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3982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碟毛豆

吕志军

夏夜的楼下是一溜儿小吃摊,串串、烤肉、炒米皮、湖南米粉、炸鸡柳……十几家摊子把夜市烘托得热闹了近百米,每天晚上来这里吃宵夜的,十一二点才渐渐消停。

我不太喜欢吃夜摊,觉得不卫生,但耐不住女儿央求,在一家鸡柳摊子坐下。鸡柳是女儿的挚爱,每次逛街,只要碰见必会买,要么捧着袋子边走边吃,要么带回家慢慢品尝。

鸡柳摊子在夜市最西头,倒也清静一些。女儿和妻子要了鸡柳,又去别的摊子选吃的。不多一会儿,鸡柳、烤肉等小吃纷纷上了桌。我不喝酒,妻子点了杯饮料,吃着喝着,时间慢慢消磨着。

这时,有一个特别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麦豆,卖麦豆。

是一个半大小子。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笼,竹笼里铺着塑料纸,上面盖着毛巾。小子念叨着麦豆,麦豆,一条腿一拉一拉地从夜市东头往西头过来了。有人要了,他把笼放在地上,用碟子从笼里盛出麦豆来,抖抖索索地放在客人桌子上。显然,他不仅手脚有疾病,智力也是有缺陷的,说话都成问题,把毛豆说成了麦豆。待客人扫他胸前的二维码付了账,他又把竹笼像先前一样在胳膊上挎好,腿一拉一拉地寻找下一位买主,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麦豆,卖麦豆

不要买。我提醒妻子。女儿喜欢鸡柳,妻子喜欢菜蔬,但晚上的毛豆让我一点也不放心。

是啊,他手那么笨拙,谁知道洗得净不净?女儿很快和我达成共识。

毛豆要煮得好,味道很鲜的。妻子说。

总之不要吃来路不明的东西。我再次给她打预防针。

有一次咱们吃完夜摊,肚子……我继续说,妻子碰了碰我,她怕影响女儿的食欲。

麦豆,卖麦豆。小伙子已经到了身边。他的脚拖拉着地,嘶嘶地响。灯光下,他其实并不是半大小子,而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胡子密密乱乱的,贴上去一样假,含糊不清的卖麦豆吆喝从这胡子下跑出来,加重了这种虚假感。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不买的念头。

最后一碟,麦豆,卖麦豆。我们已是夜摊尽头,他似乎也希望在我们这里售罄毛豆。

我掀开竹笼看了一眼,嚷道,最后一碟?起码还有两碟!你还会骗人哩!可怜之人必有……妻子又碰了碰我。

你看,你看,为了卖他的毛豆,他真的骗人呢!我对女儿说,力图证明我是对的。

真的,笼底还有一些毛豆,绝不止一碟。

麦豆,卖麦豆,最后一碟。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巾揭开,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我们看着筐底剩下的毛豆哈哈大笑。

这么明显的谎话,也只有他这样不够用的脑袋相信吧。

我把空碟子铲下去,又是满满一碟。这是几碟子?

麦豆,最后一碟,卖麦豆。男人盯着两碟子毛豆继续吆喝着。

妻子尝了一角毛豆说:很鲜的。来一碟。我还没来得及阻拦,她已经扫码付了钱。男人给妻子鞠个躬,腿一拉一拉地走了。

你怜悯人,但不能纵容撒谎。我说。

真的很新鲜。妻子愉快地吃起来,给我和女儿也递过来。

我拒绝。这顿宵夜因为这碟毛豆而有些郁闷。

临走,一个摊主把一包毛豆递到了妻子手中,看您挺喜欢的,这点儿毛豆带回家吃吧。我们一家莫名其妙,因为这片夜市卖毛豆的只有那个残疾男人,摊主的毛豆哪里来的呢?

摊主笑了,解释道:我原来摊子也带卖毛豆的,他来了,我就不卖了。

你也一样,怜悯一个骗子?我反对道。

他哪是骗子啊。卖给你们的确实是最后一碟。他是孤儿,和奶奶过活,奶奶快八十了,就靠卖毛豆挣生活呢。奶奶淘洗干净煮好毛豆,他驮出来卖。他来了,我就不卖毛豆了,市场就这么大。作为感谢,他每天都要把最后一碟毛豆送给我。这就是他今天留给我的那一碟。

原来如此!我忽然脸烧烫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女儿急急返回鸡柳摊子,买了一包炸鸡柳,向渐渐远去的那个腿一拉一拉的背影追去。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夜市热闹的环境氛围,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对故事的发生发展没有铺垫作用。
B.小说最后写女儿买了一包炸鸡柳向小贩追去,凸显了女儿的善良,同时也是女儿对误解小贩的一种心理补偿。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反面角色,缺少悲悯心,不善同情弱者,文章正是通过“我”的不近人情反衬和凸显了妻子和女儿的善良。
D.小说标题“最后一碟毛豆”有突出核心情节、强化主题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最后一碟毛豆”的不同理解,强化了“平凡人的善良”这一主题。
E.全文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并无华丽的词藻,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麦豆,卖麦豆,最后一碟。”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巾揭开,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
3.请赏析文中结尾处“摊主的出现”这一关键情节的作用。
4.小说用“误会”的方式层层铺垫,“我”把残疾小贩误会成骗子,结尾处摊主的解释揭开误会,经过此事,针对生活中的诚信和欺骗,“我”会对女儿说些什么呢?请写一段话阐述。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四小题。

