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下列对宋代陆游的《书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B.诗的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句“塞上长城”,从大处、远处写,写理想,是实写;下句“镜中衰鬓”,从近处、细处描写,写目前,是虚写。
C.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颂的名句。
D.尾联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职业教育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3 . 下列对《无衣》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B.《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来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C.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昂的基调。
D.这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2024-03-2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苏州最大的特色是水。那儿人家的房屋都是临河而建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
B.颔联是诗人用工笔细描的手法营造出来的水乡美景。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美,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C.颈联从流动的生活中彰显了苏州的美丽富庶。在中国古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更是生活富足的象征。
D.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
2024-03-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对口升学高三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二)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5 . 请根据诗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描写一个小语段,要求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6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琵琶行》运用比喻、叠词、烘托等手法表现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也折射出琵琶女的内心,映衬诗人自己遭遇的苦闷,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B.《劝学》运用了大量生活中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八声甘州》上阕写景,景中寓情;下阕抒情,抒发愁苦之情。这首词采用铺叙的方法,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作者一天之中所见的残秋景象。
D.《鸿门宴》运用对照的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语言个性化,绘声绘色。比如刘邦的坚决果断、狡诈多疑,项羽的自矜功伐。
2024-02-2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二模系统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化虚为实,也叫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写得有形可感,是诗词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表现手法。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中职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水田花房子会址

     

一张方桌

一盏马灯

历史

从鼾声中苏醒

【注】①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遵义土城战役后,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水田花房子村召开会议。会上,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
A.诗中并没有铺叙重大史实,而以“方桌”与“马灯”两个简洁的意象来表现主题。
B.诗中历史从沉睡到苏醒,凸显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C.该诗以小见大,用小的具体实物托举起宏大的历史时空。
D.此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有限的语言建构起无限的诗意。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联盟期末统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在文学创作中,借物喻人是指通过对物的歌颂来赞美和物具有相同品质的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联盟期末统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文学作品中常采用“由远及近”的手法,从远处的背景信息逐渐引领读者进入主题,逐渐聚焦到所要描写的重点对象。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D.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