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伊川①语,自觉若我者。又曰:伊川之言,奚为②与孔子、孟子之言不?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③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 ①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②奚为:为什么。③有子:孔子的学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深思,至忘食        寝:睡觉
B.闻人伊川语          诵:诵读
C.自觉若我者          伤:伤害
D.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      类:类似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译文:(他)长到三四岁的时候,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不答。
B.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译文:到了青壮年,(他的)举止与俗人的孩子完全不同,见到他的人都很崇敬他。
C.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
译文:初读《论语》,就怀疑有子的言论有些矛盾。
D.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译文: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兰溪市中德职教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永

公孙永,字子阳,襄平人也。少而好学恬虚,隐于平郭南山。非身所垦植,则不衣食之。吟咏岩间,欣然自得。年余九十,操尚不亏。与公孙凤俱被容障征至鄴,及见障,不拜,王公以下造之,皆不与言,虽经隆冬盛暑,端然自若。一岁余,诈狂,障送之平郭。后苻坚又将备礼征之,难其年耆路远,乃遣使者致问。未至而永亡,坚深悼之,谥曰崇虚先生。

(选自《晋书》)

【注释】①公孙凤:字子鸾,十六国时期的隐士。②鄴:邺。地名,在今河北临漳县西。③耆():老。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而好学                    恬:恬静
B.见障                           及:达到
C.操尚不                           亏:污点
D.乃使者致问                    遣:派遣
2.选出下列选项中与“王公以下造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劝学》)
B.师道不传也久矣                           (《师说》)
C.吾从而师                                 (《师说》)
D.廉颇者,赵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苻坚不惧自己年迈体弱和路途遥远,亲自准备礼物去征召公孙永。
B.在公孙永做官一年以后,他假装癫狂被送回了平郭,重新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C.“年余九十,操尚不亏”这句话表明了公孙永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D.公孙永隐居平郭南山,不是自己种植所得就不吃不用。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经隆冬盛暑,端然自若。
2024-08-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贞正,干局明强,善簿最。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死当;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邪?”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寤,从其言。胄犯颜据正数矣,参处法意,至析秋豪,随类指擿,言若泉涌。帝益重之,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节录《新唐书·戴胄传》)

[注]干局:才干气度。簿最:公文簿册的总括提要。刑:通,典范、规范、规定。取调:指被选荐者获取委任。

1.对下面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与无忌罪                       均:相同
B.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       当:判罪
C.陛下杀之                              登:立即
D.其贫                                     矜:怜悯,同情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帝大感寤,从                 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B.朕诏不首者死,今当流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大理,人命                    盖余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陛下一朝忿将杀之             何可废也?羊易之
3.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守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律,劝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是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面对太宗的责难,他据理力争,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4.下面是对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所坚持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量的明君风范。
D.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歌颂了唐太宗勇于纳谏、屈己重法的美德。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2)既属臣,敢亏法乎?
2024-08-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观津:地名。②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务的官。③财;通,酌量,裁度。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       免职B.窦婴亦其官       轻视
C.固辞病不足任       道歉D.诸游士宾客争魏其侯       归附
2.对下列语句中相关文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是判断句。
B.“千秋之后传梁王”,“传”之后省略了“皇位”。
C.“上何以得擅传梁王”,是宾语前置句。
D.“乃拜婴为大将军”,“乃”是副词,表判断。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窦婴是孝文后的堂侄,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文后即汉景帝梁孝王的母亲窦太后。
B.窦婴和窦太后两人互相对立,格格不入,是因为在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上,窦婴坚决不同意。
C.因为窦婴平时喜欢结交宾客并且平定七国之乱被封为魏其侯,所以“诸游士宾客”才争相归附到窦婴门下。
D.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廷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与条侯周亚夫对抗,不敢发表不同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2)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2024-08-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度广东省中职学校“3+证书”考试二三轮复习过程性考试语文冲刺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②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④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而蔺相如病             严重
B.破赵军者括也             一定,必定
C.纵奇兵,败走             通“佯”,假装
D.不诛也             竟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括徒能读父书传       志不在小
B.妾得无随坐             以吾一日长
C.得解邯郸之围             如左丘无目
D.赵王亦括母先言       验之事,合契若神
3.下列对文段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     
A.①大王因为赵括是名将后代任用他,就像用胶粘住调音柱来弹琴一样不知变通。
B.②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但赵括却把它说得那么容易。”
C.③赵括代替廉颇以后,仔细地更改了原有的规章制度,撤换了原来的军吏。
D.④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直到年末时,赵军有好几次都不能脱身。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秦军屡次挑战,廉颇都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赵王中计,以赵括代替廉颇。
B.赵王派赵括为将时,不顾蔺相如和赵括父母的反对坚持任用,导致数十万赵军被坑杀。
C.文段中蔺相如、赵奢等人的语言寥寥几句却极富个性,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D.选文句式方面特点鲜明,长短句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2024-08-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
2.用原文回答,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条件是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B.时时而间进                                 (间:偶尔)
C.窥镜                                               (窥:照,看)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刺杀)
2024-08-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职业教育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节选)