茶干

汪曾祺

①家家户户离不开酱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倒有三件和酱园有关:油、酱、醋。

②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拎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③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④一到过年,孩子们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初一到初五,家家店铺都关着门。几个孩子敲敲石库门,小徒弟开开门,一看,都认识,就说:玩去吧!孩子们就一窝蜂奔到后面的作坊里,操起案子上的锣鼓,乒乒乓乓敲打起来。有的孩子敲打了几年,能敲出几套十番,有板有眼,像那么回事。这条街上,只有连万顺家有锣鼓。锣鼓声使东街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敲够了,又一窝蜂走出去,各自回家吃饭。

⑤连老板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每天上午,他都坐在门口晃麻油。炒熟的芝麻磨了,是芝麻酱,得盛在一个浅缸盆里晃。所谓,是用一个紫铜锤出来的中空的圆球,圆球上接一个长长的木把,一手执把,把圆球在麻酱上轻轻地压,压着压着,油就渗出来了。酱渣子沉于盆底,麻油浮在上面。这个活很轻松,但是费时间。连老大在门口晃麻油,是因为一边晃,一边可以看看往行人。有时有熟人进来跟他聊天,他就一边聊,一边晃,手里嘴里都不闲着,两不耽误。到了下午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⑥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蒲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心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

⑦连老板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⑧连老板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⑨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⑩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几十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⑪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汪曾祺全集》,有删节)

1.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人老实胆小,不敢问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B.乡下人习惯了,对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无所谓。
C.乡下人相信店家,不必问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D.乡下人贫穷,能买到油就满足了,不管分量与成色。
2.简析第⑤段的描写作用。
3.如果请你为学校图书馆公众号“名家名作推荐”专栏,推荐《茶干》并摘录其中表达复杂思想感情的一句话,你推荐哪一句?并简述理由。
句子:______
理由:______
4.综合运用以下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简析“连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材料一:《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有人评价说,《乡土中国》从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缘于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

材料二:《红楼梦》香菱学诗的故事中,林黛玉对形式僵化、内容平庸的诗作有强烈批评,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她建议香菱,学诗要敢于思想创新: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2024-05-1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荷花淀》课文中的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以下句子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     
A.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B.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C.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D.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2.赏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并谈谈其作用。
3.揣摩第三自然段,说说此段写法妙处。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春出行

曾立力

①跛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跛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锁来送年货,鼓励他说:“跛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锁说这话时紧盯着跛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跛叔打了个寒战。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一小段就停住了。跛叔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但是已经开了门,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跛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估摸着是石锁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跛叔一直走背字。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经常叹气说:“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咸鱼翻身?想都别想!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

⑥石锁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看到跛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他三番五次来劝跛叔;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可石锁说破天,跛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锁说的宝贝?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跛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跛叔继续前行。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路旁,风中干硬的树枝,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跌跌撞撞,一路歪斜,样子十分狼狈。

⑨突然,眼前一道白光,刺亮。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跛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跳到嗓子眼儿上,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跛叔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⑩跛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就见石锁匆匆追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跛叔!贺喜跛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话音没落,就拉着跛叔与鱼来了个新年自拍,还贴着跛叔耳根意味深长地说:“这鱼哟,市面上稀罕得很!”

⑪彤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这是新春的第一缕阳光。跛叔这才看清楚是条金丝鳃,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

⑫阳光越来越多,越来越温暖,春天的气息在萌动。跛叔又点燃了剩下的鞭炮,眼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有删改)

1.跛叔的心理随着情节推进而变化,下列不属于他“出行”过程中的心理的一项是(     
A.纠结,勉强B.不屑,恼火
C.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D.兴奋,感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从石锁的话语和眼神中,跛叔相信石锁会提前给他安排好新年好彩头,所以欣然“出行”。
B.第⑤段交代跛叔瘸腿的原因和近年来的不幸遭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
C.第⑨段画线句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跛叔抓到大鱼时的极度兴奋之情。
D.大鱼象征“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这既表现了老百姓的美好心愿,也说明他们封建迷信。
3.下列对“石锁”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志扎根农村的大学生B.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大学生村官
C.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乡亲D.有知识、有理想的农村新青年
4.下列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春”不仅说明是新年,也暗示跛叔重燃生活的希望,走进新生活的春天。
B.“出行”贯穿全文,是本文的写作线索和中心事件。
C.“出行”的表层含义是指“新年外出找个好彩头”的行为。
D.“出行”的深层含义是号召大学生都要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为建设美好乡村而奋斗。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