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638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1.以上文段出自____篇小说《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被誉为中国文坛的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使       (     )     (     )
3.从修辞角度分析“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这句话。
4.小说的开头(第一段)很有特色,请分析一下。
5.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
6.选文刻画老人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折射出当地怎样的民风?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天,父亲从地里挑回一担山芋,倒到地上,正要挑起空筐走,我跑过去一屁股坐进一只筐里,要他挑我到地里。父亲捏捏我的小胖脸蛋儿,从门口搬来两块土坯,放进另一只筐里,挑起来……于是,我在颤悠悠的箩筐里,和着父亲哼哼唧唧的小调儿,张开翅膀飞了起来

我老远就站在筐里向母亲炫耀,我是想让母亲来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快乐。不料母亲却阴下脸,骂我太不懂事,太不像话:你爹都挑了一天了,不累?我疑惑地看父亲,父亲向我撇撇嘴、斜斜眼,又笑了笑,摇摇头——哦!他不累呢!我白了母亲一眼,跑向一边捉蚂蚱去了。

回来的路上,扁担在山芋的重压下,发出沉闷的吱呀”“吱呀声。我挥着山芋藤在父亲身后驾!驾!地学着他犁田驱牛时的动作大叫着,一会儿又跑到父亲面前做鬼脸。我想到母亲刚才骂我的话,又求证似的问:爹,你是不累吧……?扁担下的父亲乜了我一眼,挤出一丝笑意:不……不累!我一听,感觉还是我比母亲更懂父亲。

我跑去向一位小伙伴传达我坐在箩筐里让爹挑着的美妙感觉,当然,我没忘了极力向他炫耀我爹不累。小伙伴终归抵挡不住快乐的诱惑,以保证以后不再欺负我为条件,请求我答应让他也坐坐我爹的箩筐。

父亲正站在水缸边用葫芦瓢咕噜咕噜地喝着井水。我坐进一只筐里,示意小伙伴坐。小伙伴瑟瑟地不敢坐。我怂恿他:不要紧,我爹不累……父亲走过来,瞪了我一眼,我噘嘴,乜着母亲:不是呀?你刚才说了,你不累的,你不累的……父亲呲了呲嘴:嗯,不累!就擦擦额头的汗,挑起担子,在纷飞的石子雨中(我和小伙伴在筐里打石子仗),又走进了夕阳的余晖里……

到了地里,母亲走过来就给我两个耳刮子,骂父亲:牛啊?累死倒也罢了……父亲擦着脸上的汗,憨憨地说:娃子乐呢,不累!

晚上,我蜷缩在父亲的怀里,享受着他蒲扇挥舞下的那一块无蚊区的安全与宁静。但偶尔,父亲许是偷懒了——蒲扇高高地举起,到了空中却慢慢地静住了。蚊子就抓住这个机会,偷袭了我。迷迷糊糊中的我就在父亲的怀里拳打脚踢起来,嘴里咕咕噜噜地骂着:你不累,还不打蚊子……这时,父亲就触电般哦……一声,蒲扇就跟着夸张地舞动起来。我又模模糊糊听母亲说:累了,我来吧……父亲喃喃地说:不累……

如今,我也成了父亲。整日奔波在外,回到家常常连饭碗都懒得端,但还必须耐心、虔诚地面对儿子无休止的各种问题和游戏。多少次,我精疲力竭,腰酸背痛,但面对儿子可爱的样子,我立时又不觉得累,趴到地上,撑起两手,撅着屁股。儿子耀武扬威地跨上我的背,挥着鞭子,驾!”“驾!地驰向战场……

一天,妻子对儿子说:宝宝,爸爸累了,歇会儿吧……儿子这才像是想起了什么,斜过头,像将军对良马的爱抚,用小手揪起我的一只耳朵:爸爸,你累了?

我侧起头,见他满脸的失望和沮丧,连声说:不……不累!

