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5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恬静与自然,表达了诗人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官场的束缚与田园的自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心境。
1 .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各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两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四周围绕。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图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淳朴。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斗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指容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
3.下面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后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题(三)(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选自《左传》,讲述了郑国在晋国和秦国的围攻下,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解围的故事。文章通过烛之武的智慧和口才,展现了在国家危难时刻,智者的重要作用。烛之武以理服人,劝说秦伯放弃攻郑,成功化解了危机。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突出了智慧在外交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诸侯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权谋斗争。

2 . 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朝济而夕设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这里指版筑的工事
D.秦伯说,与郑人             盟:盟誓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若舍郑为东道主       ②焉用亡郑陪邻
B.①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
D.①无能也已                 ②且君尝晋君赐矣
3.翻译下列句子。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节选自苏轼的《赤壁赋》,通过主客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客人借吹箫抒发对历史英雄曹操的感叹,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悲伤。苏子则以水与月为喻,阐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强调了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体现了苏轼旷达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B.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以……为伴侣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了解,知道
2.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3.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24-09-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矛盾与和解。蔺相如以其智慧和大局观,避免了与廉颇的正面冲突,最终感化了廉颇,使两人成为生死之交。文章通过对话和行动,生动刻画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的勇于认错,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友谊,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的主题。

4 . 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B.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袒伏斧质,指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表示愿意接受责罚。两种都是古代向对方请罪的方式。“肉袒伏斧质”比“负荆请罪”所犯的罪更严重。
B.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沸水在一个大锅里烹煮。我们知道的历史人物受过的酷刑有司马迁宫刑、商鞅车裂、孙膑膑刑(被剜去膝盖骨,变成瘫痪)、戚夫人人彘。
C.“位在廉颇之右”,古代的时候,官职以左为尊,但是有的朝代不是如此,如汉朝的时候,是以右为尊的。右尊于左,次于贵左。汉代时官位设置右卿大于左卿。
D.刎颈之交,指割脖子的交情和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古代表示友谊的还有贫贱之交、金兰之交、患难之交、八拜之交、莫逆之交等。
3.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王重用,官位居于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目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廉颇心理的不平衡。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的不满,而他善于做比,委婉劝解门客,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刘氏寡妇的善行,展现了她在艰难生活中的无私与仁爱。刘氏不仅辛勤劳作,还乐于助人,尽管自己生活困苦,却常常接济邻里。文章通过刘氏儿子在母亲去世后才明白母亲善举的情节,突显了善行的深远影响和邻里间的互助精神。故事情节简洁明了,语言质朴,蕴含了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强调了“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①。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氏以己之衣之(赠送)B.乡里称其善(像盐的味道)
C.乡邻衣物(给予)D.时刘儿方母之善举也(明白,醒悟)
2.选文中“昼则疾耕作于田间”的“于”字的意思为(     
A.介词,在B.在……方面
C.表原因,由于D.助词,无意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出自《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荆轲刺秦前的壮烈场景。太子丹及宾客们以白衣冠送别荆轲,表现出对他的敬重和悲壮之情。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士人们无不感动流泪,气氛悲壮慷慨。荆轲毅然上车离去,表现出他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勇气。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突出了荆轲的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发尽指冠
D.越国以
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
A.又前为歌
B.秦王惊,自引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奉地图匣
D.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描写了鸿门宴上项羽与刘邦的紧张对峙。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现了项羽的优柔寡断和范增的果断决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拔剑相护,情节紧张,扣人心弦。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各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权谋斗争的激烈。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沛公于坐          因:马上
B.常以身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庄则入为寿             寿:祝寿
D.君王与沛公          饮:喝酒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及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B.得复见将军
C.乃设九宾礼D.苛政猛虎也
3.下列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这么做,我们这些人将来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B.只有这样做,我们这些人将来才能俘虏他们。
C.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
D.只有这样做,你们这些人将来才能俘虏他们。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苏子与客人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客人吹箫引发了对曹操昔日辉煌与今日渺茫的感叹,苏子则以水与月的永恒不变来回应,强调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文章通过对比和对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B.顺流而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以……为伴侣
D.客亦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了解,知道
2.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题(一)(基础模块下册)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首诗是李白的经典之作。诗人以豪放的笔调,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尽显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现实的不满。全诗气势磅礴,情感跌宕起伏,如黄河之水奔腾汹涌,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豪放与壮志未酬的复杂心境,充满强烈的感染力。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1)《将进酒》是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2)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1.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斗酒十千恣欢谑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进酒,饮酒。
B.李白怀才不遇,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宴饮,借酒抒情,一泄其寂寞的愁怀,由此产生了《将进酒》这首律诗。
C.诗中所云“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语句,表面看是宣扬及时行乐,实则展现了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
D.诗人在诗中有对人生失意的激愤和慨叹,有对时光流逝的暗示,但总的基调却是豪迈激昂的,展现了其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3.下列对《将进酒》中相关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中,诗人以黄河水一去不返喻韶光易逝,时间一去不复返,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中,诗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四个短句的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不但富于变化,也使我们似乎听到了诗人在席上频频的劝酒声。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这首诗的主旨句。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题(一)(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技艺和心得,巧妙地借树喻人,揭示了治理国家和管理百姓的道理。文章通过对比种树方法,批评了官吏的繁琐政令,强调顺应自然、尊重事物本性的管理之道。文笔简洁生动,寓意深刻,既有叙事的趣味,又富有哲理,体现了柳宗元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治理方式的追求。

10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种树郭橐驼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隆然伏行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B.且硕茂,蚤以蕃     实:果实
C.根拳而土     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矣。   离:背离,远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不如而厚遇之
B.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不然     请立太子为王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
B.本文多用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也加强说理的力度。
C.作者巧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
D.作者借“知种树而已”的驼者发声,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对吏治的弊端直接予以抨击,笔锋犀利。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题(二)(基础模块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