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4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张谷田舍

[唐]郑谷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注]①张谷:华山谷名。②碓:水碓,舂米的工具。③稔:谷物成熟,丰收。

(1)颔联“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具体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8-2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春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限,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首句意思是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B.第二句是说登上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024-08-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中职江淮十校职教高考第六次联考模拟测试文化素质语文试题
3 . 下列古今说法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喜欢你
B.月下饮茶,念卿天涯。——我想你
C.静待一世花开,盼你落叶归来。——我等你
D.以我之姓,冠你之名。——我不爱你了
2024-08-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中职江淮十校职教高考第六次联考模拟测试文化素质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1.请默写出诗中所缺的句子。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句中的“寂寞”如何理解?运用陈王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4.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2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补充完整词中画线部分。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试分析本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2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
2.说说加点词分别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怎样的赤壁景象?
3.联系词作上下阕,说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的作用。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羡慕周瑜年轻有为,感慨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但最终归于旷达。写出词作中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句子,并联系词作内容谈谈你对苏轼的看法。
2024-08-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下列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宝马雕车香满路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凤箫:箫的美称。
C.笑语盈盈暗香去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D.众里寻他千百度             百度:网络上一种常用的搜索引擎。
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笑语盈盈暗香去。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下列与“东风夜放花千树”意境最相近的诗句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选出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A.“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等诗句写出了南宋社会尚志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皆沉溺于歌舞享乐之中,然而,表面的盛世太平却无法掩饰国运的日渐衰落。
B.“蛾儿雪柳黄金缕”,前来赏灯的女子虽然都盛装打扮,华丽富贵,然而都不是词人所寻觅的“意中人”,越发显现出词人的焦虑与落寞。
C.“众里寻他千百度”,词人锲而不舍,执着地找寻志同道合的人,他的精神令人钦佩。
D.“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出了词人不经意间就找到了“那人”的所在,说明他前面追寻的方式方法不对,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5.对这首词评价不当的一项是(     
A.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
B.人们称赞辛弃疾的豪放沉郁的词作,也赞美他婉约含蓄的词作,这首《青玉案》词就是这前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C.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D.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2024-08-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等3地2022-2023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语文联考复习卷三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马雕车香满路                      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马车
B.玉壶光转                                玉壶:比喻明月,言月冰清玉洁;也指灯
C.笑语盈盈暗香去                      盈盈:动作轻盈
D.灯火阑珊                            阑珊:零落稀疏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作者自己的一种写照,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刻画了一位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此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人格。体现了作者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从视觉的角度,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C.“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从听觉、嗅觉和视觉的角度,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反面衬托出元夕的热闹及盛况。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要告诉我们所追寻的东西往往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3.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夜放”两句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意,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展示出一幅火树银花、争奇斗艳的瑰丽画面。
B.“众里寻他千百度”四句,写抒情主人公走遍大街小巷,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尽力寻觅不见踪影,可忽然回头间,在那灯稀人少的僻静处发现了“那人”而惊喜万分。
C.这首词上片状景,铺叙元夕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下片先写观灯夜游妇女们装饰美丽,借以铺垫,写出对“那人”的寻找心情之切,追慕向往之深。
D.全词意境优美,场面壮观,情韵深长,是辛弃疾豪放词的又一杰作。
2024-08-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等3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联考复习卷二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A.“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述了“那人”的漂亮和可爱。
B.“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通宵歌舞的喧闹场面。
C.“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D.词以“那人”所处地址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孤独的品行。
2.以下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绘元宵节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D.异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夜就有赏灯的风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描写的也是元宵节的情形。
B.上阕先以想象写元宵节彩灯缀满街巷、烟火燃放好似陨星雨的热闹盛况;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艺人歌舞、杂耍百戏等令人目不暇接。
C.下阕写人,作者以古代妇女元宵节时佩戴在头上的饰物、峨儿“雪柳“黄金缕”代指盛妆的妇女,行走中不停地说笑,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D.词作使用对比手法,以开始灯火热闹与后来灯火零落对比,以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与孤高、淡泊、自甘寂寞“那人”对比,凸显作者的追求。
4.《青玉案·元夕》中写美人妆容华贵幽香四溢地从人们身边走过的句子是(     
A.宝马雕车香满路。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C.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D.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4-08-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等3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联考复习卷四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结合这首词的内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箫声动                                      凤箫:指箫声若凤鸣
B.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玉壶:玉制的酒壶
C.笑语盈盈暗香去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D.众里寻他千百度                            千百度:千百次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灯比作千树花,把满天的烟花比作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渲染了元宵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动、转、舞”三个动词写出了舞灯之欢,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气氛。
C.“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中用“暗香”来借代那些盛装打扮的观灯游人。
D.“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那人”是作者苦苦追求的意中人,词人从她的服饰、表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绘了五光十色的元夕夜晚彩灯;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B.“宝马雕车香满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香”来比喻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游玩的女子。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人们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为后世称道,广为流传,“那人”更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用元宵节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B.词的下片写了盛装打扮的贵族女子和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
C.词中“那人”孤高、脱俗的形象是头戴豪华头饰、身穿华丽衣裳的贵族女子从正面衬托出来的。
D.全词着重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上片繁华热闹的景象与下片结尾冷清、寂寞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化了词的意境。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风格豪放大气,因此本词是一首豪放词。
B.词的上阕采用了夸张、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极力渲染了一片热闹的元夕之景。
C.本词表面上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狂欢的场面,实则作者是借此来讽刺当时的南宋统治者沉醉于歌舞升平中而不思复国的现象。
D.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超然脱俗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2024-08-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等3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联考复习卷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