儿子一听,对他母亲鄙夷地乜一眼,说:哼,爸爸不累呢……的一声,冲锋陷阵去了……

这时我才明白:男人做了父亲,就不再累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pēi)B.(xuàn)耀C.(juē)嘴D.(jǔ)丧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诱惑:吸引,招引B.怂恿:鼓动别人做坏事
C.蜷缩:蜷曲而收缩D.鄙夷:轻视,看不起
3.下列对第1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开翅膀”刻画了坐在箩筐里的“我”快乐的情形。
B.“飞了起来”传递了“我”内心的惬意与甜蜜的感受。
C.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在父亲的疼爱中处在一种飘飘然的幸福之中。
D.这句话表明,“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亲的痛苦上,却又浑然不觉。
4.下列对第3段中的一些词句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担发出沉闷的“吱呀、吱呀”声,表明父亲肩上的负担之重。
B.面对父亲,“我”学着“赶牛的动作”,刻画了“我”当时的无知。
C.“又求证似的问”,表明当时的“我”对负担的单纯而又幼稚的理解。
D.“挤出一丝笑意”,表达了父亲对于不懂事的儿子的爱恨交加的感情。
5.下列对第4、5、6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父亲箩筐里的美妙感觉引起了小伙伴的嫉妒,以至于“我”被欺负。
B.“我”怂恿小伙伴坐进了箩筐,目的就是要向他炫耀自己的父亲有多么强大。
C.看到“我”和小伙伴都已经坐到箩筐里,父亲虽然不高兴但是也没有拒绝。
D.父母对待“我”的态度截然不同,显示出他们在教育孩子上有着巨大分歧。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纷飞的石子雨中,又走进了夕阳的余晖里……
B.晚上,我蜷缩在父亲的怀里。
C.蚊子就抓住这个机会,偷袭了我。
D.父亲就触电般“哦……”一声。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说自己“不累”的话语,曾经让年少的“我”信以为真,并以为骄傲。
B.年少的“我”不能完全体味父母的爱,尽管无时无刻不在享受这种爱的庇护。
C.直到自己也为人父时,“我”才意识到父亲的“不累”其实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D.整篇文章将“我”与父亲对比来写,突出了社会中真正高大与可敬的父亲形象。
8.下列各组词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父亲不会说累B.我和我的父亲
C.累不垮的父亲D.回忆我的父亲
2024-03-3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这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在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看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来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通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⑥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阿姨有好多书呢。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

⑦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多少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稳安详的生活。

⑧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着,但女孩却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的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刚从某名牌大学毕业,已找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⑨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解脱了我,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了一桩心愿:喊您一声‘妈妈’。话音刚落,女孩已泪流满面。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忧郁起来,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⑩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本文多处用细节描写刻画出女老师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的形象,请结合文章第④⑤段举两处作相应的分析,并说说老师的行为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为人之道”。
3.有人评论说:“本文第⑦段是闲笔,可以删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4.有些版本将本文标题改为“十年前的妈妈”,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改为此标题的好处。
5.请根据文本内容,以“笑容”为关键词,为本文补写一个合理的结尾,字数不超过25个字。
6.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故事的起因是“我的老师”接到一个被指责“你家小孩偷书”的陌生电话。
B.小说的标题“改变一生的闪念”的“闪念”是指陌生小女孩因一念之差偷了书店的书。
C.老师将小女孩领回了家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了老师对女孩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为几十年后长大的小女孩登门识路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依据。
D.第③段“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中的“怎么回事”指的是女儿之前在书店偷了书,现在书店工作人员找家长算账来了。
E.第⑥段小女孩临走时,女老师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是想提醒小女孩不要再做偷书这样的傻事,而且还赞扬了她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2024-07-2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碟毛豆

吕志军

夏夜的楼下是一溜儿小吃摊,串串、烤肉、炒米皮、湖南米粉、炸鸡柳……十几家摊子把夜市烘托得热闹了近百米,每天晚上来这里吃宵夜的,十一二点才渐渐消停。

我不太喜欢吃夜摊,觉得不卫生,但耐不住女儿央求,在一家鸡柳摊子坐下。鸡柳是女儿的挚爱,每次逛街,只要碰见必会买,要么捧着袋子边走边吃,要么带回家慢慢品尝。

鸡柳摊子在夜市最西头,倒也清静一些。女儿和妻子要了鸡柳,又去别的摊子选吃的。不多一会儿,鸡柳、烤肉等小吃纷纷上了桌。我不喝酒,妻子点了杯饮料,吃着喝着,时间慢慢消磨着。

