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一模 2024-07-22 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打(hāng)       (pí)       (yì)       (zhī)
B.目(chù)       耀(xuàn)       (xuǎn)       (jù)
C.肃(mù)       (suì)       (ào)       (chéng)
D.惑(xuàn)       裂(jūn)       (xià)       (zǎo)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煊赫一时       中枢神经       冥思苦想       钿头银篦
B.相互龃龉       妖童媛女       神彩奕奕       囿于成见
C.呕哑嘲哳       相形见绌       招然若揭       目眦尽裂
D.自惭形秽       冠冕堂皇       冒然行动       暮霭沉沉
2024-03-2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加点字的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A.相形见(不足)       敛声气(抑止)       不期而(约定)
B.开生面(另外)       无动于(中心)       桀骜不驯(倔强)
C.童媛女(艳丽)       戚相关(欢乐)       惝恍迷离(不清楚)
D.之若鹜(快走)       屡见不(新鲜)       贻笑大方(有见识的内行人)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     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     迅速销声匿迹,     陷于孤芳自赏,     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

A.即使 也 不是 便是 而B.不管 却 不是 而是 而
C.即使 却 不是 而是 却D.不管 也 不是 便是 却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科学方法,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
B.乡下人说某人脸黑:看你像个灶王爷似的——但灶马头的灶王爷脸很白。
C.如果蝉不被打扰或伤害,它常常会在一根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D.海尔赛以前曾在向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看中了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那匹白马。”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A.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偶)
C.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借代)
D.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比喻)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议论)
B.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记叙)
C.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说明)
D.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了按衣袋,硬硬的还在。(描写)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9. 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             话剧       曹禺       中国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       普希金   俄国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       恩格斯   德国
D.《神的一滴》             散文       卢梭       美国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0. 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过去的年》回忆了童年过年的乐趣,隐含了对生活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苦中求乐的社会现实。
B.《采石工》一诗境界阔大,通过对采石工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
C.《苏东坡传》善于从传主的诗文渲染开去,寻找诗文中表现的生活场景,间接的描写与直接的引用相结合。
D.《警察与赞美诗》大量运用夸张、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语言幽默讽刺,营造出极端的戏剧性。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时候字的用法,恰恰和单一、少数的概念相反,而是”“完全的意思,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例如形容江水河流,则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家知道这是李煜著名的《虞美人》中的佳句,作者书写的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伤感情绪,这位亡国之君的愁和恨是没有尽头的,所以他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就是满江,写的是春水抒的是愁怀。这里的字就具有其特殊的意味,它表现出主人公愁之多、恨之切,而且犹如江水东流,可谓是绵绵无尽期了。又如戴叔伦诗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贺铸的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以一汀满汀、以一川满川。又如秦观的词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说的是满山春色。苏舜钦的轻阴垂野草青青,有时幽花一树明,晏几道的一夜西风,几处伤高怀远,等等,都说的是满树”“整夜。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写情为主,富有感情色彩。

②高明的语言艺术家,的确像一位魔术师,在他们的笔下,每个字都有各种妙用,花样翻新,别出新意。一个常用的字,就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这也许是艺术的特殊功能吧。当然,这也并非神秘到不可知的。字本身,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它必须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才能发挥作用,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至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的好不好,那就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了。

(选自张文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1.对选文第①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字具有其特殊的意味,它能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愁之多,恨之切。
B.“一”字只有在抒写情感的诗文中,才能表现出丰富的意蕴。
C.有时候,“一”字的用法,恰恰和单一、少数的概念相反,而是“满”“完全”的意思,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
D.“一”字可以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这就是艺术的特殊功能。
12.下列诗句中的“一”字所表达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B.一夜西风,几处伤高怀远。
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D.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13.对选文中所引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尤为新奇。
B.“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此句构思巧妙,一反雨打花落常套,偏说春雨催花,饶有风趣,写花使满山春色“动”起来了,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的“愁”字概括了词人的万千感慨,在词人看来,这“愁”如同滔滔江水向东流,永无止境。
D.“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此句描写暮春景色,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尽显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熠熠生辉。
14.“高明的语言艺术家,的确像一位魔术师,在他们的笔下,每个字都有各种妙用,花样翻新,别出新意。”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也有一些品种,肉的内壁有褐色层,果脐处即接近果蒂处,色更浓而质硬,这一类品种不适于制作罐头荔枝。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宋代用盐梅卤和扶桑花制成红浆,浸渍荔枝,然后晒干,壳仍红色,叫做红盐,现已失传。单纯晒干的叫做白晒,就是现在通行的干制法。还有剥出肉来蜜渍的,现在也没有了。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蛇猛兽之害(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作诠释)
B.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打比方)
C.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引用)
D.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列数字)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文字中引用《咏荔枝膜》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错误。
B.荔枝真正的果肉恰恰是连同果壳一起扔掉的那一层膜。
C.我们所品尝的荔枝果肉实际上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也就是假种皮。
D.“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诗句是对壳膜的形状作形象的描写。
17.对荔枝肉是假种皮的说明,反映了什么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本文语言准确严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B.说明作者具有辩证法思想,看到事物的变化。
C.说明作者观察细致,能发现事物的微细和特殊之处。
D.说明白居易对荔枝果肉的认识完全正确。
18.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优美的文学性。
B.本文较多地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既能启人思考,也能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C.本文按照从主到次,由里到外的顺序进行说明,既使得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又使得文章的层次清晰,结构严密。
D.本文从生态特征和生产情况两个方面介绍荔枝的知识,提出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19.文中引用杜牧诗的目的是什么?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第一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