1.《张衡传》选自(     
A.《荀子》B.《后汉书》C.《孟子》D.《论语》
2.根据文意,文中《二京赋》的作者是(     
A.班固B.邓骘C.孝廉D.张衡
3.“累召不应”中的“累”的意思是(     
A.于是……就B.多次C.劳累D.
4.“衡乃拟班固《两都》”中的“班固《两都》”,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掌管的两个城市B.张衡掌管的两个城市
C.张衡作的《两都赋》D.班固作的《两都赋》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的“”的读音是(     
A.shèB.C.zhìD.
2024-08-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监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及休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直,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帝尝引,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曰欢,何自戚戚,不逐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吾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吾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计耳,非为身也。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有删改)

【注】①翕:读“xī”,和顺,合拢,收敛。②嵩:萧嵩,唐朝丞相,军事家。③峭直:严正刚直。④讦:读“jié”,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休事或折正嵩             临:动词,面对
B.帝尝猎苑中                    游:动词,游玩
C.帝尝引                           鉴:名词作动词,照镜子
D.不逐                           去:动词,离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翕宜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
B.嵩休柔易,故荐之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帝尝游猎苑中,大张乐            知尔,则何以哉
D.吾退思天下,寝必安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用韩休,为社稷计耳,非为身也。
2024-08-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三轮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上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实不及二万,顺义。

(节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人名,指杨嗣昌、高起潜。②脰:颈,脖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刃及鞍勿(顾念、考虑)B.不得死所(遗憾)
C.天下(兵力)D.顺义(编次)
2.下列句中的“之”与“象昇击却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B.何陋C.已而细柳军D.益慕圣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前押题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乙】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立成候。

(选自《史记》,有改动)

【注】①贾竖:做买卖的人。②汉王: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③高帝;刘邦打败项羽后称帝,谥号汉高帝。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由“以一当十”可推断“当”为“抵挡”之义。
B.张良入——根据上下文,可推断此处“谢”为“辞别、道歉”之义。
C.以大父、父五世韩故——根据相关语法结构可知,“相”在此处为名词,可译为“宰相”。
D.示天下无还心,以项王意——由“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可推断“固”有“安定、稳固”之义。
2.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璧一双”是中心语加数量词的定语后置句,可理解为“一双白璧”。
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是判断句,“也”是判断的标志。
C.“贾竖易动以利”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贾竖易以利动”。
D.“汉元年正月,使请汉中地”是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可补充为“汉元年正月,(项王)使请汉中地”。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或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①唉,这小子不足够和他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须是沛公,我们今天都属于他的俘虏!
②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隙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③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④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文中“为之奈何”“且为之奈何”两句可以看出刘邦面对危机的惊慌失措和短谋少智,又展示了其虚心求教的性格。
B.【甲】文中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中,一人安然接受,一人怒骂破之,如此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寡谋轻信,缺乏判断能力。
C.【乙】文中张良面对刘邦的赞誉表现得十分谦虚,又拒绝了刘邦给的齐三万户赏赐,表现了张良不居功自傲、谦虚谨慎的做人风格。
D.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可知张良多次献策,帮助刘邦化险为夷,助刘邦奠定大业,张良最后被封为齐侯。
5.张良原本是个落魄贵族,却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逆袭成为刘邦手下的“优秀员工”,既让上司青睐,又赚足了名声和荣誉。请结合文本谈谈张良身上的优秀品质。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中职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