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主要介绍了项羽的早年经历及其家族背景。通过描述项羽的学习经历、力量和才气,展现了他非凡的天赋和雄心壮志。项羽虽在书法和剑术上未成,但他对兵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天赋,预示了他未来在军事上的成就。同时,项梁对项羽的培养和信任也为项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整体文字简洁有力,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不凡之处。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择相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项梁尝有栎阳逮A乃请B蕲狱C掾曹咎书D抵栎阳狱E掾司马欣F以故事得已G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学书不成”的“书”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书”是不同的意思。
B.“项梁怒之”的“怒”与“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的“怒”,都是意动用法。
C.“不足学”的“足”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足”是不同的意思
D.“又不肯竟学”的“竟”与“未竟之事”是同样的意思。
3.翻译句子: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拓展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文言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杀之。(状语后置句)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C.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
D.沛公安在?(状语后置句)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拓展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句子的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头发
B.道芷阳
C.沛公霸上
D.常以身蔽沛公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拓展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沛公居山东时
D.距关,毋内诸侯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拓展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散文,通过描述一个名叫郭橐驼的人种树的经验,阐述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思想,并借此隐喻治国理政的道理。文章中,郭橐驼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种树技艺高超,他种的树不仅成活率高,而且长得茂盛,结果实多。他种树的秘诀在于顺应树木的自然本性,不过多的干预,让树木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柳宗元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他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⑴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⑵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⑶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⑷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⑸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非吾     业:职业B.见长人者烦其令     好:喜欢
C.官命尔耕       促:催促D.故病且       怠:怠慢
2.下列各句中,句式属于倒装的一项是(     
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对课文片段中有关字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硕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句中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4.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B.本文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胥吏扰民。
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D.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5.对《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人物传记,但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
B.本文阐明了“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文章由事及理,通过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
D.文章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端,委婉指责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
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之作。上阕以大江起兴,描绘赤壁壮丽景色,引出千古风流人物。下阕聚焦周瑜,刻画其雄姿英发,反衬自身壮志未酬。结尾以“人生如梦”表达旷达超脱,全词豪放雄浑,意境宏大。

6 . 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题,与内容有关。
B.“故垒”的意思是旧城墙。“人道”意思是“人们(都)说”。
C.“遥想”是一个总领词,所领的范围直至“早生华发”一句。
D.“酹江月”意思是以酒祭奠江水中那一轮永恒不变的月亮。
2.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3.对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虽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却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
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了词作的豪放风格。
6.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对课文《促织》最后一段“异史氏曰”的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揭示了黎民百姓悲剧命运的根源,寄讽谏之旨。
B.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C.作者借古讽今,揭露了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D.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感。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寘之河之干兮B.早缫而绪
C.昂其直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鸡豚       遂:成、养好
B.不不穑        稼:收获
C.早以蕃       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D.抚军亦厚            赉:赏赐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通过对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的悲惨景象和新中国人民战胜瘟疫的壮丽图景的对比,展现了旧社会的黑暗与新社会的光明。诗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新中国建设的无限热情,语言豪迈,意境开阔,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领袖风范和博大的胸怀。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

6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1)鬼唱歌: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2)尽舜尧:《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为舜尧。(3)红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4)三河: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1.下面对这连章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写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旧中国血吸虫病长期流行,广大农村凄凉萧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
B.“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在尾联中,诗人挖掘了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积极意义,把牛郎作为劳动人民的神,在天上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
C.“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银锄落”“铁臂摇”,写农民大力兴修水利。诗人从正面来描述劈山治水的劳动场面,有力地表现了“送瘟神”的真正动力。
D.最后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写实,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联写到中国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可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肃杀黯淡,但由于旧中国社会腐败黑暗,即使神医华佗再世也对血吸虫病这一顽疾无可奈何。
B.第一首诗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在血吸虫病的肆虐下,村落不见庄稼,到处杂草丛生,千家万户人丁稀少,人民群众体弱多病,死气沉沉的阴森惨状。
C.第二首诗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五岭泛指山脉,三河泛指河流,代表了整个中国。“银锄落”,写农民在山上劳动,“铁臂摇”写工农大力兴修水利,通过描绘改天换地来反映送瘟神的伟大实践。
D.第二首诗尾联点题,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人们已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用这些来送走瘟神,表达了对瘟神的敬畏之情,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
3.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内容上都以血吸虫病为写作题材,情感上都体现了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
B.第一首,内容上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
C.第二首,内容上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D.这两首诗既独立成章,又有机联系,前首写旧社会之悲,后首写新时代之喜,成为一个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统一整体。
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这两首诗反映的瘟情与血吸虫病有关。血吸虫是一种白色线状寄生虫,寄生在钉螺体内,成虫钻进人的皮肤引发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患者腹部肿大,晚期会引起肝脾肿大,肝硬化,直至死亡。
B.第一首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并为下两句作了铺垫,将血吸虫的问题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广阔的思想境界和博大的胸怀。
C.“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里的舜尧指的是像尧和舜一样贤能的人,即劳动人民自己。
D.“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用一个设问句,以景结情。百姓焚化纸船,点起明烛,形象地写出了民间祛灾病、禳不祥、驱瘟神、除恶鬼的“送瘟神”习俗。
5.下列对《送瘟神》(其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后一句将6亿中国人民比作我国古代传统的明君尧舜,对人民群众创造人间奇迹的英雄气概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和评价。
B.颔联写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山山水水被驯服,能使“河水让路,高山低头”。
C.尾联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表达了诗人对终于“送”走了“瘟神”的喜悦;后一句写实,介绍如何“送瘟神”的民间习俗。
D.诗歌暗含对比:在旧时代,山河被瘟神糟蹋,即使美丽也是枉然。而在新时代的神州,山水也焕发了青春,大地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巡天”,正如作者的想象飞腾。从全诗的结构来说,这两句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飞跃。
C.“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红雨”指桃花,这句话是用比喻手法,把千百万群众的高涨热情,比作到处掀起的红色高潮。
D.本诗思想深刻,意气豪迈。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也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
7.简析第二首诗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怎样描写新中国欣欣向荣,战胜瘟神的景象的?
8.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两首诗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七律二首 送瘟神》(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