之于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而大声发于水上(倒装句)B.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句)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判断句)
3.下列对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A.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B.元丰七年的六月初九日,我自己从齐安坐船刚好到了临汝。
C.可是听到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来,噌吰地响着,像敲钟的声音连续不断。
D.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却凭主观想象推断它有或者没有,可以吗?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
B.整篇文章叙议结合,表现了作者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C.作者以“察──疑──结论”三步展开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
D.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冒险亲身探访,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乙】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古今异义,“荒年”
B.填然之,                           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
C.以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数量词活用作动词,“逃跑了五十步”
D.谁得而灭也                       族: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

A.蟹无爪牙利,筋骨之强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D.使秦复爱六国
3.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谁得而族灭也
C.申之以孝悌之义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梁惠王产生了“民不加多”的困惑,理由是当百姓遇上天灾人祸时他及时赈灾,与国尽心了,邻国国君跟他没法比。
B.【甲】文中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指出梁惠王与邻国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没有以民为本),巧妙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比喻形象,表达委婉,说理易于让人接受。
C.【乙】文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说明秦与六国一样都毁于不爱其民、不恤民力,以至于自取灭亡。
D.【乙】文的写作目的是借古讽今,奉劝唐敬宗皇帝不要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不要重蹈秦灭亡的老路。
5.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