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26199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

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正确的是(     
A.写蔡先生教导“我”如何读《论语》。
B.写蔡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伟大文化。
C.写蔡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和魄力。
D.写蔡先生批评“我们”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先生的话反映了他遇事沉着冷静,这是从《论语》中悟出的道理。
B.先生借《论语》中的话委婉含蓄地讽刺、批评那位性情荒谬的学生的行为。
C.先生并不纠结于一个人的过去,而是看别人的进步,体现了先生的高见卓识和对儒家思想的亲身实践。
D.引用《论语》中的话,含蓄地表明了先生的态度:有些人的本性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此没有必要与他对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先生的话写得言短意长,体现了先生光明磊落勇于担当的君子品行。
B.先生对“我们”的批评,态度既诚恳又严厉,有悖于他一贯的宽以容众的形象。
C.选文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我们几个同学痛骂那个性情荒谬的学生。
D.“我”的幡然醒悟,是从学生的角度,写先生恭行圣言,笔法相当俭省有力。
4.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选文通过一主一副两件小事,着力刻画先生公正待人的高尚品格。
B.文章擅长人物语言、神态、心理刻画,写法因事多变。
C.文章选取三件小事来表现蔡元培先生的为人原则,三件事均与“我”相关联,联系由宽泛至紧密。
D.文章采用层层深入的递进结构,不仅写出了蔡元培先生的品格和精神,而且揭示了人物灵魂深处的博大文化。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⑳“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母亲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试分析作者开头说的“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的内涵。
2.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3.文中母亲多次哭泣,但在送别时却没有哭,这是为什么?
4.《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读完之后给我们深刻的震撼和触动,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

去年有一天秋晴的午后,我因为天气实在好不过,所以就搁下了当时正在赶着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从湖上坐汽车驰上了江干,在儿时习熟的海月桥花牌楼等处闲走了一阵,看看青天,看着江岸,觉得一个人有点寂寞起来了,索性就朝西直上,一口气便走到了二十几年前曾在那里度过半年学生生活的之江大学的山中。

路上走着看着,又微微地叹着,自山的脚下,走上中腰,我竟费去了三十来分钟的时刻。半山里是一排教员的住宅,我的此来,原因是在湖上在江干孤独得怕了,想来找一位既是同乡,又是同学,而自美国回来之后就在这母校里服务的胡君。

两个人本来是上下年纪的小学同学,虽然在这二十几年中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或当暑假,或在异乡,偶尔遇着的时候,却也有一段不能自已的柔情。

哦!真难得!你是几时上杭州来的?他惊笑着问我。

来了已经多日了,我因为想静静地写一点东西,所以朋友们都还没有去看过。今天实在天气太好了,在家里坐不住,因而一口气就跑到了这里。

好极!好极!我也正在打算出去走走,就同你一道上溪口去吃茶去吧,沿钱塘江到溪口去的一路的风景,实在是不错!

沿溪入谷,在风和日暖,山近天高的田塍道上,二人慢慢地走着,谈着,走到九溪十八涧的口上的时候,太阳已经斜到了去山不过丈来高的地位了。在溪房的石条上坐落,等茶庄里的老翁去起茶煮水的中间,向青翠还像初春似的四山一看,我的心坎里不知怎么,竟充满了一股说不出的飒爽的清气。

等老翁将一壶茶搬来,也在我们边上的石条上坐下,和我们攀谈了几句之后,我才开始问他:

久住在这样寂静的山中,山前山后,一个人也没有得看见,你们倒也不觉得怕么?

怕啥东西?我们又没有钱,强盗绑匪难道肯到孤老院里来讨饭吃的么?并且春二三月,这里的游客,一天也有好几千。冷清的,就只不过这几个月。

我们一面喝着清茶,一面品味着这阴森得同太古似的山中的寂静,不知不觉,竟把摆在桌上的四碟糕点都吃完了,老翁看了我们的食欲旺盛,就又推荐他们自造的西湖藕粉和桂花糖说:

我们的食品,非但在本省有好口碑,就是外省,也常有信来邮购的,两位先生冲一碗尝尝如何?