这时,有一个特别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麦豆,卖麦豆。

是一个半大小子。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笼,竹笼里铺着塑料纸,上面盖着毛巾。小子念叨着麦豆,麦豆,一条腿一拉一拉地从夜市东头往西头过来了。有人要了,他把笼放在地上,用碟子从笼里盛出麦豆来,抖抖索索地放在客人桌子上。显然,他不仅手脚有疾病,智力也是有缺陷的,说话都成问题,把毛豆说成了麦豆。待客人扫他胸前的二维码付了账,他又把竹笼像先前一样在胳膊上挎好,腿一拉一拉地寻找下一位买主,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麦豆,卖麦豆

不要买。我提醒妻子。女儿喜欢鸡柳,妻子喜欢菜蔬,但晚上的毛豆让我一点也不放心。

是啊,他手那么笨拙,谁知道洗得净不净?女儿很快和我达成共识。

毛豆要煮得好,味道很鲜的。妻子说。

总之不要吃来路不明的东西。我再次给她打预防针。

有一次咱们吃完夜摊,肚子……我继续说,妻子碰了碰我,她怕影响女儿的食欲。

麦豆,卖麦豆。小伙子已经到了身边。他的脚拖拉着地,嘶嘶地响。灯光下,他其实并不是半大小子,而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胡子密密乱乱的,贴上去一样假,含糊不清的卖麦豆吆喝从这胡子下跑出来,加重了这种虚假感。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不买的念头。

最后一碟,麦豆,卖麦豆。我们已是夜摊尽头,他似乎也希望在我们这里售罄毛豆。

我掀开竹笼看了一眼,嚷道,最后一碟?起码还有两碟!你还会骗人哩!可怜之人必有……妻子又碰了碰我。

你看,你看,为了卖他的毛豆,他真的骗人呢!我对女儿说,力图证明我是对的。

真的,笼底还有一些毛豆,绝不止一碟。

麦豆,卖麦豆,最后一碟。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巾揭开,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我们看着筐底剩下的毛豆哈哈大笑。

这么明显的谎话,也只有他这样不够用的脑袋相信吧。

我把空碟子铲下去,又是满满一碟。这是几碟子?

麦豆,最后一碟,卖麦豆。男人盯着两碟子毛豆继续吆喝着。

妻子尝了一角毛豆说:很鲜的。来一碟。我还没来得及阻拦,她已经扫码付了钱。男人给妻子鞠个躬,腿一拉一拉地走了。

你怜悯人,但不能纵容撒谎。我说。

真的很新鲜。妻子愉快地吃起来,给我和女儿也递过来。

我拒绝。这顿宵夜因为这碟毛豆而有些郁闷。

临走,一个摊主把一包毛豆递到了妻子手中,看您挺喜欢的,这点儿毛豆带回家吃吧。我们一家莫名其妙,因为这片夜市卖毛豆的只有那个残疾男人,摊主的毛豆哪里来的呢?

摊主笑了,解释道:我原来摊子也带卖毛豆的,他来了,我就不卖了。

你也一样,怜悯一个骗子?我反对道。

他哪是骗子啊。卖给你们的确实是最后一碟。他是孤儿,和奶奶过活,奶奶快八十了,就靠卖毛豆挣生活呢。奶奶淘洗干净煮好毛豆,他驮出来卖。他来了,我就不卖毛豆了,市场就这么大。作为感谢,他每天都要把最后一碟毛豆送给我。这就是他今天留给我的那一碟。

原来如此!我忽然脸烧烫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女儿急急返回鸡柳摊子,买了一包炸鸡柳,向渐渐远去的那个腿一拉一拉的背影追去。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夜市热闹的环境氛围,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对故事的发生发展没有铺垫作用。
B.小说最后写女儿买了一包炸鸡柳向小贩追去,凸显了女儿的善良,同时也是女儿对误解小贩的一种心理补偿。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反面角色,缺少悲悯心,不善同情弱者,文章正是通过“我”的不近人情反衬和凸显了妻子和女儿的善良。
D.小说标题“最后一碟毛豆”有突出核心情节、强化主题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最后一碟毛豆”的不同理解,强化了“平凡人的善良”这一主题。
E.全文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并无华丽的词藻,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麦豆,卖麦豆,最后一碟。”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巾揭开,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
3.请赏析文中结尾处“摊主的出现”这一关键情节的作用。
4.小说用“误会”的方式层层铺垫,“我”把残疾小贩误会成骗子,结尾处摊主的解释揭开误会,经过此事,针对生活中的诚信和欺骗,“我”会对女儿说些什么呢?请写一段话阐述。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