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56109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夜空中最亮的

王宁

傍晚,车在崎岖不平的乡村道路上不停颠簸,耳边响起呼呼的风声。突然,一阵轰鸣声传来,我探出头,发现一架直升机正在空中翱翔,宛如一只矫健的雄鹰。

直升机要想不迷失方向,精准找到回家的路’,离不开导航台的正确指引。同行的战友告诉我,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全旅最偏远的导航台,台长黄伟在那里已经坚守了19年。

车子七拐八拐,颠簸了好大一会儿,一个小院出现在眼前。院子四周都是农田,显得有些冷清,而院子里郁郁葱葱的树木,又向人们展现着这里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小院, 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导航机房里,一个坐姿笔挺的老兵正认真值守,机器不时发出……滴滴……”的声音。

不多时,保障任务结束。老兵走出来,握住我的手。他就是黄伟,他在这个小院的任务,就是给飞机发送导航信号。起飞前开机,落地后关机,周而复始。

我注意到,黄伟的手上有一道明显的伤疤。他告诉我,这道疤痕是在一次飞行保障任务中留下的。

那天,战鹰顺利起飞。不料天气突变,一道闪电击中无线电转换器,信号瞬间中断,导航机急促报警。战机失去引导,危险性极大!他当机立断,将转换器连接线拔下,直接连到室外导航机的天线上。屋外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十几米高的天线柱子被吹得晃动 起来,随时可能遭到雷击。可他顾不上这些,用手紧紧摁住导航天线,直到半个多小时后 飞机全部落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手已被电流击伤。

当时不害怕吗?我问。

那时没想那么多,只有一个念头,保证飞机平安起落。黄伟坚定地说。

班里战士廖涛悄悄告诉我,黄伟今年44岁,当兵24年,在台站19年,除了出差休假,没耽误过任何一次飞行。5万多场次的飞行保障,优质场次率始终是100%。近年来,台站先后四次被评为先进台站,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走出机房,我们来到小院。微暗的路灯下,以苦为乐,以台为家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夜空中繁星点点,让人心旷神怡。我问黄伟:你最喜欢的是哪颗星星?他平静地说:平时工作忙,也很少抬头看星星,如果非要选,那我选北极星。只要抬头看到它,就不会迷路。听到他的答案,我并不觉得吃惊,因为在漫天繁星之下,一直都有黄伟和他的战友们 默默坚守着,助力夜航的战鹰展翅翱翔。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2.文中大量使用人物对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对于小院内外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台站位置的偏僻、人员坚守的不易。
B.黄伟手上伤疤的故事,说明台站电子设备老旧,不能很好地适应天气变化。
C.文中使用具体数字,有助于叙述的准确性,也彰显了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
D.“矫健的雄鹰”和“夜航的战鹰”出现在文章首尾,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蚕豆

毕飞宇

①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的地方。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香极了,嘎嘣脆。唯一的缺点是太硬。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

②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生不能忘怀的。

③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我五岁,父母工作调动。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④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⑤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她在犹豫,想。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真的是家徒四壁。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⑥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⑧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去世了。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她们时刻愿意承担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⑩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1.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①段介绍蚕豆的生存环境,反映了蚕豆生命力的顽强。蚕豆的“硬”也象征着像奶奶一样身份低微却内心坚强的女性。
B.文章第⑩段中说“一次比一次难受”是因为“我”终于领悟到奶奶当时生活很艰难,“一次比一次羞愧”是因为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C.文章用大量篇幅回忆了“我和奶奶的故事”,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了奶奶对我深沉且无私的爱。
D.文中划横线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的粗俗。
2.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概括相关事件。
(1)一岁到五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奶奶给“我”炒蚕豆;
(3)二十二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语句。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4.作者以“蚕豆”为题,有何妙处?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它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至于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2.指出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②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4-05-17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朵雪花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窖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⑪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⑫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⑬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⑭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⑮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7月刊,有删改)

1.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⑥段中加点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3.第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