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荷花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得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B.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
C.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写与实写相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水生及水生嫂是实写,水生父亲及儿子、同村的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详写,其他人物着墨不多。
2.“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中,句号可否改成逗号,请分析。
3.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
2024-04-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六)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可爱的冤仇人

吴念真

我很讨厌那个警察。从外表就开始讨厌起。

秃头、凸肚,还有……狐臭。他的制服从来没有平整过,而且不是少了扣子就是绽了缝。有一次,我妈好心地要他脱下来帮他补,他竟然穿着已然发黄而且到处是破洞的内衣,腆着肚皮和一堆矿工在树下喝起太白酒配三文鱼。

听大人说他和主管不合,所以不但老是升不上去,而且分配的管区就是我们那个从派出所要走一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的小村落。

他没有太太,据说是在基隆河边淘煤炭时不幸淹死了;不过,有个女儿低我两个年级,她应该像妈妈吧,因为没她爸爸那么胖,而且长得还算好看。

这个女儿经常是我们那边的人送他礼物的好借口,比如春末夏初,我妈会到隔壁村落挖竹笋,看到他就会给一袋,说:炒一炒,给你女儿带便当。

过年全村偷杀猪,那种没盖税印的肉,我父亲甚至都会明目张胆地给他一大块,然后一本正经地说:这块死猪仔肉,带回去给女儿补一补。

父亲这辈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好赌。每年至少总有一次妈妈会因赌博这件事和父亲吵到离家出走,不是呛声要断缘断念当尼姑,就是要去台北帮佣自己赚自己吃,而最后通常都是我循意透露给别人的口信,去不同的地方求她回来。

有一次我受不了,把这样的事写在日记上,老师跟我说可以写一封检举信给派出所,要他们去抓赌;老师特别交代说:要写真实姓名和地址,不然警察不理你。

不知道是老师太单纯还是我太蠢,我真的认真地写了信,趁派出所的服务台没人的时候往上头一摆,然后快跑逃开。

两三天后的一个周末,下课回到家,我看到那个警察正开心地跟父亲以及其他叔叔伯伯在树下喝酒聊天,他一看到我就说:应该是她写的吧,没想到小小的个头文笔却那么好!

他竟然把我那封检举信拿给半个村子的人观赏!

我被父亲吊起来狠狠地打,叔叔伯伯还在一旁加油添醋地说:这么小就学会当抓耙子①,该打!

最后拦阻父亲并且帮我解下绳子的虽然也是他,但,从那时候开始到我离家到台北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再也没正眼看过他一次。

再看到他是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事。

那时父亲因矽肺②经常住院,有一天我去医院探视,才打开病房的门闻到一股浓烈而熟悉的狐臭味,不用说就知道坐在父亲床边的那个老人是谁了。

他笑着问我说:还认得我吗?

我心里想说:要忘掉你还真难咧!

他得意地跟我说:刚刚我还跟你多桑③讲,我眼光真的不错,小时候就看出你文笔好,你看,现在不但在报纸上写文章,还写电影写到这么出名。

最后一次看到他,是在父亲的告别式上。那是一个台风天,跟大多数人一样,他全身湿透;不过比较特别的是,他还没拈香就先走到我的面前,嘴唇颤动了好久才哽咽地说:要孝顺你妈妈哦,你爸爸跟我说过,说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妈妈……”

不知道是现场线香的味道太过浓烈还是怎样,虽然靠我那么近,近到可以清晰地看见泪水顺着他深深的法令纹流到下巴,我却没闻到他身上有任何让人不舒服的异味。

几个月前,我去一个大学演讲,结束的时候一个孩子过来问我认不认识某某某?说那个人是他的外祖父,就是当年害我被父亲吊起来打的那个警察。

他说,外祖父常放《多桑》的DVD 给人家看,然后跟人家说:那个警察就是我啦!那个吴念真记得我哦!