大约是山中的清气,和十几里路步行的结果吧,那一碗看起来似鼻涕、吃起来似泥沙的藕粉,竟使我们嚼出了一种意外的鲜味。等那壶龙井芽茶,冲得已无茶味,而我身边带着的一包香烟也只剩了两支的时节,今天行得特别快的那轮秋日,早就在西面的峰旁躲去了。谷里虽掩下了一天阴影,而对面东首的山头,还映得金黄浅碧,似乎是山灵在预备去赴夜宴而铺陈着浓妆的样子。我昂起了头,正在赏玩着这一幅以青天为背景的夕照的秋山,忽听见耳旁的老翁以富有抑扬的杭州土音计算着账说: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我真觉得这一串话是有诗意极了,就回头来叫了一声说:

老先生!你是在对课呢?还是在作诗?

他倒惊了起来,张圆了两眼呆视着问我:

先生你说啥话语?

我说,你不是在对课么?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你不是对上了‘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了么?

说到了这里,他才摇动着胡子,哈哈地大笑了起来,我们也一道笑了。付账起身,向右走上了去理安寺的那条石砌小路,我们俩在山嘴将转弯的时候,三人的呵呵呵呵的大笑的余音,似乎还在那寂静的山腰,寂静的溪口,作不绝如缕的回响。

(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章中使用过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借代B.反问C.拟人D.对偶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发生在“秋晴的午后”,起因是作者创作遇到困境,不想静静地写小说了。
B.作者从湖上坐汽车驰上了江干,又从江干走到山里,目的是拜访旧日同学。
C.胡君是小学教员,茶庄老翁懂茶道,与“我”共赏秋景就有了文人雅集的感觉。
D.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秋日阳光,陪伴了“我”从下午到黄昏的半日野外游历旅程。
3.下列对文章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江干孤独得怕了”不仅点明作者当时的心情,也透露出他喜欢与朋友交往。
B.胡君见到“我”时的“惊笑”既表明了他的惊喜,也表现了两人间友情的真诚。
C.文章记录了“我”由寂寞到开心的游历过程,侧面反映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意趣。
D.文章借回忆一次秋游,除了表达对秋晴天气的喜爱,也暗含对朋友的回忆想念。
4.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细节描写生动雅致,结账时和老翁的对话,不仅表现了自然和谐、人情静好的诗意环境,更表现出作者精灵剔透的诗意心灵。
B.文中宕开一笔提及“强盗绑匪”,与前后文的和美恬然构成反差,通过记述老翁不怕强盗的话语,反衬了杭州乡村的生活岁月静好。
C.文章善于运用映衬烘托,且不露痕迹,例如三人的欢声笑语与山腰、溪口的寂静相对映,动静对比间产生了非常巧妙的艺术张力。
D.文章的叙事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对人物和风景的书写也简单勾勒,并不浓墨重彩,使得这篇散文有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清远意境。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手艺的江湖 明前茶

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荡荡的,只能失望地往回走,忽见20米开外,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急寻老鞋匠来修,你可知道老鞋匠什么时候出摊吗?

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手劲儿过人,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你这鞋帮子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民间的一个修鞋高人。

反正我也不赶时间,索性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我在等待修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他训斥来修鞋、修车的人。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对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

修车师傅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仿佛是他的对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习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他那结结实实的肱二头肌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看到,他做了一个四轮小躺板,将摩托车用千斤顶顶起后,可以仰面躺在小躺板上,脚跟点地,出溜到摩托车底下,仰头查找问题。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

我亲眼见这修车师傅的工具柜里,放着一摞金庸的书,在等生意的过程中,这些书都被翻得起了毛边儿。因此,武侠的江湖是一个什么样的互为掣肘又互为激励的形态,手艺的江湖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百花齐放、各呈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以来,亲眼看到他把自己忙不过来的生意,让给旁边的老鞋匠,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作品。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箱,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过起田园生活的凡人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反而越挫越勇,十八般手艺傍身。

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抵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有删改)

1.文章从“我”与修车师傅的对话写起,主要写了修车师傅哪几个方面的事情?请从修车师傅的角度概括。
2.作者是如何描写修车师傅补轮胎的?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手艺的江湖”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修车师傅身上的哪一点品质最令你感动?请联系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