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B.至赵矣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C.臣请汤镬                                      完成
D.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通“熟”,仔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乃设九宾礼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B.秦强而赵弱                                   若属皆为所虏
C.大王遣一介使至赵                         不如因而厚遇
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以吾一日长
3.下列句子,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D.句读之不知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蔺相如力陈归璧于赵的理由,表现出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
B.蔺相如在秦廷痛斥秦王的行为,表现了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
C.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使蔺相如的形象更加生动,性格更加鲜明。
D.“相视而嘻”这一细节表明秦国君臣轻视蔺相如,只顾相互嘻哈玩笑。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国开中学(中职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用法相同的是(     
A.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古之学者必有师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学前教育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先乎吾(本来)
B.童子之师(那些)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类、辈)
D.作《师说》以之(赠送)       是故贵无贱(没有)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圣人之所以为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吾从而
C.圣人也亦远矣
D.孔子郯子、长弘、师襄、老聃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人非生而知之者
D.或师焉,或不焉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道之不传也久矣
B.焉,或不焉
C.是故益圣,愚益愚
D.假舟楫者,非能
6.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师道之不也久矣          ②六艺经皆通习之
B.①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②圣人无常
C.①作《师说》以          笑大方
D.①其为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7.翻译句子。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A)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与“大王来何操”句式不同的是(     
A.夫晋,何厌之有B.时人莫之许也
C.俟我于城隅D.古之人不余欺也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学前教育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C.沛公已去,至军中            间:走小路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颋曰:老儒常语耳!征不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征书檄                    典:主管
B.征不                    谢:告辞
C.归唐者                    卒:通“猝”,仓促
D.不早自                    图:谋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威之所半天下                           未几,成归,如冰雪
B.窦建德陷黎阳                           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C.贼粮尽                                 庸人尚羞之
D.不早自图,大事去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
2)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2024-08-0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小船
B.因得所谓石钟者                           观察
C.至夜月明                                 通“暮”,晚上
D.曰此鹳鹤也                                 有的人
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指代苏迈
B.徐察之                                        表示递进
C.涵淡澎湃为此也                           表示因果
D.不知浅深                                 代指微波
3.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而大声发于水上                           君子生非异也
B.磔磔云霄间                                 蚓无爪牙之利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吾知也
4.根据苏轼的考察,下列与石钟山命名无关的一项是(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②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③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④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⑤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职教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材料一:

子谓颜渊曰:用①之则行②,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材料二:

淳于髡③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用:任用。②行:做事。③淳于髡(kūn):齐国著名辩士,曾在齐威王、齐宣王和梁惠王的朝廷做官。

(1)源自这两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男女授受不亲”外,还有“______”,两则材料划线的句子都能体现儒家中庸哲学的______特点。
(2)材料二体现出了孟子的哪些观点?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节选自《隋书·循吏传》,有删改)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者多死                      是:代词,代“不相看养,孝义道绝”。
B.所得秩俸,尽用            市:动词,买。
C.召其亲戚而之曰               谕:动词,告诉。
D.诸病家子孙惭而去            谢:动词,认错、谢罪。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母氏所养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B.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分遣官人巡检部内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凡有疾病,皆床舆来               不赂者赂者丧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2024-08-0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年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是荀况,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