他说,他外祖父死了,两年前的冬天。

说出殡的前一晚,他们把《多桑》的DVD在他的灵前又放了一遍,因为外祖父曾经说,电影里的那些矿工都是他的至交,万一那一天,他们一定会来帮我带路,跟我做伴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

【注】①抓耙子:原意是抓痒的工具,引申义是告密者。②矽肺:尘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③多桑:日文,台湾当地对父亲的称呼。④《多桑》:发行于1994年,是台湾电影中第一部触及战后日本殖民主义效应的作品,是由吴念真自编自导的一部个人色彩浓厚的传记式电影。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那位警察的形象特点。
2.小说中多次提到“狐臭”,请结合全篇分析其作用。
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常常以各种借口给那位警察送礼,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警察的畏惧。
B.那位令人讨厌的警察,相貌丑陋,有狐臭,并且不注意外表,穿着大大咧咧;这些是“我”讨厌他的重要原因。
C.当“我”被父亲吊起来打时,叔叔伯伯还在旁边加油添醋,体现了人们对这种背后告状行径的反感,也能反映出人们亲情的淡漠。
D.当父亲病重及父亲去世时,都能看到那位警察的身影,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警察虽然外表令人讨厌,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内心。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30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哗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3分钟、4分钟,也许10分钟、8分钟。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选文出自《________》一文,作者是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下来(     ) (     ) 荆棘(     )(     )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心惊肉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窸窸窣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怂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出香雪怎样的感受。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汪曾祺这篇小说符合他一贯的小说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老师沈从文在教作文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要贴着人物来写”。汪曾祺自己解释这句话你必须站在人物的立场想,看到人物所看到的,想到人物所想到的,并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
B.这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捡烂纸的老头,这样的老人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有多少人倾注过自己的关注?这是汪曾祺对待底层劳动人民的态度,他是带着猎奇、淡漠的态度来对待捡烂纸的老人。
C.我们不知道这个老头经历了什么,他也肯定不是生下来就是捡烂纸的。人生的沧桑经历让他不得不以捡烂纸为生,但这并没有磨平他的棱角。他为人冲动,为了一点小事,竟然要和年轻人叫阵。
D.最后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重要。我们知道他努力工作,省吃俭用的省下这些钱,肯定有他自己的用处,他并没有“吃光花光,身体健康”。
E.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底层人民的光芒吧。他身上也体现着传统的劳动人民身上的特点,不舍得花钱,喜欢省钱等等。其实这一点上和杨绛写的《老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2.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3.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2024-04-2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到处地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痴。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因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平。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粒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芸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一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祝福》的选段,完成各题。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蓬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①)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地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荐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吗?

1.选段中①②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①_______________
①A.仿佛   B.好像   C.大致   D.大约   ②A.真 B.像   C.确 D.怕
2.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3.对卫老婆子来了之后,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1.以上文段出自____篇小说《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被誉为中国文坛的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使       (     )     (     )
3.从修辞角度分析“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这句话。
4.小说的开头(第一段)很有特色,请分析一下。
5.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
6.选文刻画老人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折射出当地怎样的民风?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胡记面馆

马苏玥

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②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③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

④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⑤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刀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⑥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⑦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

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⑫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⑬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⑭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⑮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⑯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⑰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⑱胡良回了老街。

⑲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⑳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㉑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㉓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2.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4.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两例分析。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金大力》(节选),完成各题。

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为什么叫他金大力,已经无从查考。他姓金,块头倒是很大。他家放剩饭的淘箩,年下腌制的风鱼咸肉,都挂得很高,别人够不着,他一伸手就能取下来,不用使竹竿叉棍去挑,也不用垫一张凳子。身大力不亏,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明。关于他的大力,没有什么传说的故事,他没有表演过一次,也没有人和他较量过。他这人是不会当众表演,更不会和任何人较量的。因此,大力只是想当然耳。是不是和戏里的金大力有什么关系呢?也说不定。也许有。 他很老实,也没有什么本事,这一点倒和戏里的金大力有点像。戏里的金大力只是个傻大个儿,哪次打架都有他,有黄天霸就有他,但哪回他也没有打得很出色。人们在提起金大力时,并不和戏台上那个戴着红缨帽或盘着一条大辫子,拿着一根可笑的武器——一根红漆的木棍的那个金大力的形象联系起来。这个金大力和那个金大力不大相干。这个金大力只是一个块头很大的,家里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本人是个瓦匠头儿的老实人。

