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5898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也有一些品种,肉的内壁有褐色层,果脐处即接近果蒂处,色更浓而质硬,这一类品种不适于制作罐头荔枝。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宋代用盐梅卤和扶桑花制成红浆,浸渍荔枝,然后晒干,壳仍红色,叫做红盐,现已失传。单纯晒干的叫做白晒,就是现在通行的干制法。还有剥出肉来蜜渍的,现在也没有了。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蛇猛兽之害(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作诠释)
B.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打比方)
C.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引用)
D.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列数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文字中引用《咏荔枝膜》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错误。
B.荔枝真正的果肉恰恰是连同果壳一起扔掉的那一层膜。
C.我们所品尝的荔枝果肉实际上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也就是假种皮。
D.“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诗句是对壳膜的形状作形象的描写。
3.对荔枝肉是假种皮的说明,反映了什么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本文语言准确严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B.说明作者具有辩证法思想,看到事物的变化。
C.说明作者观察细致,能发现事物的微细和特殊之处。
D.说明白居易对荔枝果肉的认识完全正确。
4.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优美的文学性。
B.本文较多地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既能启人思考,也能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C.本文按照从主到次,由里到外的顺序进行说明,既使得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又使得文章的层次清晰,结构严密。
D.本文从生态特征和生产情况两个方面介绍荔枝的知识,提出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5.文中引用杜牧诗的目的是什么?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压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压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1.下列对“人体能”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2.下列关于人体能转换成电能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转运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3.对第4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一些公司和学校在大楼里安装了人体能设备供电。
B.美国公司和学校已用人体电能照明、取暖、制冷。
C.人体能的开发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
D.热量收集系统具有的双重功能可以使环境更加舒适。
4.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B.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他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

②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他的记忆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

(节选自戴君惕《人脑与电脑》)

1.根据选文简述“人脑”和“电脑”各自的优势。
2.选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3.选文中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024-05-1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光脑,人们也许还陌生,但制造光脑的尝试,科技界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可以说有了决定意义的突破。9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台光脑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国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脑快1000倍。

②科学家们预计,光脑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专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光脑时代。

③光脑在哪些地方优越于电脑呢?

④光脑并行处理能力强,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电子的传播速度为593千米/秒,而光子的速度为30万千米/秒。同时,超高速电脑只能在低温状态工作,而光脑在室温下即可展开工作;和电脑相比,光脑信息存储量大。

⑤众所周知,对于电脑来说,电子是信息的载体,它只能通过一些相互绝缘的导线来传导,因此,尽管现今的电脑运算速度不断提高,但电脑的能力极限还是隐约可见的。那就是在最佳情况下,电子在固体中的运行速度也远远不如光速。另外,无论微电路中的电流是多么微弱,但随着装配密度的提高,散发热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导体之间产生电磁作用,从而制约了电脑的运行速度。

⑥此外,还有极为理想的光辐射源——激光器可供使用。最主要的一点是光子不需要导线,即使在光线相交的情况下,它们之间也丝毫不会相互影响。

⑦和电脑相比,光脑的无导线计算机传递信息的平行通道其密度实际上是无限的。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

⑧科学家正试验将传统的电子转换器和光子结合起来,制造一种杂交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能更快地处理信息,而又可克服目前巨型机的一大痼疾——内部过热。而一台光脑只需要一台电脑所需要能量的一小部分就能驱动,从而大大减少机器产生的热量。光脑的许多关键技术,如光存储技术、光互连技术、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都已获得突破。目前,科研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最大幅度地增加光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即光开关的数量。

⑨科学家预计,21世纪将是光脑时代。

1.下面筛选的信息,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光脑,50年代开始研制,80年代中后期才研制成功。
B.世界上第一台光脑是由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
C.科学家预计,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将是光脑的进一步研制。
D.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通过信息的就超过了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
2.下面是电脑与光脑优越性的比较,表达有误的一项(     
A.光脑并行处理能力强,光脑的运算速度远远超过电脑。
B.超高速电脑只能在室温状态下工作,而光脑可以在低温状态下工作。
C.光脑信息储存量比电脑大。
D.和电脑相比,光脑是“无导线计算机”,它传递信息的平行通道其密度实际上是无限的。
3.下面是对“杂交”计算机的解说,有误的是(     
A.“杂交”就是将传统的电子转换器和光子结合起来。
B.它能更快地处理信息,并能克服高速运作时内部过热的痼疾。
C.“杂交”计算机正在研制中。
D.目前科学家们需要突破的是减少光开关的数量,这是研制“杂交”计算机最为关键的难题。
4.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证明了21世纪是普遍研制光脑的时代。
B.文本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说明光脑的优越性。
C.激光器的使用可为光脑提供理想的光辐射源,光子不需要导线,而且抗干扰。
D.世界上第一台光脑的研制成功,进一步说明集体智慧的力量、合作精神的重要。
2024-09-0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