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

按说,瓦匠里当头儿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儿,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好人缘会那么好。

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一般的零活,比如捡个漏,修补一下被雨水冲坍的山墙,这些,直接雇两个瓦匠来就行了,不必通过金大力。若是新建房屋,或翻盖旧房,就会把金大力叫来。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就告辞出来。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老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告。主人家点了头,他就去约人、备料。到窑上订砖、订瓦,到石灰行去订石灰、麻刀、纸脚。他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手钱的好处。

这里兴建动工有许多风俗。先得破土。由金大力用铁锹挖起一小块土,铲得四方四正,用红纸包好,供在神像前面。——这一方土要到完工时才撤去。然后,主人家要请一桌酒。这桌酒有两点特别处,一是席面所用器皿都十分粗糙,红漆筷子,蓝花粗瓷大碗;二是,菜除了猪肉、豆腐外,必有一道泥鳅。这好像有一点是和泥瓦匠开玩笑,但瓦匠都不见怪,因为这是规矩。这桌酒,主人是不陪的,只是出来道一声诸位多辛苦,然后就委托金大力:金师傅,你陪陪吧!金大力就代替了主人,举起酒杯,喝下一口淡酒。这时木匠已经把房架立好,到了择定的吉时的五更头,上了梁。梁柱上贴了一副大红对子:登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两边各立了一面筛子,筛子里斜贴了大红斗方,斗方的四角写着吉星高照,金大力点起一挂鞭,泥瓦工程就开始了。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石灰里兑了锅烟——和黄泥。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儿,金大力看看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撮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不高,这些都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好嘞,我们会照看。明儿见,金师傅!

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再说,我家里还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我不比你们指身为业。这我就知足。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职业、性格和家庭情况,金大力普通得连他的大名都无人知晓,他是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
B.这篇小说除了几句简单的对话描写,没有使用其他的描写手法。
C.金大力高大结实,沉默寡言,当地人很信赖他。
D.金大力虽普通,但他身上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很多美德。
2.梁柱上贴了一副大红对子:“登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此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A.强调B.直接引用C.转折D.特殊含义
3.这里兴建动工有许多风俗。先得“破土”。该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A.强调B.引用C.转折D.特殊含义
4.第四段描写了金大力在工地的一天,请用几个四字词语概括他的活动过程。
5.第五、六段的生活环境描写充满了生活气息,请试着说说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6.你喜欢金大力这个人物形象吗?并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理由。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家宝

凌晶年

①有一档《家有传家宝》电视节目,开播几期,就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与好评,说是比有些鉴宝节目有品位,收视率很快飙升。这档节目之所以火,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是传家宝极少有赝品,有假货;其二,传家宝往往有故事,有真实的故事,与煽情无关,与编造无关。

②这不,上一期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80后,他说,他要借这个平台,晒他爷爷传给他爹,他爹传给他的一件宝贝。

③什么宝贝呢?

④一块银圆。

观众席上顿时发出嘘声一片,类似喝倒彩。你想想,上几期,人家亮出的都是压箱底的宝贝,有的传了好几代人,有的价值连城,你一块小小的银圆,有什么资格到这个大舞台来显摆。大家都不以为然。

⑥这位80后,不亢不卑地说:刚才有人可能认为我小题大做了,一块银圆也能算宝贝。是的,一块银圆值不了几个钱。但在我家,确实当作传家宝,因为没有这块银圆,我爷爷早不在人世,也就没有我父亲,没有父亲就没有我。好,不扯远,我来说说我家这块银圆的来历。

那是1943年冬天,一场与日本鬼子的恶战马上要拉开了,开战前两天,我爷爷石国栋心里琢磨着当兵这么多年攒下的三块银圆,该怎么办。他上过战场,知道打仗的残酷,一交火,就是你死我活,也许过不了几天自己就为国捐躯了,银圆如果寄到家里,多少能给家里些许帮衬。也算自己为家里尽了最后一点力。想到这儿,他一刻不敢耽误,赶到邮局,寄了两块银圆到家里。

我爷爷留下了一块银圆,盘算着怎么花。他走过小酒馆,想一醉方休,可银圆都攥出了汗,终究没舍得花。

就在他在街上漫无目的转悠的时候,看到前面有几个人围着在看什么,挤过去一看,有位老妇人在伤心地哭诉,说,自己被骗了,给了她一块假银圆。

⑩石国栋感觉那老妇人有点像自己的娘,感觉就像自己的娘被人骗了。他上前对老妇人说:大娘,不要哭了,你把银圆给我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⑪石国栋把老妇人递给他的一枚银圆放到嘴前,用力吹了一口气,又放到耳边听回音,吹了两回,听了两回后,他把银圆还给老妇人,说:这银圆是真的,你赶快拿着回家吧。

⑫老妇人开始不肯相信,她反反复复看了手里的银圆,也吹了一下,听了一下,破涕为笑,难道刚才自己眼花?疑疑惑惑的她,对着石国栋千恩万谢而去。

⑬石国栋把换下的假银圆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回到了兵营。

⑭第三天,石国栋就在城外与小鬼子干上了。那仗啊,打得天昏地暗,眼看自己的弟兄一个接一个倒下,石国栋知道,也许下一刻就轮到自己了。突然,一颗子弹击中胸口,他倒下了,但竟然没有死,一摸胸口,那一颗子弹打在了假银圆上,假银圆被打出了一个瘪囊,差点就穿了。谢天谢地,这假银圆什么材质,挡住了子弹,救了他一命。石国栋怀疑那老妇人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来度化他的。从此,这块银圆再没有离身,他一直妥善地保存着。

⑮新中国成立后,石国栋把这故事讲给了他儿子听,把银圆当作传家宝传给了儿子,告诫他多做善事,自有福报。

80后小伙子说:前不久,我父亲把这枚银圆交到了我手里。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我懂他的意思。我今天来这节目,不是来炫耀我家的宝贝,更不是来拍卖宝贝,我只是想告诉各位,我愿意做义工回报社会。另外,如果有哪家博物馆想收藏我爷爷留下的这枚银圆,我也愿意捐赠。毕竟,与70多年前的抗战有关,这枚假银圆是一个小小的见证。

突然,观众席上爆发了长久的掌声

(选自《永远的箫声》西苑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     
A.小说中《家有传家宝》节目之所以红火,是因为不管是节目里的“传家宝”,还是“传家宝”背后的故事,大多是真实的。
B.小说的情节基本靠主人公口述,所以情节略显平淡,不够曲折。
C.小说中的“传家宝”虽然不是真的银圆,但它的价值却远超过银圆的价值。
D.“他走过小酒馆,想一醉方休,可银圆都攥出了汗,终究没舍得花。”这一句中的“攥”,写出了爷爷是否用仅剩的一块银圆买酒喝的内心的纠结,刻画出爷爷节俭的形象。
E.小说对人物采用多种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外貌描写。
2.阅读全文,简述“传家宝”的来历。
3.文章首尾两次写观众的反应,有哪些作用?
观众席上顿时发出嘘声一片,类似喝倒彩。
突然,观众席上爆发了长久的掌声。
4.文中多处设置悬念,使小说引人入胜,请找出其中的两处。
5.假如你是《2023中国年度小小说》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录进下面哪个专辑?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述理由。
A.似水流年     B.良善家风     C.大师风范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技师学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